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北境耕種(二)

金陵與隋北之間,隔著千山萬水,道路漫漫。

不過十日之後,陸菱帶著阿寬和林山就月兌離了大隊伍,要提前一步要到隋北,把陛下交代的事情,做好初步的部署和安排。

再加上陸菱答應了霍心玉一定會在十月中旬趕回來。

所以時間就變得有些緊張。

好在這里的路,阿寬等人也都是走慣了的,哪里的道路比較平淡順暢,或者哪里有近路可抄,都是如數家珍。

因而他們到達隋北的時間,要比計劃中提前了十來天。

隋北新任知府言驚鵲早就接到了朝廷發來的詔令,所以待陸菱等人進入隋北境內之後,言驚鵲就率先匯入了他們的隊伍。

為了節省時間,大家作伴一同前往西白村。

沿路走來,大片大片的棉花種植田,在方方正正的田埂里迎風招展。

八九月份正是棉花的吐絮期,一顆顆飽滿的棉鈴掛在枝頭,從頂端分裂,內里雪白柔軟的絮子會一點一點膨脹起來,直到外殼漸漸變得干枯,內里的棉絮也就徹底成了型。

言驚鵲望著外面即將迎來豐收的棉花,忍不住朝著陸菱感嘆道︰「自我上任以來,陸掌櫃的名聲可謂是如雷貫耳,今日一見,實乃我之榮幸。」

陸菱來此之前,依舊用的是過去糖鋪老板的名義,所以言驚鵲並不清楚,眼前的她除了是陸掌櫃之外,還是北辰王府的兒媳婦。

當然陸菱也沒打算張揚,只是笑著道了句︰「知府大人客氣,我只是一個普通商人而已,也沒做什麼。」

「陸掌櫃太過謙虛!說實話,我來隋北上任之初,早就听說了北地的貧瘠之處,還曾與手下幕僚多番思索,到底應該如何幫助當地的百姓月兌貧致富,可是不曾想,這里的情況已經大為改觀。」

言驚鵲放眼望去,臉上是滿足的笑意,「看著百姓們安居樂業,我這個知府大人心中同樣感沐恩澤,這都多虧了陸掌櫃的耕種寶典,才能讓這些棉花田,出現在隋北的田埂之上。」

這位言知府的清廉愛民之名,陸菱也早有耳聞。

听說他曾數次往返西白村,更是帶著手下和其他幾個村鎮的種地能手,前來觀摩西白村周邊的耕種情況,更是不恥下問,並親自參與到民間地頭,切身的體會了一番。

所以,陸菱對這位言知府的印象也很好。

她把提起準備好的書冊,全都放進了匣子里,用包袱裹著嚴嚴實實的。

眼下她把東西拿出來,並交給了言驚鵲。

「知府大人,這是我重新整合的耕種寶典,里面不僅有關于棉花種植,還有其他的農作物,包括玉米、水稻,還有一些蔬菜瓜果的防蟲、防病變的基本操作,想來你們也用得到。」

聞言,言驚鵲面露欣喜,小心翼翼的接過陸菱遞來的匣子。

他攤開掌心,往身上蹭了蹭,確保掌心干燥沒有汗液,還輕輕的拿起了里面的書冊。

這本寶典記錄的耕種之事不僅詳細,而且圖文並茂,甚至旁邊還寫有注釋,非常容易理解。

言驚鵲看著上面精致工整的簪花小楷,忍不住朝著陸菱問道︰「這是陸掌櫃親自寫的嗎?」

「是我寫的。」

陸菱想了想,又解釋道︰「之前在西白村流傳的那些圖文畫冊,都是一張一張零散的,這次既然答應幫忙指導北境耕種之事,自然要盡心盡力,大人可以找人將這本畫冊上的內容謄抄下來,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這些知識,莊稼自然也就能越種越好。」

言驚鵲滿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陸掌櫃看起來年紀輕輕,不承想竟這般精于耕種之事,將來北境的農業種植,定然會更上一層樓。」

「知府大人客氣了,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且我也是從書上看到的,然後進行了內容整合,說起來也不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

「不管怎麼說,還是要多謝陸掌櫃。」

北境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土質呈堿性,夏季溫差大,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生長時間長,所以種植出來的棉花絨長、品質好、產量高。

而且病變情況也會有所緩解。

當初陸菱在西白村實驗種植棉花的時候,就是就這樣的考慮。

不成想短短兩年過去,從西白村開始,北境漸漸真的發展出了一片棉花王國。

足以可見,一人之力,太過渺小。

若想致富,畢得通過所有人的努力,大家齊頭並進,如今有所收獲,也是理所應當。

陸菱帶著領先于這個世界的百姓幾千年的頭腦,也見證了那麼多的繁華奇跡,如今也終于留下了一點,屬于她自己的東西。

不知道以前的末世,有沒有在她離開之後,開闢新紀元。

但是陸菱已經在這個世界,開啟了自己的新紀元。

現在的陸菱還沒有意識到,她此時此刻做的這些事情,將來會被北境百姓帶來多少收益。

貧瘠落後,酷熱與嚴寒極度交錯的季節,造就了北境獨一無二的生存環境。

也正因如此,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寶藏。

或者也不能用發現這個詞,而是看到了記憶中熟悉的東西,然後融會貫通的結果。

後來的後來。

北境的西白棉,享譽全國,甚至遠銷風雲大陸的任何一個國家,為大周也帶來了無限收益。

除此之外,北境的糖貨與水果,也不落其後。

很多東西甚至成了貢品,引得各處皇商爭相搶奪庫存,每年到了秋收的時候,都是北境最熱鬧的時候。

數不清的商隊,來自四面八方,與此同時又將北境的棉花、糖貨與水果,分銷至各國各處。

不過陸菱的甜鹿家,從來都不需要為這種事情發愁。

不管是各地的哪處分店,都能拿到最新鮮的頭等貨,憑著口碑,陸菱的糖鋪的知名度,差不多也成了國民品牌。

雖然風頭日盛,制糖技術的逐漸成熟。

陸菱的糖鋪不僅沒漲價,反而越來越平民化。

人人都能喝上糖水的時代,正在陸菱的努力下,一點一點實現。

後來青雲學院的崛起,更是讓大周國境內掀起了一番全民求學的狂熱勢頭。

陸菱編寫的耕種寶典,更是經過多番修改與注釋,又重新整合內容編纂,已經成了大周國境內最為暢銷的名家學說。

坊間經常流行一段話。

送女圭女圭,入學堂,讀書識字通寶典;

勤耕種,齊致富,百姓安樂早富貴。

事後還曾有人提議為陸菱修建廟堂,享受香火供奉,這件事雖然最後不了了之了,但陸菱還經常被人拿來調侃。

大家都很好奇,陸菱究竟為什麼會拒絕這件事。

畢竟當時陛下特意為她在朝堂設了司農一職,請她入朝為官,指導百姓耕種。

但陸菱同樣表示推辭。

寫給陛下的請辭陳情書上面,也只有短短的一句話——‘願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耕種寶典,並不是她的著作,而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智慧精華。

它從不屬于誰,甚至從不屬于哪一代人。

經過時間流逝,這本書里面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詳實。

也有隨著時代發展,漸漸變得落後的辦法,被更有效的辦法或者技巧取而代之。

直到很久以後,這本書上面也沒有任何一個署名。

這是無私的饋贈,同樣也是人們對于美好未來的共同期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