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選錯了要命(求打賞月票推薦票!)

作者︰皎皎秦時月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可是事後再回顧此事,此舉險些讓他在朝中的威信盡失。

若不是皇帝陛下還是對他更加器重更甚,寵信更多,他很有可能早在朝堂之中被孤立。

李斯每每事後思索起這件事,都覺得當時的情況凶險萬分。

臣僚的信服和君上的信寵,這兩者都很重要。

不到萬不得已時,絕不要讓自己陷入非要做這種選擇的局面。

一旦選錯,那麼他李斯辛辛苦苦從下蔡倉庫府吏走到如今位置的一切努力,將全部白費。

上次他選擇和皇帝陛下站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場豪賭。

昨天‘呂覽’之論結束,就寢之時,李斯就預料到了今天的朝堂上他或許要對皇帝陛下上奏百家齊論的結果。

當下,這麼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李斯身上,他明白他是非開口不可了。

秦國朝堂上,雖然沒有道家、陰陽家、名家之流,但是如今朝堂中充塞著齊法家之徒,還有諸儒,還有像姚賈這樣的縱橫家。

縱橫家雖然在朝中地位不如以往,但是姚賈那可是位居卿。

縱橫家的人,就像是朝堂上的銅爐一樣,是擺設,但是是功勛和榮耀的擺設。

如果他現在就提出這廢百家的主張,第一個反對的必定是淳于越,而後其他儒生也會竭力反對;齊法家之徒在這次之論中本就于太學就出盡了風頭,如今在朝堂上也據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太子殿下也很是喜歡這些齊法家。

不能明說。

他得朝會後請示皇帝陛下。

終于,嬴政的目光也落到李斯身上。

「李斯,《呂覽》之論,情況幾何啊?」

出席這次論列的名士,好多人都是在朝任職的。

今日他們自然也都來此次大朝會了。

這些平日里地位並不高,而且都是不起眼的官職的臣子,看著整個朝野的目光都在李斯身上,他們則齊齊暗笑。

看李斯自己鬧笑話倒也不比,可是他們從《呂覽》之論中看到的情況是,秦法家為眾人所厭棄。

李斯的確是以自己的學識名震咸陽,也讓諸子名士都對他佩服之至。

但是他以秦法家自居,最後百家之中名士無一選擇站在秦法家這邊。

李斯頓了頓。

這情況很少見。

李斯一向才思敏捷,嬴政有什麼事問他,他都答得非常快,而且往往也合嬴政心意。

屠唯也望著李斯。

從廷尉變成祭酒,你這李斯倒也是罪有應得。

當初若不是你非要在天下戰事結束後,堅持立郡縣制,說不定皇帝陛下當時就選擇了邊地封君。

我屠唯戎馬半生,如今卻只能頂著小小爵位閑賦咸陽,若是當初行了分封之制,以他的軍功,完全有可能被分一塊封地。

哪怕是彈丸之地,他一人為王,倒也逍遙自在。

李斯沉默了一下,這才道︰

「回稟陛下。諸子名士齊聚太學,以陛下所定之綱《呂覽》為要,論列三日,但臣以為,尚不足矣。」

嬴政給李斯的期限是在歲末之前。

眼下還早得很。

嬴政也是學富五車之人,也通讀過,他明白這項任務絕非一朝一夕才能完成。

不過,本次雖然只是百家初議,但是他還是想听听李斯的見解。

看李斯方才臉上顧慮重重,想必是有什麼事情不能在朝堂上說。

這也就再次佐證了嬴政從那些筆錄里說看出來的東西。

秦法家為諸子排斥。

「朝後,你來見朕。」

「臣遵命。」

陛下要召李斯殿後再議,想必又是說私房話。

諸臣聞言,好生眼紅。

嬴政又道。

「諸卿若是無事,退朝。」

大一統時代,總的來說還是戰後的重建工作。工振之法既然有效,自然是要大加利用。

「陛下——臣有議。」

今日這朝堂上,還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太子一張口,必然又要出些驚世駭俗之論。

太子可是經常做一些背棄先祖之法的事。

王賁、屠唯、趙佗一眾武將都將目光投到扶蘇身上。

他們想看點好玩的,有趣的。

嬴政的臉色頓時一僵。

他希望扶蘇不要公然在朝堂上再言一些讓人听起來覺得非常狂妄的話。

「陛下,臣听聞工振之法頗有成效。故臣想,于諸郡縣再起工事,以修建戰後損毀的城牆,重建郡縣重城,招募百姓為工,給予衣食。」

嬴政摩挲了一下劍柄。

「諸位以為太子之議如何?」

嬴政第一個挑的就是屠唯。

這兩年來,屠唯臉上的橫肉又多了不少,眼神里也多了許多不恭之意。

嬴政環視了一圈,將目光落在一臉竊喜的屠唯身上。

「屠唯,你以為如何?」

屠唯很驚訝。

他來上朝,完全就是充場子。

蒙恬、李信、王賁等都出去鎮壓邊地了,如今朝中也就剩那麼十來位將軍。除去那些軍功極高被封為侯的大將們,他便算是朝中地位較高的將軍了。

但是即便如此,沒有仗打,沒有戰事可以議論,所以他屠唯將一年來所有上朝次數加起來,在朝堂上進言的次數不超出五次。

屠唯自然很驚慌。

「臣——」說著,屠唯用眼神求助趙佗。

前方一道厲聲傳來。

「汝意下如何?」

屠唯忙道。

「稟陛下,臣以為太子說的極是。如此為之,可以利誘百姓聚于一處,防止他們隱匿于偏僻之地,聚眾生亂。」

嬴政沒再說話。

扶蘇復請。

「陛下,臣還有奏。」

「說——」

「方今天下萬里,但是百姓千萬之眾。因為戰事,人口數量暴跌。」

秦國人尚武,從來不興好文之風。

招募賢士的命令公布于天下,早就吸引了百家齊聚咸陽,咸陽城的酒樓里匯集了來自各地的文人雅士,好文風氣微起。

荊楚之地的士人,也將騷體傳入了咸陽。一時間‘之乎者也’與‘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同時充斥在街頭巷耳。

想到這些,扶蘇忽的領悟出在官府控制下的人口流動,顯然是有助于大一統國家百姓凝聚一心,有助于鞏固統治。

扶蘇尚在沉思,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