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河東軍出兵,從雲州北上還是從娘子關東進,有個先後順序的問題,關系到預想的戰役能不能成功……

「官家,如何杜絕雲州出兵的消息傳到戰場?一旦雲州出兵的消息傳來,北遼即便是有心出擊,也會罷休,甚至真的恭送燕雲,後退燕山三百里。」

不能有效殺滅北遼的有生力量,即便是北遼後退燕山以北三百里,也必將是隱患。

朝廷原本擬定的,是逐步將草原也納入大宋疆域,而不是留著北遼的有生力量,再給北遼東山再起的機會。

並且,北遼後退燕山三百里,只會讓大宋的邊境不安靖,連年征戰不斷。

大宋的國策是強內弱外,如果燕山一帶征戰不斷,汴梁離邊境太遠,勢必必須保留守衛燕山一帶的戰力。

原本國朝西軍最強,並形成了在國朝的西軍勢力。

平滅北遼後,國朝的邊境線將進一步加長,即便是國朝的軍伍輪換,也很難避免邊軍最後成勢的結果。

這是整個大宋君臣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這一戰,必須是真的有效殲滅北遼有生力量,再利用經濟手段,讓草原依附于大宋存活。

如果河東出兵會導致消息泄露,最終北遼放棄抵抗,甚至提前撤退到燕山以北,那肯定會成為後患。

如其那樣,倒不如就這樣步步推進,用蠶食的方法,盡可能的消滅北遼戰力。

雖然如今國朝的番騎隊有了深入草原作戰的能力。但是,非吾族類,必有異心,朝廷還不敢放任番騎隊到草原去……很可能會成為斷線的風箏。

王安石還是轉不過觀念來,還是對武將有戒心,更別提番騎隊了。

趙曦看了看王安石,沒法說,也不好說什麼。

「官家,早先在開戰之初,為將整個戰線拉平,好保證物資供給,雲州已經遣兩萬大軍突破了蔚州靈州。」

「如果令蔚州軍北上,先行切斷北遼西京和南京道的信息溝通……當然,老臣也知道不可能完全切斷,只要將北遼常用的,及時的,快速的通道切斷,延緩信息傳遞,完全可以打個時間差。」

「只要北遼真的出兵了,只要戰役開始,相互纏上了,即便北遼知曉信息,也很難月兌離戰場了。那時候,北遼後撤只會讓戰場潰敗來的更快。」

狄青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只是單純的說戰術,並沒有像王安石那樣帶著其他意思。

不管是不是戒備武將,朝廷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盡可能殲滅北遼的有生力量。

其實,趙曦對于全殲北遼根本就沒想過。

契丹人是在戰馬上長大的民族,國朝的番騎隊是有一定戰力了,可數量太少。

至于輔助番騎以及後期招募的騎兵,趙曦還真不放心。

都是些有女乃便是娘的貨色,本身又對草原有執念,放出去不確定因素太大。

真要放出去,也是在北遼完全不可能成勢的情況下,才能杜絕他們轉過頭來攻擊大宋。

「就依狄帥的戰術,一並下詔令吧!」

狄青所說的,確實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國朝在河東安排的騎兵比戰車兵多,後期那些招募的騎兵,幾乎有八成都送到了河東,目的就是為一旦出現圍剿的戰機,可以快速從河東穿插繞後……

