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大西北的天黑的很晚,而天亮的卻很早。

向導們說過,他們這些天也用銅壺滴漏查驗過。

這地方,天黑差不多到定昏了。也就是亥時才天黑,而寅時尾差不多就天亮了。

所以,百五十人,襲殺千數人,人均需要殺十幾人。

「既然是襲殺,最後還是別動火器,盡量采用無聲作戰方式。當然,一旦暴露,所有人不得留手,最大限度的消滅對手!」

……

制定了作戰計劃,高敬亭把整個情報整理了,也罷五人一起商量的過程整理了,包括他們制定的作戰計劃。

將所有的一切,形成了文稿。

「此事我想加一句,就以我極力促成全殲吧!」

高敬亭在撰寫奏折時,很鄭重的提議。

他是後族,即便是擔了濫殺的名,對他而言也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可是其他人,特別是王舜臣和周侗,一旦被文臣逮著這一點,恐怕對將來的升遷影響很大。

「沒必要!既然是五人商定的,那就五人共擔!敬亭,兄弟們知道你的好意,可別忘了,咱們是官家近衛,最起碼現在還沒有編入軍伍。」

「就是,敬亭,我王舜臣相信官家!」

「誰若是有意見,就讓他來看看!歐陽公也是文臣,我相信他會站在我們這邊。」

「對,五人共擔!章惇和蘇轍也是文臣,在講武堂討論這些情形時,他倆的選擇也是全殲!」

「敬亭,就這樣吧!大家事大家擔,功勞罪責,都是咱們五個探路者隊伍的。倘若文臣真找事,並不是你的極力促成就能避免的。」

「更何況,這是戰場!」

高敬亭不再多說了,只能照實奏報。

都是多年的戰友,都是怎樣的性格相互太清楚了。

奏報是密奏的形式。他們都相信官家,可對文臣不敢奢望。

所以,便以皇城司密奏的方式轉遞了。希望這樣的奏報,不會在朝廷公布,甚至連內閣大臣也別看到最好。

畢竟這是族群滅絕式的全殲,被那些悲天憫人的文臣看到,一個濫殺的帽子是肯定的。

殊不知,自從探路者行動出現意外時,趙曦已經授權王韶、章惇、蘇轍,有了開啟前方奏報的權利…~趙曦希望前方一旦有異常情況,王韶他們在河湟,可以比朝廷早一些做出反應。

前幾份奏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無非是五隊又各自打掉了幾家馬匪的據點,水源地又都在什麼地方,大致可以容納多少軍卒駐扎等等。

還有些從向導口中探听到的,在無人區的生存要點……這是高敬亭在得知朝廷已經分散軍卒進入無人區後,把這些要點奏報朝廷的。

連續幾份奏報都這樣,對王韶派兵確實有很大的用處。

可誰能想到,這時候居然來了這樣一份奏報。

王韶是軍將,同樣他也是文臣,自然知道文臣們的操性。

犯愁呀!

「子厚,子由,你倆看看這份密奏……」

王韶知道,現在的朝堂跟以往略有不同,武將地位略有提高。但是,對于這種濫殺…~真不知道到了朝廷會發生什麼。

內閣大臣,可全是文臣,即便是有所謂知兵事,經歷征戰的韓琦和文彥博,王韶敢肯定,就是王安石贊同探路者隊伍的做法,韓琦和文彥博也不會贊成。

章惇和蘇轍跟探路者隊伍都出于講武堂,又都是官家的親近,或許他們才真正有辦法。

「很正確的決斷!」

章惇看了,直接表態。而且,章惇還直接提筆了,在五人簽名的頭前,添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督府,章惇想承督府個情,還望將此密奏延遲三日返還皇城司。」

說完,又按了手印,才把密奏遞給蘇轍。

蘇轍只是笑了笑,跟章惇一樣的動作…~

王韶挺驚訝。要說章惇這樣做,王韶一點不奇怪,這也是他把密奏先遞給章惇的原因。

沒想到蘇轍蘇子由,一個處事相當老道持重的人,也這樣做了。

王韶還是不了解講武堂,甚至說不算了解官家。對于這種情況,即便是滿朝堂都叫囂,官家也不會搭理他們。

別說這是近衛,就是新軍這樣做了,官家一樣如此。

或許官家會問︰你是大宋的臣子還是其他什麼王朝的?

「督府,下官見此密奏,倒是有另外一個建議。朝廷給予我們河湟督邊以查驗皇城司密奏的權利,應該是讓河湟能清楚探路者隊伍的境遇,並我所反應。」

「下官以為,這時候,河湟督邊應該是向青塘發起進攻的時候了。如此一來,可以將一邊的所有魑魅魍魎的關注點,一並吸引到青塘城來。」

「如此,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探路者隊伍的壓力,也能盡可能避免朝廷的大謀劃走漏風聲。子由,你以為如何?」

章惇做事強勢,甚至有點咄咄逼人。

就是給王韶提建議,因為每次提出後,王韶都會問一句蘇轍,這幾天他總是在提建議的最後,加一句︰子由,你以為如何?

在提醒王韶的同時,也是要告訴王韶︰我們都出自講武堂。

「督府,子厚所言極是!」

難得蘇轍今天明確表態。通常情況下,蘇轍都是笑笑,然後禮貌的看王韶。

「好!韶正有此意。那就連同探路者隊伍的密奏,一並請奏朝廷吧。」

對王韶這樣的答復,章惇很不以為然。

請奏朝廷?對青塘施壓的目的是為了緩解那些雜碎對探路者隊伍的關注度。

等朝廷的反饋回來,還能發揮這樣的作用嗎?既然河湟督邊衙門有臨機決斷之權,何必非要過這道手續?

若是戰場,說不定就貽誤戰機了。

可是,王韶才是督府,章惇也只能認同。

王韶不傻,相反,還相當的聰慧,只不過他比章惇和蘇轍要謹慎。

奏折撰寫好,王韶邀請章惇蘇轍一同附議,並且在奏折中,著重提出了這是章惇首倡,蘇轍贊同的結果。

「這才是老江湖。子厚且學著吧!」

「學不來。朝堂就因為這樣,官家才諸多事務上親力親為。」

當蘇轍看到王韶再將奏折傳遞走的次日,便開始大張旗鼓的整軍待發,就知道,人家王韶那邊都考慮了。

提前整軍沒錯,有緩解探路者壓力的作用。奏請朝廷更沒錯,不擔邊臣囂張的名頭。

所以感慨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