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四章 態勢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蕭魯古想的太簡單了,也是以大遼的戰術思維在考慮問題。

北遼以騎兵為主,斥候外放,三五十里足矣。因為只要斥候偵查到敵情,三五十里,足夠營帳的大軍做出反應,並及時到達出現敵情的位置。

大宋的軍隊卻不是這樣。雖然戰車有一定的機動性,沒法跟純粹的騎兵相媲美。所以,大宋的斥候,一般會放更遠,特別是目前這種劍拔弩張的情形。

所以,蕭魯古被捕捉了‧‧‧‧‧‧

「我不是細作‧‧‧‧‧‧我不是細作‧‧‧‧‧‧」

蕭魯古使勁的喊,可沒人搭理他。頭發、裝束,沒有一點能證明他是大宋人,甚至連作戰時的皮甲他還穿著呢。

「閉嘴!」

宋軍的斥候根本就不搭理蕭魯古的辯解,一腳一腳的踹。

蕭魯古那個後悔呀,早知道他不該把軍糧都吃光的。本來,他以為今天能翻過野狐嶺,也就能抵達宋國的雲州府,他應該不需要干糧了。

他不但吃完了干糧,還把包裹用的油紙,都一並埋好了,是擔心被大遼的騎兵發現。

誰知道,宋國的斥候居然在離關隘百里的地方還有。若是他的軍糧包裝還在,有軍糧包裝,最起碼就有一定的說服力了。

大宋的軍糧,一直就是機密,也是從來不外流的軍備物資。可惜,現在‧‧‧‧‧‧

蕭魯古已經被綁起來了,捆的更木頭似的。

然後,蕭魯古被就這樣綁著,直接甩在馬背上,被宋軍斥候壓著。

一路墊,幾乎把前日吃過的軍糧都要墊出來了。不過還好,蕭魯古看著地面,知道這是進到宋國境內了。

水泥的關隘城牆,只有宋國才有‧‧‧‧‧‧

「搞了個北遼的細作‧‧‧‧‧‧」

「哦‧‧‧‧‧‧趕緊送到主營去,這幾天正忙乎舌頭這事呢!」

蕭魯古听著對話,倒是歇心了。只要見將軍,不是隨意斬殺,他覺得自己就有活命的機會。

皇城司上官當初就說過,他們的腰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識,讓他不要隨意暴露。到了主營,總該有人認識吧?蕭魯古放心了‧‧‧‧‧‧

「官家這一次又判斷準確了。」

雖然現在大宋跟北遼的戰事還沒有開打,但,雙方已經都在調兵遣將了。

為此,官家和內閣有一次爭論,就是具體從河北道還是河東道發起總攻合適,北遼又會在何地布防重兵。

王安石,乃至內閣的諸位都認為,鑒于河北道兩次交鋒,大宋都是因為北遼的戰術改變,而導致無功而返。

這一次大戰,北遼在河北道,很大可能會避開大宋鋒芒,繼續采用避重就輕的戰術。而河東道,因為大宋的兵馬大多聚集在河北道,必然會促使北遼在河東道布置重兵,以便能從河東道突破‧‧‧‧‧‧

而官家認為,河東道不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反倒是戰車的盆地那樣的地形里,更容易發揮作用。

河北道已經有二十萬大軍了,就是騎兵也多集中在河北道。爭論的焦點是,現在抽調國朝各地駐軍,應該支援那里為善。

最終還是官家對了。

戰事,皇城司的情報是共享的,而河東道也來了同樣的奏報‧‧‧‧‧‧河東,野狐嶺以北的北遼營帳,很可能是在上演空城計,是疑兵。

這是一個叫蕭魯古的皇城司探知的奏報‧‧‧‧‧‧

在蕭魯古被帶到主營,在被宋國軍卒搜身時,軍中的皇城司探知叫停了審訊,並迅速奏請了雲州的皇城司主事。

「這個蕭魯古可信度如何?」

「據多方情況分析,應該不存在疑問。他的妻小確實居汴梁,手信已經帶去了。並且,他的分析,跟雲州防軍斥候探知的完全吻合。」

官家還未到議政廳,內閣基本上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

「官家,老臣還是不明白。河北道兩次試探性作戰,本質上是我方讓步了,為何北遼在河北不執行之前的戰術?」

「而且,雲州雖然是盆地,但是,就雲州平原而言,蔚州等地是具備大規模騎兵作戰地形的。以我大宋兵力而言,北遼采取避重就輕,在河北道周旋,在河東道突破是最佳戰略。為何北遼會如此?」

王安石乃至整個內閣,對此深感不解。就是經歷過兵事的章惇、王韶,也是這樣的觀點。

實在是想不明白,北遼為何要跟大宋硬踫硬的打‧‧‧‧‧‧

「對于國朝的戰力,這麼多年,可曾與北遼有過大戰?沒有!至于平滅西夏,在北遼看來是一次以眾敵寡而已。西夏疆域幾何?兵員幾何?而北遼兵員幾何?疆域幾何?」

「北遼和國朝承平百年,從特定意義上講,是有些情義在其中的。對于北遼而言,跟國朝的爭端,就在燕雲十六州上。既然討回雲應四州無望,自然要死保剩下的十二州。」

「他們沒有滅國的擔憂,或者說,他們以為國朝還沒有將北遼平滅的能力‧‧‧‧‧‧兩次的試探性作戰,也讓北遼朝廷確信這一點。」

「國朝和北遼,戰爭是決定分界線的基礎,河東戰便是如此。一般情況下,都是以戰爭的勝負,以及實際佔領地作為分界線談判的基礎。北遼重兵布防河北屬于正常的應對。」

「內亂兩年,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國力已經不足以支撐全面開戰了,更不可能支撐對我到大宋的反攻,從而拿下雲應四州,恢復到河東之戰之前的邊界。」

「集中優勢兵力,以河北道的戰爭勝負,來決定整個兩國的未來走向,這是北遼的決策。對于北遼的形勢,也只能如此決斷。」

「還有一點,因為平叛,所有的北遼勢力這一次全部調動起來了,也相當利索的將耶律乙辛的所謂精銳叛軍殲滅了。北遼朝廷需要利用將士們的士氣,更需要趁著所有可戰之勇士的數量,來給我大宋一次教訓,打出宋遼邊疆百年的和平來。」

「近百萬呀!北遼需要這樣的數量來虛張聲勢,連負責轉運的輔助軍種都承擔起作戰職能了‧‧‧‧‧‧否則,或許真的北遼會從河東道突破,然後長驅直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