……

宋遼兩國的大戰,在這段時間突然停下來了,戰場一時間真的進入了短暫的平靜。

而兩國的使臣往來相當的頻繁起來,好像真的會在這種情況下簽訂停戰契約。

「無條件歸還燕雲十六州?難不成咱們幾十萬大軍,北遼就給個燕雲就行了?」

「听說歸還燕雲十六州只是基礎條約,朝廷要求燕山以北三百里也歸我大宋了。」

「我也听說了,好像燕山以北三百里將作為番騎隊,輔助番騎等騎兵的賞賜,以草場賞賜……」

「燕山以北三百里?那連北遼的祖地也囊括進來了。北遼朝廷會同意?就是北遼皇帝同意,契丹族的那些遺老遺少也不會同意。」

「當然不會同意,這不是一直遣使往來嘛,就是談這個呢。」

「要我說呀,談什麼談?打過去就得了,打過去了都是咱大宋的疆域。到時候,別說番騎隊的兄弟們有草場,說不定我老丁也能賞賜一塊草場。」

「拉倒吧你!你會放羊還是會剪羊毛?估計連馬都騎不好,你要草場做啥?」

「多大的事!只要打過去了,北遼的俘虜不至于全部讓國朝的作坊主買了吧?隨便搞幾個俘虜放牧就行了。」

「說得對!應該打過去!」

「說什麼說?朝廷決定談判,你們就是瞎嚷嚷!」

「我覺得談不成,說不定明天就開打了。咱們能想到的,閣老們想不到?官家想不到?」

「也是,官家啥時候做過吃虧的事,也從來沒打過敗戰。更別提現在的內閣一個個都深知商賈之道……」

全線停戰,各個營帳里都在議論形勢,不知道到底會向那一步發展。

各路大帥也都听到了些議論。

「大帥,該不會真的談判吧?咱們忙乎了這麼多年,沒殺幾個人就結束了?戰不大了?」

「大帥,末將是才從江南北上來的,這才打了兩個月戰,沒撈著什麼功勞,白跑一趟了……」

「大帥,到底還打不打?這都停戰快一旬了,身上憋的慌,總想發兩炮高興高興…~」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巡營,折可行都會被相熟的不熟的將領拉住問。

想來其他各路大軍也會是這樣。

畢竟,從開戰之初,朝廷的口號就是要打到草原,瓜分草場,殲滅契丹,恢復中原王朝的輝煌。

將士們是真的希望打到草原去,真的希望以後的羊毛不用走榷場…~

「都歇歇心吧,養足精神,戰還有的打!」

折可行是知道方略的,所以這是絕對不能泄了將士們的士氣,必須保持將士們這股勁,迎接真正的大戰。

「大帥,不是吧?末將這一營的斥候猜測,北遼那邊好像在撤軍,倒也不是完全撤,好像有所減少,在逐漸撤!」

嗯?這樣的消息讓折可行愣了一下。

「確定是在撤軍?為何不報?」

「大帥,不確定。斥候並未確定,只是猜測,是根據接近北遼營帳時,每天的馬鳴聲來猜測的。」

「大帥,末將這營的斥候,原本是西夏貴族的奴僕,是負責養馬的。因為養死幾匹馬,怕處死,就逃到大宋了。」

「再後來,國朝招募新軍,便入伍了,在新兵營展示了騎術,訓練成了斥候。是漢人!」

「他們的他能听出多少多少匹馬鳴聲來,末將不信。這幾天他一直神神叨叨的說沒戰打了,要撤軍了。」

「末將以動搖軍心懲罰他,他才跟末將說了這些。」

能听出馬鳴聲的多少?折可行倒也沒奇怪有這種奇人。

早年在麟府听說過很多西夏人在戰馬方面的能力,還有比這更稀奇的。

只是,北遼難道真的要撤軍?

按照朝廷的判斷,北遼遣使談判是一種放煙霧的行為,是為了掩飾接下來的大行動。

甚至雙方停戰,都是在虛以委蛇。

朝廷的方略是接下來要在北遼沖擊某一點時,整個防線的其他各部,戰車兵、步騎、騎兵展開一定程度的圍剿。

現在居然有情報顯示北遼撤軍了?

「把此人帶到帥帳!」

折可行也顧不上再巡營了,帶著親兵回帥帳了。

不管是他的文佐官,還是隨軍監察官,包括副將,所有了解朝廷方略的,都被這情報搞暈了。

難不成官家判斷出現失誤了?

若真是這樣,北遼若全盤接受大宋的要求,這戰或許真的就停了。

燕雲是會收復,可朝廷謀劃多年的征遼計劃就徹底泡湯了……

「大帥,小的從小養馬,對于馬鳴聲很敏感。」

「自停戰以後,小的帥本部斥候,負責監視北遼大營。由于無法靠近,北面又難以潛行過去,小的就每日在北遼大營外潛伏。」

「北遼現在是讓戰馬休養,而戰馬在休養時,會每日定時嘶鳴。由于小的少時對戰馬熟悉,便重點關注戰馬嘶鳴了。」

「經過小的多日總結,北遼大營每日都會減少三五百匹戰馬,連續十幾日了,從來不超千騎。並且,北遼戰馬遠離大營的時間,不在同一時間,是分時段離開的。」

斥候絮絮叨叨的,但折可行听明白了。

「你確定是每日減少,還是不在同一時段?」

「大帥,小的肯定!戰馬和戰馬的嘶鳴是不一樣的!截止昨日,北遼大營撤軍已經差不多一成了。」

听到這,折可行與文佐官等人對視了一眼,眼里有抑制不住的欣喜!

