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一章 意圖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收復失地,在趙曦看來不應該單純的軍事佔領。說實話,若僅僅是對燕雲十六州單純的佔領,大宋的戰力早就可以做到收復燕雲了。

收復失地,更應該是讓這片故土對一個王朝有歸屬感、認同感,唯有歸屬和認同,才是真正的收復。

後世有很多軍事佔領土地並統治的案例,結果,只不過是將佔領的土地陷入混亂而已,並不能做到真正的收復。

雖然,在大宋的文人雅士的認知里,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一直在翹首盼望著王師北上,對于朝廷臣工而言,卻清醒的認識到︰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並不一定認同大宋王朝。

趙曦對這一點更清楚。

後世對于這段歷史的評論,沒有一家之言會自認為燕雲十六州的漢人認同大宋。

或許曾經有過盼王師北上的想法,但在太宗朝高粱河大敗後,在加上澶淵之盟,北地漢人已經完全忘記所謂的正統王朝了。

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對于北遼的認同甚于大宋,或者說只把大宋當作可以欺負的鄰邦。

曾幾何時,所謂的打草谷和捉生軍基本上都是燕雲十六州的漢人為主…~

趙曦對這一點有清醒的認識,所以,直到今天才發動了北伐之戰。

當然,耶律乙辛的叛亂是很好的契機。

但是,真正讓燕雲漢地的漢人認同,並不是說征服就可以。

這些年來,朝廷制定各種政策側重于發展,目的就是想讓燕雲漢人有個對比,從而認同大宋。

這一次,從耶律乙辛叛亂,到如今戰爭開始,趙曦一直在故意將戰事拉長時間…~並不是真的沒能力短期解決北遼,而是因為燕雲漢人。

現在在前線,擬定對戰亂地區出售糧食的決斷,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怎麼說呢,這麼多年了,雖然大宋的富裕對北遼邊境有了一定的影響,真正南逃的燕雲漢人真的不多。

數量上說起來也有幾千上萬的,但對于作為北遼賦稅重地的燕雲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大宋對于北遼南逃漢人的政策很優惠,結果也就是這樣。

而如今,當戰爭來臨時,朝廷將原來的兵營留下,目的就是收留北遼南逃漢人的…~

但是,結果真的讓趙曦乃至整個朝廷心寒……可能也是曾經大宋的羸弱讓燕雲漢人失望了。

可容納三十萬大軍的營帳,至今收留的燕雲漢人不足五萬……

所以,趙曦才想到了戰亂糧食的事。

戰亂的緊缺物資,基本上集中在軍備、糧食、藥品三項上,這是趙曦的理解。

這三項在戰事的交易,說白了就是對財富的掠奪。

原本趙曦不想如此,可現在,在看到燕雲漢人向北遷移以躲避戰亂後,趙曦也就下狠心了。

北遼兩年內亂,相信搜刮北遼境內應該到一定程度了,整個北遼的物資匱乏也應該到一定程度了。

接下來就應該是財富的掠奪了…~

人都有賤性,也都偏好對比。

燕雲漢人可能覺得原本的生活不錯,跟隨並忠誠于北遼就活的很好。

甚至對現在的戰亂,也是對大宋怨恨……真有這種可能。

如果說,以糧食為手段,將整個北遼境內的百姓推進所謂的水深火熱之中……

這一點絕對避免不了。

游牧民族本來就有掠奪的本性,哪怕是軍伍也如此。

兩三年的征戰,讓北遼軍伍處于一種難以控制的躁動狀態,再加上物資匱乏,供應不足,搶劫就很難免。

真急了,他們甚至不介意搶自家人。

那麼,整個北遼境內的百姓,應該可以用民不聊生來形容了。

等到了大宋收復燕雲後,穩定和吃飽飯對于燕雲漢人恐怕都是天堂。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到收心。

大宋謀劃了多年,有足夠的物資儲備…~

「官家,四皇子向朝廷請求,想讓朝廷派兩廂新軍交于他指揮…~」

「從耶律乙辛叛亂開始,四皇子就一直在策反高永昌,甚至高永昌的大多數軍備和糧食都是四皇子支援的。」

「如今,高永昌起事立國,並沒有遵照原定的契約,並沒有以大宋偏師的名義發兵。四皇子奏報向率軍殲滅之!」

官家決斷的糧食交易,在場的都差不多懂背後的意思。

因為此事,隨軍的諸位臣工議論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也都親眼見識了所謂的同種同族。所以。對官家的決斷沒有任何異議。

