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一句朕也想知道,堵住了所有內閣的嘴。

還說什麼?官家讓監察衙門查捐官,目的明確,似乎跟諸位真的沒多大關系。

至于門生故吏,若是真的有此違犯律條的行為,即便是內閣又怎樣?

原本擔心的,或者說可用的借口,在知曉目的後,就沒有立足基礎了。

至于方式,無非是心中有鬼的恐慌才對此有異議……

當然,司馬光除外,這老小子是真的擔心朝政……修史修到了前朝,來俊臣和周興對整個朝堂的害處,他是越看越恐懼。

「司馬相公,可是該撰寫前朝了?別擔心,朕不是武後,本朝也不會有酷吏!」

趙曦駁了司馬光的話,但對于司馬光在修史上的貢獻還是看重的。

所以,就多了一句理解的話,也算是給司馬光個坡……

「臣謹記!」

盛勢浩大,其實目的很簡單,倒真是內閣的諸位被蠱惑了。

「富相,監察衙門查案跟政務無關,倒是朕所提及的梁山泊集約化漁業和農莊的事,內閣可曾商議過?」

都干點正事,別整這有的沒的。本來朝廷事務就繁忙,一個個怎麼還有閑心考慮門生故吏?

既然都閑,那就把這事一並做個吧。

趙曦本來還想著自己先出個大概呢,這時候就想著直接交給內閣了。

不是閑嗎?給你們點事做。

「回官家,老臣正在整理當日官家的提議,暫時未在內閣討論。」

「哦,那就提早吧。朕看眾位也有空閑……」

官家是越發強勢了。內閣大臣全數進宮,本來意氣奮發的,結果就這樣散了。無數的地方官員私信,加上內閣諸位又商議半天,最後官家就這麼簡單的化解了。

「富相‧‧‧‧‧‧」

「諸位別說了,老夫說過,此事不宜如此,誰人听了?不是官家武斷,我等這般做法與逼宮何異?況且,直面君王,又故態重現,再次出現毫無秩序的爭辯‧‧‧‧‧」

「官家是怎樣的,諸位不會不清楚。多來年一直強調秩序、規矩,如此因為道听途說便這般作態,可有體統?」

富弼也學著官家,直接將各位想說的堵回去了。都是要致仕的臣工,這樣做真不知道官家最後對閣老院會器重多少。

「內閣議事也是如此?」

太子並沒有跟著內閣出去,還在勤政殿候著,他覺得今日這事有點蹊蹺,需要等老爹解惑。

「內閣議事倒不至于如此。一般而言,先是分管的內閣將問題、事務陳述,富相主導議事,有秩序的闡述觀點,最後形成決策。富相說這是爹爹一直要求的。」

「爹爹,今日此事又是為何?諸位內閣即便有心照顧門生故吏,也不會在這檔口有此行為。偏偏整個內閣都是一致的。原本是群情激昂的,可最後就這樣散了,孩兒不認為是爹爹的幾句話的作用。」

到底是鍛煉出來了,能看出剛才的情景不正常。不錯,憨厚是憨厚,做君王絕不能愚鈍,該有的彎彎繞必須有。

「大宋是趙家的,是皇家的,同樣也是列為臣工的。君臣共同執掌大宋,這就需要任何人都必須在一定的框架下行為,君王也如此。」

「我朝的朝廷,相比前朝而言,君權在先祖時就將獨裁的可能杜絕了,只要朝廷還有良相,君王不昏聵,王朝延續的時間就會久長。」

「這次內閣諸位臣工如此,是因為監察衙門的做法過了頭,監察衙門又是直接隸屬于君王,有超越朝廷其他衙門的權限。」

「這一次監察衙門在滿國朝聲勢浩大的行動,由于地方州府相互信息不暢通,每個州府的長官都以為是在查辦自己,便有了私信咨詢內閣的行為。」

「當所有信息在內閣集中後,閣老們擔心君王借監察衙門之權,撇開朝廷而隨意處置朝臣,也就是要加強皇權。這才是內閣大臣著急的原因。在明白監察衙門的目的後,自然就沒了擔心‧‧‧‧‧‧」

「這樣的形勢,讓內閣大臣在一開始有些急躁,就導致了沒有秩序的局面,這是國朝早年的弊端。而為父所做的,則是借監察衙門陳述清楚,內閣大臣恍然之時,對無秩序的現象予以斥責‧‧‧‧‧‧」

說的有點多,這里面轉的彎也多,趙曦是掰碎了揉爛了講給兒子听。

為君之道,並非某種特定的唯一的方式,溫和還是強勢,都需要根據情景來定。

很少臣工再糾結監察衙門清查的事,有的也是牽連在捐官事件中的。鑒于官家和監察衙門的決心,誰都知道此事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清查工作確實很繁瑣,即便是有千數監察官參與,也接近兩個月才徹底查清了國朝所有捐官案情。

具體說來,這樣的情形也是因為朝廷拿下西北和西南兩地後,新疆域需要大量的官吏,中原之地的吏員又多數不願背井離鄉,才有了這樣的機會。

監察衙門總計清查出靠錢財得官者九十三人,均在西北西南之地任職,而涉案的地方州府官員十九人,吏部涉案人員八人,基本都是審官院的。

「官家,國朝的吏員選任,原本就是州府乃至郡縣的主官職權,後來因朝廷承擔吏員俸祿,吏部才介入吏員的選任之事。」

「西北、西南之地收復後,朝廷的傾向是盡量不用黨項或白蠻、烏蠻任官,才在國朝境內選任。即便是擢升一級,仍無法滿足新疆域官吏的用量。」

九十多人,就這樣一下子全撤下來,本來剛剛理順的工作恐怕要出現斷檔和月兌節。富弼也不是要為吏部求情,只是就事論事。

「情有可原,法令不容。責令有司以律查辦‧‧‧‧‧‧至于西北、西南之地吏員缺額,朕以為,國朝讀書之人數量尚可,內閣完全可以責令吏部制定選任吏員的規定,各州府郡縣以規定執行即可。」

「所謂朝綱,並非單指朝堂,地方州府黎民百姓,都需要有綱遵行。若這一次朝廷容了捐官,就沒有制止下一次捐官的理由,防微杜漸,此事必須懲處。」

不管捐官的錢是進了個人腰包,還是入了地方州府公賬,這是監察衙門的事,趙曦懶得究竟。趙曦是要從根本上杜絕此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