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再北行應該沒什麼意義了。

不管是大宋還是西夏,對整個陝北高原水土破壞的原因都可以歸結于征戰,到不完全是農耕民族對土地的渴望‧‧‧‧‧‧畢竟這溝溝壑壑的,在人口密度不算太大的國朝,對于人們的吸引力還不大。

好在今非昔比,也與原來的歷史不同,或許幾十年的破壞需要很久來恢復,但趙曦不擔心。

這里不再是戰場,也不在是邊疆,加上石炭的推廣,人們砍伐樹木的需求不旺盛,只要朝廷稍加引導,相信能最大程度的改善此地的水土。

趙曦回憶著他記憶里關于退耕還林的政策,還想起後世少年時的他,農閑時總是會跟著父輩去植樹,還有每年自上而下的植樹活動‧‧‧‧‧‧或許以國朝現在的財力,也應該可以用一種補貼的形式,來引導百姓植樹造林。

整個勘查隊伍在河東、麟府一帶轉悠,地方州府戰戰兢兢的,勘查隊伍幾乎跑遍了整個山陝交界‧‧‧‧‧‧當然,這是趙曦的認知。

情況並不算嚴重,最起碼土質不至于像後世那樣,零星的榆樹柳樹還能避陰,也就是土質還沒有惡化到不能栽種的程度。

趙曦很想順著黃河一直向上游追溯著看一看,就像蘇頌他們當初勘查一樣,從黃河清澈到變黃,整個流經黃土高原的地方都看一看。可惜,朝廷傳來的奏報,讓他不得不停止這一次出行回朝。

因為四皇子回來了,很狼狽的回來了。

一千條槍,三千多人的隊伍,居然灰溜溜的回來了。

奏報中沒有詳細說具體的情況,只說在琉球與不同的勢力爭端,劣勢明顯,不得不退回國朝,以求再戰‧‧‧‧‧‧

「人總是自命不凡,不遭遇些挫折,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

雖然趙曦還不清楚具體細節,但是,國朝三千悍卒,外帶一千條槍的隊伍,居然在近海的小島上潰敗了,這讓趙曦很難理解。

後世,因為出于某些特殊原因,趙曦關注過琉球,之所以讓四皇子立足琉球,是因為趙曦知道,此時的琉球還是無主之地,或者說是沒有政權存在的。

琉球是隋時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海外異俗發現的。

據傳︰朱寬等人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島,南至與那國島時,見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在海面中,「若虯龍浮在水面」,遂為其取名流虯。前朝朝編纂《隋書》時,因「虯」意為小龍,為避帝王龍諱,將該地更名為流求。一直到明朝洪武年間,才將該地美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也是在洪武年間,琉球成為藩屬國。

沒想到這樣一個無主之地,三千悍卒居然被人打回來了。

「官家,四皇子招募的人手,除一千火槍隊為新軍退役軍卒外,其他都是花腿閑漢,或者行船的好手,在征戰上未必擅長。」

「若琉求有其他勢力,或者被各方勢力聯合,出現此類情況倒也不難理解。」

官家或許不知道四皇子那隊伍的組成,蘇頌還是知道的。即便是他家族里的人,也有安插人手。

總體來說,四皇子的隨行隊伍,更多的是探探情況的意思,即便是船夫水手,恐怕也都不是什麼精英。

唯一說得過去的,就是那一千火槍隊是退役的新軍軍卒,這還是官家暗地里授意的。否則,能不能退回來都難說。

有些話蘇頌能說,有些話不能說。還是在老護衛營時,蘇頌就能感覺到官家對疆域的野心,對于四皇子東出拓海的事,蘇頌也不敢隨意的去評論。

但是,有一點,蘇頌不能逆著官家的意圖,直接駁斥東出拓海的行動。

出來也兩三個月了,大體的問題也看明白了。從這段時間的行程,也能證明沈括所制作的沙盤無誤,完全可以對照著沙盤商討相應的對策。

這一趟,也對黃河沿岸的環境和土質有了充分的了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雖然趙曦這一趟不算是出征,時間上倒是與這《采薇》的描述相應了。

離開汴梁時,是夏末秋初,兩三個月過去了,隊伍返朝時,麟府一帶已經有了零星的小雪。

不是歸心似箭,而是在返程時不再有其他閑時,只是單純的趕路。

驛遞就像接力,官家的行程時時向朝廷奏報,而地方州府把官家回程的線路清理的相當干淨,完全做到了沒有一絲障礙的回朝。

回朝時趙曦也沒有節外生枝,就干脆乘坐了軌道馬車,在沒到河中府時,君王規制的軌道馬車已經到位了。

接下來的行程就更加迅疾了。出行兩三個月,回程不到半月,就已經看到了汴梁的城牆。

‧‧‧‧‧‧

勤政殿里,四皇子跪著,頭不敢抬。折損了近五百人,倉皇逃竄回來,這是自政和年以來,國朝從沒沒有過的潰敗。

三個月,東出拓海時的意氣奮發,跟如今的狼狽,對比的實在鮮明。

除了四皇子,勤政殿里還跪著一人,是曾經的老護衛營軍卒,是趙曦欽點東出拓海的軍事主官。

太子陪著,內閣大臣都陪著。

「溫良臣,說說吧,怎麼回事?好歹是老護衛營出身的,有些規矩朕不說你也知道‧‧‧‧‧‧」

趙曦沒搭理兒子,先問這個老護衛營出身的武將。當初欽點他,就是因為他是福建人,有出海的經驗。

「微臣‧‧‧‧‧‧微臣‧‧‧‧‧」

溫良臣不知道該怎樣說。

老護衛營沒有甩鍋的傳統,可他若是把整個責任背起來確實有點冤。

他不知道這支隊伍里是不是有朝廷的人,是不是有皇城司的人,可是他知道,這次出海的整個過程都沒有奏報,他不確定自己該不該實話實說。

要說責任,純粹歸于個人的責任不大。

「如實說!難不成老護衛營的教導你都忘了?」

「啟稟官家,這次出海潰敗的原因,微臣以為,第一,隊伍良莠不齊;第二,情報不及時,盲目冒進;第三,海戰經驗不足;第四,火器在海戰中的缺陷估計不到位,造成火器威力無法發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