第五十五章 擔不起這份責任

作者︰江湖野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哈哈哈,活萬民者為天下王!邦之兄的意思明明是不能活萬民者不配為天下王吧?元則兄放心,同舟社一直做的都是活民之事,不用拐彎抹角提醒我。」

陳規沒有再解釋,只是拱手行禮,以示心中無愧。

徐澤其實並沒有責怪陳規的意思,這句話本就是他自己想說的。

其人環視台下,迎著同舟社眾人的目光,昂聲道︰

「海東郡自政和三年建郡開始,經營了快六年,即便加上歸化的生番,人口仍只有十余萬,每年還有數以千計的登島百姓死于各種疾病,而大宋人口億萬,每年要新增多少,需要多少個海東郡才能填這個窟窿?」

之前叫嚷著擴張的軍官們已經明白了徐澤的意思,皆不敢再看社首的眼楮。

「土地的增加有極限,人口的增加卻無極限,你們以為同舟社是能不斷變出可耕種的土地,還是能令糧食不斷增加畝產?」

「大宋的確是不行了,不僅僅是因為東京城趙官家的折騰,搞得不行的!還有吃飯的壓力,即便沒有趙官家,最多三四十年一兩代人,這天下照樣會因為很多人吃不上飯而崩潰。」

「解決不了餓肚子的問題,便是聖君再生,百姓也不會買你的賬!」

「現在就‘打到東京去,同舟全天下’,誰來告訴我,你是有辦法解決天下這麼多人吃飯的問題?還是想解決掉這麼多吃飯的人?」

這些年,同舟社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靠的是徐澤的堅強領導。

沒有徐澤,就沒有同舟社。

沒有同舟社,所有人就只能在混亂的大宋里苦苦掙扎。

眾人從未見過社首如此嚴厲,一時噤若寒蟬。

被少子化問題困擾的後世人,對「放開肚皮」生育的結果,已經沒有那麼直觀的認識了。

在沒有成熟避孕手段的時代,一對夫妻生下並養活兩三個子女基本是常態。

本身體質足夠好,家境也不算太差的,養活八九個,甚至上十個的都有。

以大宋上億的人口基數,即便是百分之零點七、八的人口增長率,時間長了,也是極為恐怖的事。

更恐怖的是現在少了後世才有的優良糧種和化肥,糧食的產量與後世相比相差以數量級算。

大宋的人口已經快要達到當前農業技術下,這片土地傳統農耕區能夠承載的極限。

這些「多出來」的人口,要麼以移民的方式被消化,要麼就只能以戰爭的形式被消滅。

這一點,不會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因為,再堅強的意志,也不能替代糧食填報肚子。

其實,人口的增長並不是真的沒有限度。

真正吃不飽飯的赤貧家庭,基本都難逃「窮不過三代」的命運。

在大宋,這樣的人家,哪怕全家一起餓死,也就死了,絕不會造成社會動蕩。

問題的關鍵,是華夏百姓耐以生存的稻、麥、粟等糧食作物受水熱等條件影響明顯,很容易因自然災害減產甚至絕收。

當人口密度非常大,土地資源又高度集中時,

一旦遇到大面積的災荒,官府又賑濟不及時的話,便會有大批流民產生。

就如「醫療擠兌」一樣,流民真正的危害,也不在于他們吃飯本身,而是其流動性。

大量流民失控之後,會是怎樣的後果?

即便尚未產生流民,僅僅超過官府安置極限的赤貧人口是什麼?

是助力!

當他們面對即將餓死的危險時,誰給他們飯吃,誰能讓他們活下去,他們就是誰的助力。

更是沉重的負擔!

不論誰當政,只要不能繼續滿足他們吃飽飯的要求,誰就是他們的敵人!

華夏百姓一直都是這麼樸實,也一直都是這麼「認死理」!

收復燕雲、恢復漢唐舊土的口號再美妙,也抵不上一頓飽飯更讓百姓心里踏實。

趙氏大宋給了無地、少地者活下去的希望,曾經盛極一時的李氏大唐便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再不被宋人惦記。

徐氏同舟社如果解決不了更多人吃飯的問題,改變不了在大宋治下艱難求活的生存現狀,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再造你的反!

這就是困擾華夏先民千年的王朝治亂循環之秘,也是徐澤要面對的終極問題。

王朝治亂循環從來都不是單一問題,而是極復雜的系統。

它既是社會管理的循環,政權存續的時間越長,行政效率越低,若無大毅力大智慧者為帝國刮骨療毒、去腐生肌,最終就只能走向「其亡也忽」的結局。

也是經濟管理的循環,帝國的特權階層只會越來越多,稅基人口比率越來越少,開支持續超過了稅收,長期入不敷出,必然引發內亂。

還是社會資源的循環,特權階層可以利用先天優勢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資源不斷集中的結果,便是越來越多的人淪為吃不上飯的流民,最終只能造反。

更是人口的循環,人口的增加遠遠超過糧食的增產,越來越多的人吃不飽飯,便會爆發持久的動亂,直至死的人太多,重又變成地多人少為止。

這就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治亂循環的「歷史周期率」。

後人不比前人更聰明,後人能夠想到的招數,前人早就想到過,甚至都用爛了。

比如移民墾邊。

勇于探索的華夏先民從走出黃土高原的軒轅部落開始,就一直在不停地擴張和墾邊,歷史上所有的王朝,都用過移民墾邊這一招。

不說瘴疫流行,必須拿人命去填的海東和其他化外之地,只說便于開拓,也更利于生產的西域。

漢、唐都曾開過西域,就算對外開拓相對無力的大宋,也曾設置過隴右都護府。

結果,都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聳立在塔里木盆地的漢代疏勒古址可以作證,遺落在極西之地的唐代碎葉城遺跡可以作證。

封建王朝的管理有極限,開拓邊地最終還是要靠相應的生產力做支撐。

交通、通信和管理手段達不到條件時,盲目移民,收效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一旦王朝勢弱,這些新拓之地的移民也大多會「落入胡塵里」。

而且,每片土地能夠承載的人口終究是有限度的,移民還有與原住民的矛盾問題。

對原住民種族滅絕麼?

有著存亡繼絕傳統的華夏人,做不出這等惡行。

就算不顧身後名,真要這麼做,也沒那麼容易,持續了千年的漢夷之爭就是最鮮活的例子。

眼見冷了場,趙遹適時站了出來,緩解氣氛。

「社首,真的沒有辦法?」

「沒有!」

徐澤再次環視台下,字字撞擊眾人的心髒。

「至少現在的同舟社,還擔不起這份沉重的責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