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四皇子的隊伍相當凶悍。

不說四皇子姻親的石家本就是國朝的傳承將門,就說四皇子有官家恩準這一點,就足以讓眾多的勢力趨之若鶩。

這是謀劃北遼呀‧‧‧‧‧‧朝堂多數人是這樣想的。

所以,不管是那些想封妻蔭子的退役軍卒,還是那些想借機揩油的,甚至看懂看不懂官家意圖的,都不約而同的往四皇子的隊伍里塞人。

「曹家人托人問話‧‧‧‧‧‧」

曹太後年初就鳳體欠安,一直這樣維持著,這時候說話似乎氣不夠用。趙曦很想用後世的知識來診斷一下,也可以幫一些忙。

可惜,自己那些知識太匱乏了。而這些御醫,趙曦也清楚,所做的也只是讓太後娘娘活著。

趙曦這半年多來,一直奉行著早晚請安。不是要表現什麼孝心給人看,是發自內心的。對太後娘娘的情感,趙曦心里比那個老爹要親厚。

「娘娘,孩兒給找麻煩了。」

趙曦在太後開口時,就知道這是要說什麼了。這段時間,即便是那些世家大族,也都嚷嚷著摻和到四皇子的隊伍里去。

趙曦接過了太後的話,是想讓她省省力‧‧‧‧‧‧每說一句話,她都費很大的力。

「曹家該不該派人摻和此事?老身想讓官家給曹家一個明白話‧‧‧‧‧‧」

曹太後是行將就木了,可她心里依然很清楚。只不過原本需要委婉,現在說的更直白了。

若是按前朝的說法,曹家算是大宋的柱國,是跟大宋緊密相連的。曹太後沒有全盤知曉事件的始末,卻從一個皇子這般行為中感覺到了不尋常。

身體是不行了,可腦子倒是越發清晰了。

「娘娘,讓曹家直接問孩兒吧‧‧‧‧‧‧」

這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趙曦不想太後娘娘受累‧‧‧‧‧‧受不住了。

「老身是曹家人,也是趙家人。腆著臉為曹家求的心安‧‧‧‧‧‧估計也就這一回了‧‧‧‧‧‧」

「娘娘‧‧‧‧‧‧」

「曦兒,老身能看得開,生老病死人之常態。老身快要走了,沒什麼遺憾,見著了你爹爹,老身會告訴他,如今的大宋是怎樣的大宋‧‧‧‧‧‧」

「曦兒,為娘本來還想看看收復燕雲的‧‧‧‧‧‧曹家‧‧‧‧‧‧若是涉及軍國大事,老身不問就是‧‧‧‧‧‧」

只要清醒著,曹太後還是曹太後,哪怕是氣力不繼,思維始終是沒亂了。

「娘娘,若是可以,讓曹家分一支摻和吧。」

面對曹太後不適合長篇大論,趙曦只能是說本質的、要害的。那一瞬間,曹太後似乎相當的清明,看趙曦的眼神都意味深長。

高家人摻和,還沒有在朝堂引起多大的反響,畢竟四皇子是高家的外甥,是皇後娘娘己出。當曹家人也摻和進去時,朝堂的反應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這終歸不是朝政,沒法在朝堂上說三道四‧‧‧‧‧‧就是內閣,也有明里暗里摻和的。

已經說不清到底是為經略北遼,還是為共同富裕的目的‧‧‧‧‧‧

很多時候,事情的發展不總是隨人願的。

趙曦顧不得關注這些,呂公弼去世,趙曦剛剛拜祭回來,內閣再一次遞來陳升之病逝的消息‧‧‧‧‧‧

都是閣老院的,也是剛剛搭起了閣老院的架構,雖然從親厚上講,陳升之不如呂公弼,趙曦不得不又一次去拜祭。

然而這不是開始,相隔沒幾日,趙曦還沒有轉換好情緒,歐陽修也走了‧‧‧‧‧‧

呂公弼和陳升之專注于朝堂,但歐陽修不一樣,歐陽公從三級決策制起始,就沒有繼續在朝堂上出頭,而是沉心做大宋的基石,透徹的領會了趙曦的意圖,一心在講武堂教授。

也是因為這樣,歐陽修可以說算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軍伍、監察衙門,乃至國朝的整個朝堂,受歐陽修惠及的臣工數不勝數。

歐陽修的離去,讓整個國朝進入了一個悲痛的時節‧‧‧‧‧‧

一次次的喪訊,一次次的封謚,讓趙曦整個人都沉浸在傷感之中。

也因為這樣,本來已經醞釀著出海東行的四皇子,也不得不把事情延後了。不僅僅是隊伍因為這些喪事打散了,是因為皇太後的鳳體似乎也越發不堪了‧‧‧‧‧‧

政和二十年‧‧‧‧‧‧這到底是怎麼了!

隨著皇太後薨,所有臣工都在想這樣一個問題。

「朝中議論紛紛,雖沒有論及我等內閣,卻也是在談論是否更改年號的問題。諸位以為如何?」

這樣的傳言,不僅僅是王安石听到了,內閣大臣沒有一個听不到。

說年號原因的還是少數,更多的是說這一屆內閣大臣的事。儒家的天人感應,不僅僅是針對君王的,也是針對重臣的。

國朝不亂,朝綱正常,君王英明,治政清明,沒辦法牽扯君王,只好往內閣大臣身上扯。

上一屆內閣的資歷,在朝堂應該沒多少異議,畢竟是延續先帝朝的相公,是沿用,沒人真去究竟先帝的事。而這一屆,雖然官家這樣提名內閣了,可在朝堂上雜七雜八的聲音還是不少的。

比如薛向,原本國朝是非進士不得拜相,而薛向偏偏不是進士出身;比如嘉佑二年同年的內閣大臣數量,章惇、蘇轍、呂惠卿、王韶,竟然有四人。

原本憑官家的威信,是沒人敢提及的。這一次,重臣乃至皇太後的去世,終于有了說道的理由‧‧‧‧‧‧

「無稽之談!什麼叫自有年號以來少有沿用二十年的年號?光武三十二年,貞觀二十三年,哪一個不是可以名垂千古的?」

章惇說出這些話時,諸位才發現單單從一個年號上,大宋已經直追光武和貞觀了。而前面這兩個年號,都是以武力強盛為主,同樣也是因武力強盛而導致國運敗落的‧‧‧‧‧‧

「是否該奏請官家?」

這個時代沒有人真的不介意這些,天人感應的說法已經根深蒂固了。即便是王安石,嘴里喊著天命不足畏,一樣沒有駁斥韓縝這樣謹慎的建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