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佛陀,菩薩,羅漢

作者︰九九瑞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結界一說,本就誕生于陰陽師,而陰陽師來自于何處,自不必我多說,而在了空大師說出結界一詞的瞬間,我便聯想到了這一點,故而有此一問。

了空大師盯著半空中的佛珠,沉聲說道︰「不錯,櫻島陰陽師慣用的法門,和我們的陣法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沒想到那邊的僧侶能夠研究出這些看不上眼的東西,看來,當年鑒真祖師不辭辛苦,東渡過海,傳過去的東西,他們是完全沒有將之發揚光大啊,否則,他們不會搗鼓出這種上不得台面的東西!」

聞听了空大師的話,能夠听出,他對于櫻島的陰陽道,甚至于那邊的佛教,都有著很深的意見,話語之中,充滿了鄙夷的姿態。

而所謂的鑒真祖師,便是歷史上出名的鑒真東渡事件了。

唐朝時,很多人為中日兩國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貢獻,他們當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鑒真。

他不畏艱險,東渡櫻島,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九州文化,促進了櫻島佛學、醫學、建築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

鑒真原姓淳于,14歲時在揚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學,中年以後便成為很有學問的和尚。

公元742年,他應櫻島僧人邀請,先後6次東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在兩年後到達櫻島,但卻因此雙眼失明,他留居櫻島10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帶去了大量書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藝術的,有懂醫學的,他們也把自己的所學用于櫻島。

鑒真根據我國唐代寺院建築的樣式,為櫻島精心設計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經過兩年,唐招提寺建成,這也是櫻島最著名的佛教建築。

而對于此,了空大師更是保持著鄙夷的態度,好像當年鑒真和尚做錯了什麼一般,但是佛門不都講究渡有緣人嗎?為什麼對于傳道櫻島,了空大師會這麼氣憤?難不成他知道什麼常人不了解的內幕嗎?

但對于這些,眼下我都不關心,我所關心的,還是他剛才說的結界一事。

「大師父,你是說這里有結界嗎?」我直接問道。

了空大師點了點頭︰「佛珠已經為我指名了方向,此處有超凡的能量波動。」

我想都沒想,有問道︰「那,可有辦法破除?」

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光是知道不行,能不能破除才是關鍵。

了空大師聞听此,挺起了胸膛,斗志昂揚的說道︰「既然能夠識破,如何還有破不得之理?」

說罷,天空中的佛珠陡然間爆發出劇烈的強光,而後了空大師雙眼緊閉,口中吟誦出不知名的咒語,下一秒,熟悉的降龍羅漢法身再度徐徐出現再其身後,在法身出現的剎那,了空大師伸手一握,其身後的法身也同一時間伸出了手,我向了那斗大的佛珠。

「不動明王咒!」

了空大師嘴中陡然間爆喝出這一句來,隨即降龍羅漢的法身猛然發力,一拳便轟在了前方的空氣中。

這一拳勢大力沉,明明前方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卻看到了一圈圈的漣漪在空氣中蕩漾開來。

在這一拳轟出之後,了空大師也

是徐徐吐出一口濁氣,而後收回了手,緊接著其身後的法身也是緩緩散入,歸于虛無。

這就完了?

我有些好奇,呆呆的望著了空大師說道︰「大師父,這就……結束了?」

了空大師眼皮都沒抬一下,只是淡淡說道︰「等著吧,我這不動明王咒,破這結界,足夠了!」

我又有了一絲疑惑,緊接著問道︰「大師父,這不動明王我听說過,你是說剛才那簡簡單單的一拳,便是不動明王咒嗎?」

了空大師這才睜開眼楮,看了看我︰「不然呢,還能有多復雜,越是強大的法門,施展起來,其實就越簡單,所謂大道至簡,懂了嗎?」

說罷,了空大師陷入了沉思,自語道︰「如果懸空寺沒出什麼意外的話,我現在所修煉出的法身,就該是這不動明王了,而不是你所看到的迦葉尊者,而金身也該修煉到丈五金身了!」

聞,我又來了疑問,且不提他所說的這懸空寺的意外,這降龍羅漢和這不動明王還有什麼區別嗎?

看到我疑惑的目光,了空大師也是明白我心中的疑惑,沉聲解釋道︰「當然不一樣!」

隨後他嘆了口氣,又道︰「只因為犯了殺生戒,修行不易,無法完成覺他之修,只能委身于羅漢之流!」

隨後,了空大師便和我詳細解釋了一下他們佛門的修煉標準。

眾所周知,佛門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三種稱謂,那便是,佛陀,菩薩,羅漢。

而這三種也有著很大的實力差距,總結來說,就是佛陀最強,菩薩次之,羅漢最低,當然現在是不可能真的有佛陀之類的了,我所說的就是之前了空大師所顯示出的法身。

而了空大師所修煉的便是羅漢法身,降龍羅漢。

據他所說,羅漢法身便等同于道門中的大天師修為了,而修煉出菩薩法身,便是大天師頂峰修為,至于佛陀,他說他自己也好多年未曾見到過了。

而根據我的理解,所謂佛陀法身,便是和秦天前輩還有我爺爺所說的跨境修為差不多了

之前了空大師所用的不動明王咒,代表的不動明王,便是菩薩,不動明王,本名不動尊菩薩,距離佛陀,僅僅一步之遙。

而佛陀,菩薩,羅漢的差距,便是在于自己的覺悟。

所謂羅漢,便是自覺之人,自己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

而菩薩,除了自覺之外,還多了一層覺他,除了約束自己,還能潛移默化的影響他人。

至于佛陀,便是在自覺,覺他的基礎上,多了一層覺行圓滿!

何為覺行圓滿,便是隨心所欲,想到便要去做,外物無法干擾,不管是什麼,都不可動搖心中的決心,這一點有點像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這便是佛陀,菩薩,羅漢的區別,而了空大師如今的法身,便是羅漢,想要成為菩薩,便需要覺他,這也是他找上我的原因之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影響到我,這正是覺他的必由之路。_&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