往北遼販賣糧食,四皇子的那支隊伍是大頭,章惇就不得了向官家奏報四皇子原本的請求。

說實話,當章惇接到四皇子請求調集兵員時,直接就把奏報丟一邊去了。

不管如何,高永昌這時候叛亂,對于大宋的大戰局是有好處的!四皇子在這個時候居然想殲滅高永昌部?這不是在幫北遼平息內亂嗎?

高永昌已經起事了,那麼,必將導致北遼的遼東一帶更加混亂,會進一步加劇北遼物資的匱乏程度。

這時候雖然不能繼續高永昌的什麼渤海國吧,也不應該去考慮殲滅。

成不了大事的高永昌,這時候還是有用處的。對于大宋而言,隨時都可以玩殘了,絕不是現在。

本來章惇準備擱置的,現在官家要推動糧食戰略了,四皇子那邊作為糧食販賣的大戶,就不得不向官家奏報了。

四子?……也就是個海盜和商賈的料……趙曦听了章惇的話,直接就這樣定義了。

格局還是那樣,並沒有因為見識了大海而寬闊了,還是只能看到眼跟前……

「這時候不考慮對高永昌用兵!如其對高永昌用兵,倒不如讓四皇子嚴格執行朝廷的糧食和軍備攻略。」

「只要四皇子這邊掌控了高永昌的糧食和軍備需求,想殲滅高永昌部隨時都可以。」

趙曦還沒開口,王安石已經搶話頭了。

趙曦也真不想開口…~說什麼?說爛泥扶不上牆?也就是有朝廷的支持,否則四子連海盜和商賈都做不好。

「此事爾等做主即可。這是大戰時期,是大宋收復燕雲之時,朝廷一切決策,都必須服務于這一次大戰。」

「將朕這層意思昭告天下,包括朝廷派遣出去的各種力量。若有忤逆者,定懲不饒!」

還好,老二在安南還沒有這樣的要求,甚至在朝廷決定對北上用兵後,停止了招募退役軍卒。

甚至糧食供應方面,也做得還好。

野心,也得有相符的能力。

雖然老二有不臣的行為,甚至到了不可饒恕的地步,趙曦最終還是放了一馬。

因為,老二的才華還是有的。格局也在線,只不過是根據大宋的發展需求,趙曦選擇了太子,在心里還是認可老二能力的。

至于這個四子……從開始趙曦就沒看上眼。

……

「官家,如今西北已經出兵。聰沙洲、瓜州等地,番騎隊、輔助番騎,乃至在當地招募的僕從軍近十五萬,已經向東,向北開拔。」

「而西州回鶻現在也對北遼用兵了,不僅僅是掠奪牛羊牧民,甚至還逐步深入北遼境內。如何對待西州回鶻?」

不考慮官家對四皇子的看法,單從高永昌和西州回鶻趁火打劫的行為來看,是類似的。

本來按照官家的大原則,王安石已經考慮好了策略。

但是,今天官家對四皇子這邊,以及糧食和軍備攻略的說法,又讓他有些捉不準了。

「西州回鶻?倒是想的挺好!西北出兵,凡遇到西州回鶻者,一律殲滅!」

「西州回鶻與高永昌不同,高永昌的所謂渤海國,雖然也算得上勢力,但那是空中樓閣,他的地盤是建立在北遼蘇州的基礎上。」

「高永昌沒有原本的基礎,這一次的趁火打劫,成不了事。可西州回鶻不同,本身他們就是一個類似王朝的勢力。」

「西州回鶻現在出兵,本質上是擴張,是在利用我大宋牽制了北遼的重兵基礎上,完成他們的擴張。這類事情,朝廷必須嚴厲打擊!」

高永昌的渤海國和西州回鶻是兩回事。

「並且,西州回鶻在出兵之前,並沒有跟我大宋溝通,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現在佔領的土地,是他們自己努力得來的。」

「一旦這邊戰事分出勝負,很顯然,西州回鶻不會準備歸還北遼,更沒考慮跟大宋分利益。」

「大宋沒有為他們做嫁衣的義務,同時,也需要告訴他們,誰才是這一次大戰的主導者!」

對于西州回鶻的做法,趙曦是厭惡的,甚至比高永昌叛亂還厭惡。

高永昌是渤海國後裔,這時候復國,從某些意義上說,這算是臥薪嘗膽。

西州回鶻算什麼?他們本來是北遼的藩屬國。在宗主國大戰時,不出兵增援也就算了,居然背後捅刀子?