這戰是肯定要打了。

一開始听說撤軍,還以為北遼真的是在批量的撤軍。

大量撤軍,說明北遼真的有談判的決心,是準備以歸還燕雲十六州來作為停戰的籌碼。

可少量不間斷的撤軍,還每日不超過千騎,這說明,北遼撤軍的目的,跟遣使談判是一樣的……都是想掩人耳目,都是放煙霧。

也就是說,北遼在醞釀大行動。

可惜的是,自己這一路不會是北遼沖擊的點……或許真的像朝廷預想的那樣,北遼會沖擊宮帳。

官家以身為餌的謀劃真的要成功了。

「下下去吧,繼續監視,並每日奏報北遼大營的情況……」

接下來,折可行開始撰寫奏章了…~

「大帥,斥候的猜測可行?」

「是否可信,咱們都需要如實奏報,至于如何決斷,那是中軍的事。」

「另外,本帥準備抽調戰車兵一萬,番騎五千增援中軍……」

「大帥……若大戰真的發生,本部需要擔負一路圍剿的職能,減少一萬五的兵力,可行?」

倒不是質疑,只是提醒主帥。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我部防區不是北遼沖擊點。加上蔚州、靈州在完成堵截北遼傳遞情報通道後,大戰一開,他們肯定會轉頭南下。」

「到時候,兩部合一部,西路的圍剿兵力不弱,甚至還是最強的一部。」

「到時候本部可能只需要承擔西路南片即可。抽調兵力支援中軍是應有之義。」

既然主帥考慮到了,其他人也就不說什麼了。畢竟中軍是官家和相公所在,重要性確實比圍剿更重要。

事實上,他們西路軍,真要是圍剿戰開始,肯定會與河東軍會師,兵力不存在減弱。

逐日減量撤軍?

「諸位如何看?」

折可行的奏報,是實事求是的陳述,很平淡。

「官家,臣這就向各大軍征集北遼詳細情況!」

章惇明白北遼這種情況的意義。折可行部有奇人。也給各路大軍提供了參考。

說真的,現在的大宋軍伍有點驕傲了……也是實力給了他們驕傲的資本。

「撤軍完全可以成建制撤,北遼這般撤軍的做法,肯定不是單純的為撤軍。」

「不過,老臣有一點不明白,既然騎兵有機動性的優勢,又何必這樣操作?百十里,對于騎兵轉移不是多長的距離。」

還是有疑問。文彥博提出了大家都疑惑的問題。

「這個朕也想了。應該是北遼的戰馬狀態問題。如果北遼沖擊中軍宮帳,折可行部和周桐部距離還是有些遠。」

「提前將兵力集中在中軍,在沖擊時,可以讓疲憊的戰馬,短時間不至于沒了戰力。」

狄青很認同官家的判斷,這應該是基本的事實。

對于折可行抽調兵力支援中軍,不管是趙曦,還是隨軍的諸位重臣,都沒有任何異議。

判斷是判斷,事實是事實。雖然判斷北遼可能會沖擊中軍,可沒人敢肯定。

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決定抽調兵力到中軍。

既然折可行部有了情報,抽調兵力支援中軍是正確的做法。

接下來…~

「官家,王舜臣部和種建中部沒有任何異常,還是對峙狀態。周桐部有異常,不敢肯定對峙的北遼隊伍是否有撤軍行為。」

「周桐奏報,這幾日的北遼營帳,確實有些異常。同時,周桐部也抽調了五千戰車兵,三千騎兵抵達中軍。」

這就是了,基本上應該可以確定了。

中軍宮帳就在王舜臣部和種建中部的中間。

這樣的距離,北遼沒必要調集了,完全可以在沖擊戰開始,全部集中兵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