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大非川之戰是發生在唐總章三年,也就是咸亨元年四月至八月,共歷時四個月時間,這場戰爭是大唐與吐蕃為了爭奪龜茲、疏勒、于闐、焉耆安西四鎮,而在大非川的重要戰役。

諸位臣工都清楚,即便是不專門修史的臣工,對于這一場改變唐王朝在西域勢力的戰役,也略有所聞。

大非川之戰敗的原因,眾說紛紜。

有認為是地理原因的,大非川氣疫致使唐兵不能發揮其戰力十一。

有認為是人和的原因。認為吐谷渾傾向于吐蕃,唐軍遠征,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持,是導致唐軍失敗的原因。

還有人認為,是因為主副將不和,也就是郭待封擅自行動,導致唐軍糧草被吐蕃襲擊,直接改變了戰爭的態勢。

總則,那一戰是敗了,也讓唐王朝失去了安西四鎮的控制,從而失去了溝通西番的商道……

如今,國朝西進,官家卻提到了大非川!

「官家,國朝謀劃西夏,並非征伐吐蕃。前朝之所以征戰大非川,目的是邏娑,薛仁貴職餃是邏娑道行軍大總管。」

「前朝的戰略目標是圍魏救趙,以攻伐邏娑來緩解吐蕃攻佔安西四鎮之危。這與國朝謀劃西夏相悖。」

張方平是真有點擔心,擔心官家信太大,西夏不足以讓官家滿足。

倘若是這樣,張方平寧願國朝先謀北遼,而不是同時作戰于吐蕃和西夏。

雖然吐蕃現在分裂了,也沒了前朝時的戰力。可那樣的苦寒之地,國朝征來又有何用?

大宋,也只是剛剛緩過來勁,也只是剛有一兩次的勝利,還不到可以學前朝東征西伐的程度。

況且,即便是國朝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他也不贊同國朝走窮兵黷武的路。

也是著急了,被這次內閣擴大會議的討論偏離了思考的方向。

「官家,國朝謀劃西夏,臣附議,相信在場的諸位同僚,乃至整個朝堂,也不會有多少異議。」

「但是,官家,老臣以為,國朝沒必要對吐蕃乃至邏娑作戰。苦寒之地,得不償失。」

陳升之附議了張方平的話。陳升之這是審時度勢做出的選擇。他覺得,自己在內閣,必須跟張方平統一戰線。這是存于內閣的策略。

「朕無意取吐蕃,提及大非川,是提醒諸位︰既然吐蕃侵佔安西四鎮,並沒有過蘭州,通過前朝的隴右道進取,也就是說,在原來吐谷渾或者吐蕃的境內,是存在直取安西四鎮的通道的。」

「這個通道,可以抵達安西四鎮,也就存在可以到達沙洲、瓜州、肅州一帶的可能。」

趙曦沒法說他去過。

當時,他從蘭州出發,還不到中午就到了西寧,也就是現在青唐城。

午後驅車向青海湖出發,次日轉道茶卡鹽湖,過德令哈,大柴丹,再到古玉門關,宿敦煌。

整個過程,趙曦當時只用了兩天的時間。

即便是現在的交通跟後世沒法比,趙曦準備用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來通過這條路,應該是可以達到目的的。

這一條路他記得,最高的海拔也就是四千左右,還是在山頂。

所謂的氣疫,並不會對人有多大影響。

當然,趙曦是基于戰車的考慮。在低氧狀態下,長途行軍肯定是不行的。可若是由駱駝、戰馬拉著戰車,就不存在非戰斗減員的可能。最起碼,能把軍卒的損傷降到最低。

趙曦也知道,不能用後世那種發達的交通網絡來考量當下。可反過來想,吐蕃入侵安西四鎮,肯定不是靠步卒,肯定是騎兵。

趙曦確信,在裝備了火藥,有工程兵的支持下,只要是戰馬能通過的路,新軍就能讓戰車通過!

所以,他需要引導臣工把考慮的方向轉過來。

有句話說的好,方向錯了,走的越遠越錯。

現在的討論就是這樣。

所有人都糾結在前朝隴右道,執念在安西都護府,被現在的局勢迷惑了,根本就談不到對西夏所謂的夾擊戰略。

「官家,確實如此。臣在河湟,曾見過自遠西處而來的商賈,微臣也有過關注,知道他們並非從西夏境內通關的,而是從青塘以西而來。」

王韶在河湟這些年,時刻準備著。他的《平戎策》,其實是個不完善的策論。只要像官家所說的,形成對西夏的東西夾擊,才算是真正對西夏戰略包圍。

這些年他考慮過,所以多少有些關注。

「子純所言極是!」

說著,趙曦讓王中正帶進來幾樣物品,有琉璃,有香料,都是西番的貨品,在汴梁很常見。

「這不是工坊城的產品,或者說要比工坊城的產品差很多。這也不是海運而來的,沒了海運貨品的咸濕味。這是通過陸路到達汴梁的西貨。」

「這麼多年了,西番的商賈還有攜帶這類貨品遠道而來發財的。」

「這是朕讓內務府這幾天專門在市面上打听的。提供這幾樣物品的商賈,到汴梁不足半年,而經過問詢,他確實如子純所言,並未從西夏通關。」

「說到這,相信大家應該能想通了。沒有那個商賈攜帶貨品是肩扛背擔的,也就是說,青唐城以西,絕對存在可以運送大批量貨品的通道!」

「另外,國朝已經習慣了西番的貨品,都以為是海運過來的。不管是香料還是琉璃,沒人在意是陸路還是海路。」

「加上西夏中斷了國朝跟西番的直接貿易,國朝市面上的西番貨品,即便是經過陸路,都會認為是通過跟西夏的榷場交易過來的。」

「這幾年,朕令皇城司關注遼夏,無意中知曉了這一點。這也是朕提議戰略包圍西夏的基礎。」

都錯了!

听完官家這指導性意見,富弼心里首先想起的是官家的一些理論。

事物總是發現變化的。

在知曉官家要謀劃西夏時,所有的臣工,包括自己,首先想到的是,從漢唐領略西域的記載中,找到國朝謀劃西夏的路徑。

從戰爭,到風土人情,甚至連民間傳說都沒放過。

結果,官家卻是從現實入手,很輕易的找到了途徑。

這就是官家與大家的不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