當然,很多問題都存在辯證的關系,就看怎麼看了。

高永昌和西州回鶻的做法,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因為勢力和實力不同,趙曦也就有了不同的對待態度。

若高永昌是女真,或者是已經打下遼東,並作為地盤發展的話,趙曦不會把高永昌看做什麼臥薪嘗膽,而是覺得貪婪。

大體上就這些了。

其實,對于大宋的前線,現在沒什麼了討論的大事,若不是說起糧食攻略,甚至連高永昌和西州回鶻都不會去討論。

這時候大宋的重點是燕雲,先把燕雲拿下,大宋有的是時間考慮這些。

不過,若是捎帶做一些事,還是可以的。

現在,就等著北遼的反應了,能不能大規模殲滅北遼的有生力量,就看北遼會不會按照官家判斷的那樣應對了。

……

又過了幾日。

「官家,北遼又遣使來了……」

又遣使來了?北遼這時候遣使是什麼意思?戰都打到這份上了,難不成還有其他想法?

「意圖呢?可有說過?」

「沒有。揚言要見官家。」

見?還是不見?

趙曦覺得真沒有見的必要了。

到了這地步,燕雲,甚至連北遼,應該差不多已經成定局了,實在沒什麼斡旋的必要。

「諸位以為如何?」

以為如何?沒以為,所有的人都沒什麼以為。

怎麼說呢,現在的戰況,是個人就都能看清楚,大宋真的沒必要再跟北遼苟且了。

大軍每日都在向北推進,繼續執行著穩步推進的戰略,只需要等契機出現,便能完成既定戰略目的……殲滅北遼的有生力量。

這時候跟北遼談什麼?燕雲?已經基本確定要拿下了。

告訴北遼我們的目的是越過燕山,直指草原嗎?讓北遼束手投降?若北遼能答應,就不會還征戰不斷了。

「見不見吧…~官家若覺得沒有接見的必要,老臣著人打發走即可。」

見沒人回話,王安石也大概明白諸位的意思了。

就是官家,大概也不見什麼使臣。

「等等……」

王安石真的就準備隨便讓一個官吏把使臣打發走了。趙曦卻制止了。

「既然北遼派出了使臣,朕就見一下。看看什麼意圖,也好做應對。」

「戰場上的談判,或許能听到很多信息。朕還是見一下。」

這時候北遼派使臣,真的有些詭異。

從朝廷大軍的數量,規模,以及自己親征等各方面看,大宋的野心已經是很明顯的了,不可能止步于燕雲。

這時候北遼派使臣來斡旋……

「宋國皇帝陛下,大遼陛下遣外臣覲見宋國皇帝陛下,委托外臣帶誠意來的。」

「事已至此,我大遼皇帝本著兩國友好的目的,準備將燕雲剩下的十二州,全數歸還宋國。」

「我大遼自宋國答應之日,全軍撤回到燕山以北,並重新與宋國厘定邊界,擇吉日簽訂新的契約。」

不驚訝,沒人驚訝。在接見使臣之前,對于北遼這時候談判的底線,大家已經討論過了。

現在雙方的優劣,注定了北遼會妥協。

而宋遼兩國的焦點就是燕雲,這時候北遼能拿出讓大宋收兵的籌碼,也只有燕雲。

「燕雲十二州還不夠。既然北遼有誠意,我大宋也說說我們的誠意。」

「燕山西北三百里,同時,遼東一帶也歸我大宋。可否?」

這也是商量好,用來試探北遼底線的。

「遼東一帶可以談,燕山西北三百里……那將包括我契丹族的祖地,不可能!」

使臣帶著問題走了。

不過,在大宋的前線宮帳里,倒是有些不平靜了。

「朕以為,北遼要破釜沉舟的大決戰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