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滔娘很欣喜,最起碼兒子所表述他爹爹的意圖,要比她想的周全。

對于兒子所疑惑的,滔娘也同樣有疑問。

這般運作此事,仿佛得利的只有朝廷,為何商賈會競爭哪個什麼航道經營權呢?

「首先,沒人擔心取得航道經營權以後會虧損,特別是那些熟悉航運業務的人和勢力。」

「之所以感覺朝廷得利了,是因為原本朝廷就該得利,卻被整個漕運衙門消耗了。朝廷所謂的得利,其實就來自于供養漕運衙門運轉的耗費……」

「而對于競爭航道經營權者,隨著國朝產業的類型增加,產業發展會促進易貨的頻繁,運輸量增加是顯而易見的。」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在考慮問題時,你被什麼所左右!對于商賈而言,他們首先考慮利潤,而航道經營權有利潤,對于商賈而言就夠了。」

「對于地方州府而言,原本因為漕運是獨立衙門,地方州府在管理上也就沒積極性,因為吃力不討好。如此改革漕運衙門,地方州府對于航道有了一定的權利和收益……」

「同時,站在朝廷的角度考慮…~正如你說分析的。這是各自有各自的訴求,便會被訴求所左右……」

還有些深層次的內容,趙曦沒有繼續講述。自己認識到的,才是真的屬于自己的。

兒子是要做君王的,有些思謀,趙曦希望是兒子自己看出來,自己體會到,而不是這樣完整的教導。

漕運衙門、摻和的勢力、地方州府、朝臣等等,作為君王,需要站在另外的高度來看待他們……

「爹爹,是不是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真正看清楚事件的全貌?」

太子能有這樣的認識,趙曦是真的滿意了。

「兒子,帝王之術,在你求學時,有大儒教你。牧民之道,在你歷練時,你自己體會到了。」

「爹爹想要告訴你的,也正是你剛才所領會的。唯有置身事外,才能窺其全貌。」

「朝臣是大宋的,商賈是大宋的,百姓也是大宋的。而朝廷又是什麼?朝廷便是大宋的所有。作為君王的立場,是盡可能讓所有組成大宋的成分,都能在自己執政下獲得……」

對于太子的成長,除了兒時的引導性教育,趙曦沒怎麼用過心。這一次,算是兒子成年後,唯一的一次教導。

……

在趙曦教導兒子的當時,整個汴梁也有多處在討論趙曦關于漕運的改革話題。

對于易貨之道精通者,除官家以外,薛向是被朝堂公認的。

然而,薛向是絕對忠于官家的,即便能明白官家背後的意圖,也未必會告知。

接下來就要數呂惠卿了。

呂惠卿這些年因為執掌市易寺,在易貨之道上,很是有了長進。

至于呂嘉問,也就王安石還在繼續看重……

這個時間受邀到王安石家里做客,呂惠卿是有些不樂意。可官家針對呂嘉問的做法,讓所有人都明白,官家很在意官員的人品。

呂惠卿不管怎麼說,他是經王安石推舉,才入了官家的眼。

所以,呂惠卿還是來了。

「官家目的從來不單純,所謂的漕運改革,所謂的拋去負擔,這絕不是官家唯一的目的……」

呂嘉問多年了,依然還停留在輔助王安石處理三司使的角色上。

不過,這樣的說辭相當于沒說,誰都知道官家的目的不簡單。

「吉甫如何看?」

王安石很鄭重的向呂惠卿征詢。

說起來,之所以官家有了改革漕運的提法,還是因為王安石把漕運的內幕挑明了。

王安石很有必要去了解官家的意圖。

「閣老,官家的目的是多贏。朝廷甩掉了漕運衙門這個包袱,商賈可以經營航運,地方州府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參與到漕運利益中來……」

呂惠卿不得不往外吐點,多少的說,都得說點。

「吉甫,官家不擔心朝廷失去對運河航運的控制?」

這是王安石想不明白的。盡管官家提到了每年撲賣一次,可王安石不覺得每年撲賣就能改變經營方。

這不是三倆錢的事,漕運衙門有多大資產,那怕是分割出賣,有能力拿到這些資產的,也不會太多。

一旦朝廷失去航運的控制權,對國朝而言,是不亞于整個河北道大旱的災難。

「閣老,運河航運是分割出賣,並且是按州府界限分割,也就是說,漕運衙門的資產也會分割。這就有了參與者眾的基礎。」

「其次,朝廷撲賣只有一年,每年的停運期,航運就又重新回歸朝廷,有足夠的時間讓朝廷組織撲賣或者再次恢復漕運衙門……」

呂惠卿挺累的,他能看明白官家的些許意圖,可不敢說呀!

畢竟他執掌市易寺,就是朝廷負責許可和審批的衙門,又如何不清楚官家的目的?

呂惠卿心里考慮的是︰自己能不能主導航道所有權!

可現在王閣老問了,他只能這樣強拉硬扯了。說的自己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一年…~一年的時間倒也不存在多大的隱患,就是國朝常平倉的存糧,也足可以彌補漕運一年的運量了……」

王安石是一個純粹的官員,是一個真正憂國憂民的官員。雖然也對易貨之道有見解,可還是想不到朝廷許可和審批的層面。

王安石和呂惠卿的交流,算是有一定深度了。

整個汴梁,討論的大多數,基本都是考慮如何能在漕運改革的饕餮盛宴中分一杯羹。

就是趙曦一直倚重的老六家,也同樣都在商議是不是摻和漕運事務。

不過,他們都有一個遵旨︰看宮內趙琴如何做。

這也是因為消息沒有傳開,僅僅是在內閣一級討論。

至于設置在汴梁的那些漕運衙門,則仍然一無所知。

只是有部分人,被邀請了,都在詳細咨詢關于漕運的細節。從斗門、支渠,到船只、船員,乃至一年走運河的運量等等……

這就是趙曦跟太子所說的︰看你考慮問題時,被什麼所左右。

漕運到底如何,滿朝堂都清楚,甚至介入和摻和的臣工不在少數。

本來因為太子遇襲,都處于膽戰心驚狀態的一些人,這時候卻鑽進了漕運龐大的利益中,而難以平復。

這就是眾生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