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八章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封賞儀式的第二項內容,是對各路大軍文佐帥和監察官的封賞,從廂都一級,到各路大軍的佐帥,逐級封賞。

還是文貴武賤呀‧‧‧‧‧‧這是各路主帥的想法。

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所有的文佐帥、監察官的封賞,居然是加封了武勛的爵位‧‧‧‧‧‧

早年,不管是先帝時,還是官家執政早期,即便是文官主導的戰事,所有的文官封賞,一樣是在文官序列中擢升,從承事郎、給事郎,到承旨、直學士,再到殿學士,因功勛逐級或越級擢升,給與貼職。

政和管制改革後,國朝沒有了寄祿官和差遣的分離,只保留了品級、職位和勛爵,具有貼職功能的也就剩下勛爵了。同時,將原本各類文散官一律按勛爵對待。

武將品級一樣。

但是,文官因戰事而授予武將的勛爵,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朝廷封賞不存在討價還價,並且還是在這樣的場合下,唯有接受。盡管有些不理解存在,也只能是接受。

其實,對于多數任職軍伍的文文佐帥、監察官,並沒有多少難以接受的心思。政和管制改革以後,國朝的職位擢升不再像早年那樣容易了。

說白了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品級、職位是對應的,而朝廷對于不同品級,特別是高品級職數的限定,所有人都明白,不可能因為軍功而在文官體系中被擢升。

而多年的軍伍經歷,讓他們也接受了軍伍這個群體,特別是如今的新軍,絕不再是所謂的武夫莽漢,肩負著政治思想工作的文佐帥,基本上也融進了軍伍這個群體。

當初在商談這個議題時,內閣有過糾結‧‧‧‧‧‧參與滅國之戰各路大軍的文佐帥,本身就已經是議政了,滅國之戰的大功勞,任何一個文佐帥的賞賜,單純在文官體系內擢升,都完全可以與內閣齊平,按早年的做法,就是入閣都是應有之義。

最終,趙曦只是隨意的引導,就讓文佐帥的武勛封賞成行了‧‧‧‧‧‧文官團體畢竟是團體,內閣都是單獨的人,在利益攸關時,都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方法。

接下來武將授予文官勛爵,也就順理成章了。

趙曦所有的變革,沒有一件引起過朝臣大範圍抵抗的,因為,他從來都是順勢而為,即便這個勢,是由他營造的。

就像現在的軍功封賞,在管制改革之後,帶著文武通途的目的,就這樣輕松的邁出了第一步。

封賞是儀式,是一種宣揚,真正對于這次戰事功勛臣工的調整置後了。

總體而言,這次國朝的大盛事是完美收關了,或者說自謀劃西夏開始,歷時多年的大事,完美收關了。用後世的話,完全可以用由勝利走向勝利來表述。

最大的意外,也是唯一的意外是太子回京時遇襲‧‧‧‧‧‧這不是可以公布于眾的,只能用秘密調查的方式進行。

知曉的範圍很小,但內閣諸位臣工都清楚。所以,議事時,內閣都本著謹慎的態度。

官家壓抑著的怒火,是每個頻繁接觸官家的臣工都能感受到的。

「官家,各路大軍主帥的安置,也該提上議程了。」

大禮儀已經過去半月之久了,朝廷給與這次戰事功臣的假期也快結束了。朝廷也必須在各位功勛臣工返京之前,完成這些臣工的安置。

這半月來,官家一直關注著太子遇襲的調查進展,就是內閣也在關注著。這可能涉及到宮內,涉及到大統繼承,內閣大臣雖然關注,卻也不敢深度參與‧‧‧‧‧‧這事做不得。

可朝堂正事不能再耽擱了,所以,內閣不得不找官家商量這些臣工的安置事宜。

「內閣可有初步的想法?」

趙曦確實心情不佳。皇城司對于太子遇襲的事,幾乎沒什麼進展。幾百人的跟腳,半個多月的調查居然找不到。

有點死去就真的斷線的意味。

雖然不至于提不起處理朝政的興趣,也確實興致不高。太子很不錯,也真的沒把自己遇襲當回事。

趙曦當初也曾有過遇襲的經歷,當初自己也沒當回事,或者說作為太子的身份,不好介入過深。

但是,作為君王的趙曦,絕不允許這事就這麼不了了之。心思也就有點煩躁,甚至多數奏章都交予太子處理了‧‧‧‧‧‧也算是對太子的考驗吧,這個說辭還算過得去。

「官家,呂閣老因病,幾次請求致仕‧‧‧‧‧‧」

內閣是由官家來定的,呂公弼已經近半年不上朝了,可是不是讓呂公弼退出內閣,還是得官家決定。

「唉‧‧‧‧‧‧寶臣卸任吧,讓誨叔入閣。王韶主樞密院,各路主帥均同知樞密院,兼任講武堂與貢院的兵事教授。」

「朝廷統計一下所有議政的具體情況,所有替換出來的議政職位,優先擢升這次戰事的功臣。另外,著令司馬君實與歐陽公二人,著手籌建朝廷的閣老院,以朝廷參事、參知為職,閣老院的組成主要為那些致仕而不願返鄉的議政,以及致仕而不得返鄉的內閣。」

「至于參事和參知的待遇,參事為內閣致仕之職,參照內閣待遇執行,而參知以議政為主。同時,著令戶部、三使司為閣老院設立專門的度支。」

「除寶臣內閣由誨叔替換,以及樞密院的調整以外,所有議政的變動,必須在明年春的大朝會時宣布調整結果。參政及以下的調整,可有議政會議、或者內閣集議決定。既然有章程,就必須按照章程來辦理。」

這些調整和安排,趙曦是早就考慮過的,只是因為太子遇襲事件調查進展不順利,他也就沒心思提前跟內閣具體交流。

從趙曦本意而言,現在的內閣有點偏老,所有的閣老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趙曦之所以至今沒有考慮內閣大調整,是基于國朝處于變革期間,老臣在文官體系的威望,有助于朝廷政令的推行。

說白了,趙曦還是在借勢,借這群老臣的勢,避免在大變革期間出現大的動蕩。

這個過程應該差不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