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此時不醒,更待何時?

作者︰東風夜訪花千樹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而此時太子也沒那個心情計較,剛剛到底是不是中了幻術了。

他已經明白眼前這和尚,如此動靜找到自己,定是有一番話說,便順著唐僧話問道:

「你那東土大唐,能人無數,又是中原,其窮無比,听說黃金遍地,琉璃多如繁星,你說要去西方進寶,有甚寶貝,你說來我听?」

唐僧聞言笑了笑,知道這太子聰明,便跟著話頭,指著自己身上的袈裟說道

︰「我身上穿的這袈裟,是第三樣寶貝,還有第一等、第二等更好的好寶貝!」

太子聞言一愣,只是心中暗道︰

「你那衣服,半邊護身,半邊露臂,能值多少物,敢稱寶貝!」

但他現在知道唐僧不凡,卻是不會以貌取人,順著唐僧話說道:

「這袈裟果然不似凡物,單只是入眼寶光,便已經折煞太多寶物,如此,還有其他何種寶物?」

唐僧聞言輕笑,按照計劃說道︰

「這袈裟算不得什麼寶物,只是為避塵,護住身體不露,便已經算是衣物,但衣服好壞不過是一時冷暖,你的父冤未報,卻是一世枉為人子!」

太子聞言,心中大怒,他父王活的好好的,先前還是因為怕他,才專門屏退左右,這唐僧為何要在這胡說八道?

便對著唐僧厲聲喝道︰

「這潑和尚胡說八道!憑著你口舌亂講舌根,父王昨日才與我說話,說話出門狩獵之前,也親自與我們同講,明明生龍活虎,尚在人間,我的父冤從何未報,你說來我听?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哪怕是你邪術護身,我也定要回國,招來兵士,將你碎尸萬段!!」

太子現在那是真的怒了,畢竟有人當著自己的面說「你爹死了」,任誰也難免不會生氣。

俗話說天子一怒,伏尸百萬,雖然這太子還遠沒到天子的威勢,但也是常人難以抵擋的氣勢。而此時唐僧卻是不以為然,他太子的威勢再強,又如何比得上真龍,神將?

玉龍,白素貞兩人就在他身後撐著,這太子的氣勢也就完全沒用,如同螢蟲與皓月爭輝。

只見唐僧不為所動,也絲毫不怕,反而進前一步,合掌問道︰

「殿下,袈裟一物不入你眼,無妨,和尚這第二等寶物卻是能答得上來,你可願听?」

太子聞言一愣,又是怒道︰

「你這和尚,為何顧左右而言他?你既要說就說吧,我自然听著!但若是有半句欺假,敢來騙我,定斬不饒!」

唐僧聞言,指著手上的紅匣說道︰

「殿下,貧僧手中這第二件寶貝,就在這紅匣內,叫做立帝貨,他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便知無父母養育之恩,你夫仇未報,卻白白在這世上苟活三年,叫了妖邪多年父王,令貧僧在此久等多時矣。」

太子聞說,心中驚懼,聞言毛骨悚然,絕對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在,但一听他這話,又與心中某個想法不謀而合,便強忍住內心的沖動,只是面上淡定的說道︰

「拿來我看。」

唐僧聞言,打開匣蓋,那孫悟空跳將出來,落在太子眼前,就在他腳底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兩邊亂走。

太子一見到孫悟空這幅模樣,頓時又有些感覺不實,畢竟這小人看起來真的不像是有什麼智慧的模樣,最多只能道句可愛,但可愛並不代表聰明。

便說道︰

「這星星小人兒,不過巴掌大小,又能知甚麼事?」

孫悟空聞言也不多說話,知道這太子是什麼意思,卻就使個神通,把腰伸一伸,一陣金光閃過,他的身高就變回了原身大小,不過一長到原身大下,孫悟空也就不再繼續長了,也怕自己變的太大,這太子害怕的溜走。

「嘶…倒是有幾分神異!」

這太子被這副手段鎮住,知道了這一件確實也是寶物。

太子才雙手合十,對著孫悟空恭敬的問道︰

「立帝貨,這老和尚說你能知未來過去吉凶,你卻有龜作卜?有蓍作筮?憑書句斷人禍福?」

(注:龜甲佔卜,蓍音:shi筮,都是古人用來佔卜的手段,用來預測禍福。)

孫悟空聞言笑了笑,卻是擺擺手道︰

「那都是低等方士用來測算的手段,我嘛,一毫不用,只是全憑三寸舌,萬事盡皆知。」

太子聞言一愣,還以為這寶物有多少神奇,但現在想來,也是坑蒙拐騙類的幌子,不由得回道︰

「你這廝又是胡說,自古以來,《易》之書,極其玄妙,斷盡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趨避,故龜甲所以卜,蓍所以筮,听汝之言,憑什麼,據何理,妄言禍福,扇惑人心!說我父王不是?!」

說到這里,太子已經是怒上心頭,快要止不住了,馬上就要動手一般。

而孫悟空卻是不急不慢,不慌不忙的說道︰

「殿下且莫忙,等我說與你听,只是等我說一兩句,你听著,若是屬實,便是我本事,絕不是欺你,若是胡言亂語,我就在你面前等著,伸長脖頸,讓你來斬,你道如何?」

孫悟空此言一出,這太子也止住了怒火,不由得點頭回道:

「好,那你說吧,若是出言不遜,錚!那休怪我寶劍不長眼楮!」

隨即就看到太子扒開寶劍,劍尖直指孫悟空腦袋。

孫悟空聞言也就繼續說道:

「在這深林西去五十里三尺又四寸,正是烏雞國土,而你正是是烏雞國王的太子,你那里五年前,年程荒旱,天不降雨,萬民遭苦,顆粒無收,你家皇帝共臣子,秉心祈禱,卻還是無雨而下,我說的可是真?」

孫悟空說到這里,太子已經有些驚訝,但顯然還是沒有完全相信他,而是說道:

「你說的是真,正是如此,但此事不過三年之前,而且遠在千里百里,都有人耳聞,算不得什麼。」

不過太子雖然這般說起,但語氣也還是緩和了不少,沒有那般怒意,也就說明內心已經相信孫悟空不少。

而孫悟空聞言笑了笑,當然也不慌張,而是繼續說道:

「殿下還是太過急躁,等我說完,你在言說也不遲,說起當日,你父王與一眾臣民同甘共苦,卻還是無雨,卻是打西方來了一個道士,自稱昆侖山來的有道全真,一來就施展神威,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你家父王,見他慷慨,多下了幾層

(本章未完,請翻頁)

雨來,就與他拜為兄弟,食同格,寢同位,以國士之禮待之,這樁事有麼?」

太子聞言卻是瞪大了雙眼,他自然是知道這些事情,但是有些細節卻是只有他們皇室知道,如此听來,他心中便已經把唐僧之前的話信了一半。

「難道…現在的父王真的是…」

如此太子還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中,一時愣在原地。

直到听到孫悟空不耐煩的問了幾遍:

「卻是有這一樁事麼?我說的可對?!」

太子才反應過來,趕忙雙手合十,恭請孫悟空說道︰

「有有有!你再說說,再說說。」

孫悟空聞言,輕笑道︰

「現在倒是信我了?不信我,那我也不願直接說與你,我只問你後三年突然一日之後,不見全真,稱孤的卻是誰?」

太子聞言一愣,不明白孫悟空為何要如此問,不過他也沒有打算隱瞞,而是如實相告道︰

「之前所說是我錯了,當信你才是,你之前所講,確有此事父王與他拜為兄弟,食則同食,寢則同寢,三年前在御花園里玩景,被他一陣神風,把父王手中金邊白玉圭,攝回昆侖山去了,至今父王還思慕他。因不見他,遂無心賞玩,把花園緊閉了,已三年矣,做皇帝的自然還是我父王…」

太子說道最後,語氣越發懷疑,也越來越低沉,直到最後,他自己都有些不信自己所講,顯然他心中已經在懷疑某個人了。

孫悟空聞言,哂笑不絕,當是笑的這太子怒意上漲,不由得怒道:

「你只是這般哂笑,卻不說為何,就不怕我一聲令下,讓他們搬來救兵,拿你們?!」

然而此時的太子總歸是輸了,氣勢上比起剛來之時,不知道低了幾個檔次。

而孫悟空也繼續說道:

「太子若是想父仇一生難報,冤屈難洗,就來拿我們好了,但我曉得,太子不會。」

孫悟空此言一出,太子漲紅了臉,卻是難以在說出任何一個字。

孫悟空眼見他心中執念已生,便正色上前道︰

「殿下,相信你心中對這三年間,父王的變化也有自己的認識,我現在與你講一個故事,卻說有一處王國當年干旱…」

孫悟空逐漸把唐僧所講,又重新說了一遍,當然是以旁觀者,或者說是側面說起。

他也知道鳩佔鵲巢這樣的事情,難以讓人相信,所以要循序漸進,自這太子進深林,他就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直到現在把話和盤托出。

「不…不可能…怎麼可能…」

太子這樣聰明的人,自然明白孫悟空話語中,某位國王是哪位,而某個水鬼又是何人,當這次再听到自己父王已經去了,那心情又與剛開始完全不同了。

不免難以接受,只是如同夢囈一般無意識的自言自語。

而孫悟空也覺得時候到了,直接一掌拍在太子腦門,如同當年菩提祖師敲他腦門一樣,厲聲喝道:

「痴兒,此時不醒,更待何時?化風去的是你生身之父,現在坐位的,正是那祈雨之邪祟,他已經暗害你父王,使他落為水鬼三年,受盡無數苦楚,冤屈,你道如何?!」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