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任何事情在準備階段,怎樣想怎樣覺得不充分,總覺得有些缺憾,一旦進行了,不充分也就是那樣。

開始也就開始了,沒什麼妥當不妥當。

就如現在大朝會,從參政的提案議案遞交答復,再到趙曦橫生枝節的五年計劃,不管是不是都準備妥當了,這一天還是來了。趙曦感覺好像跟平時也沒什麼區別。

他依然是寅時起床,仍然順著內苑跑步鍛煉,王中正還跟往常一樣陪著。

二十多年了,習慣一直這樣保持著,宮衛都也熟悉了官家的作息,在同一時間在哨位伸展運動,看到官家路過時敬禮。

然後,趙曦在宮女的侍候下,洗涮更衣,著朝服,帶儀仗,踩著卯時的點,向勤政殿而去。

一樣的路,一樣的心情,就是思緒不太一樣。

一路上趙曦腦子本來還想理一遍大朝會的議程,結果腦子里清空了…~記得上一世結婚也是這樣,沒到了這一天,腦子里總有覺得不合適的地方,等這一天來了,反倒沒那麼多顧忌了。

這一天總要過去的。

如今的朝會,完全是趙曦制訂的議程,跟以往不同,就是禮部也找不到現成的規制。

趙曦是真擱心上了。畢竟是第一次,還是自己主導改變的第一次,成功與否,很可能關系到自己的威望。

只是到了今天,成與不成也就定型了。

說實話,若不是有王安石的那三句話,若不是逐漸在朝堂樹立威信,若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跟文官別勁,他這樣對朝會大變革,未必能成行。

多少年多少次,趙曦放出去太多利益,挖坑埋了多少次文臣,再有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才讓這樣的大朝會模式成行了。

勤政殿到了,本來是應該有點別樣的情緒的,結果趙曦找不到與平常的區別,就那樣。

也許是習慣,也許是作為後世人對後世先進模式的信任,趙曦還真感受不到一私的緊張。

也是,朕是君王,還是積二十多年威望的君王,本就該如此坦然。

自即位以來,國朝不僅僅是祛除了朝廷諸多弊政,更是讓國朝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

改變並推行一個朝會模式而已。

「陛下駕到……」

進勤政殿之前,王中正興奮的一聲吼,讓原本有些愣神的趙曦,趕緊收攏了亂七八糟的心思。

很隨性寫意的走向陛階之上…~

當初建造勤政殿時,趙曦就是為這樣的大朝會而設計的。

陛階下的第一排,中間的位置空著……因為富弼需要主持朝會。左右分別為韓琦、文彥博,然後韓絳、張方平、王安石、陳升之、司馬光、呂公弼分列兩側。

內閣是沒有排名,但是,在勤政殿大朝會的位置是固定的。有座簽,各自對應座簽入座。

座簽,在大朝會時,只有內閣和議政是有座簽的,而參政則是按照朝廷各衙門,州府郡縣等地域和職能標注。

座…~這一點是倍受朝臣喜愛的。

說實話,一次朝會幾個時辰,讓朝臣們就這樣站著,確實夠嗆。更何況官家設定的大朝會是五七日,若真的硬站立這麼多天,誰能受的了?

再說了,前朝的朝會,原本是有蒲團的。再往前,朝會時臣工除了跪坐的蒲團,都會設置矮桌。

太祖立朝後,撤掉了蒲團,取締了朝會時臣工入座的形式。

而這一次,趙曦創立新朝會模式,再一次容朝臣落座,這也是減少阻力的原因之一。

關鍵是,朝臣中有一股復古禮的思潮,也讓趙曦的朝會模式得以順利通過。

當然,主要還是變革在如今的國朝成為了常態,逐漸讓朝臣接受了國朝各方面的變化。

趙曦看了看陛階下左側的方台…~那是專門為主持朝會的內閣首輔設立的。

向富弼點了點頭,然後抬手︰「賜座!」

聲音並不大,勤政殿回音壁的設立,卻讓他的聲音能傳到任何一個角落。

「現在開始大朝會第一項議程,由我富弼,代表內閣大臣向皇帝陛下匯報我大宋朝廷政和十三年政務……」

這流程到底是不是順暢,現在也只有這樣了。

因為禮部沒有可參照的,誰也不敢在這上面多嘴,基本是官家說什麼就是什麼。

然後,富弼就開始了類似于工作報告的陳述。

古今的工作報告都一樣,基本上都是細數成績的。鑒于這是第一次這樣的大朝會,內閣在擬定這份工作報告時,幾乎是從官家執政開始…~這是官家意志得以在國朝體現的節點。

這十三年,國朝取得的成績真的是巨大的。這不是浮夸。

國防軍事上,政和二年,因大理借先帝駕崩,國朝守制,大理的高氏內亂並有意染指礦城。國朝出兵大理,撥亂反正,再一次揚威**,使國朝**邊境有了至少五十年的安靖。

政和九年,西夏與北遼因圖謀國朝火器秘方,雙方聯軍幾十萬,破雁門,進代州,讓滿朝堂一日三驚,最終以國朝奪取雲應四州為結局。

這一戰,打出了國朝軍伍的風範,令遼夏蠻夷不敢南顧。

河湟開邊,從佔領皋蘭開始,步步推進,拿下蘭州,又攻可邈川城,致使吐蕃和沙陀諸多部落內附。開邊河湟、打通西域商路也基本實現。

政和以來,國朝在國防軍事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為國朝開拓了千里江山。

本來應該是所謂的政治思想排在首位,可惜,這時代沒這個說法,趙曦也找不到可以在這方面闡述的內容,所以就省略了。

要說這時代沒信仰也不對,他們信仰祖先,而信仰祖先這一點,一直延續到後世,根深蒂固。

要說這時代有信仰,卻找不到成體系成理論的信仰。

趙曦也沒想過創立什麼信仰的章程,不合時宜,也玩不了。

接下來是關于教化方面的匯報。這一點以臣工的意思,是要放在第一位匯報的,只是趙曦堅持,最後內閣妥協了。

然後…~富弼在這方面用了大篇幅來陳述。

從政和元年開始,歷數國朝這些年在繁榮文華方面的措施和成就。

從歷年開科大比的進士及第,到活字印刷對傳道文華的作用,從地方州府郡縣授學的增加,到國朝貢院的建造,從幼童開蒙,到軍卒識字,凡是跟教化有關的,富弼不煩陳述。

甚至連西夏北遼傳唱國朝詩詞也作為一項在陳述。

這個篇幅,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軾、司馬光、蘇洵、蘇轍、張載、周敦頤、程頤、程灝、邵雍等等,凡是在國朝有名的學派和文士,凡是在文壇有名望的,富弼都不吝贊頌。

趙曦發現,在富弼陳述這個篇章時,勤政殿是最安靜的,人們的專注度也是最大的。

說實話,趙曦對于太祖在增加的帽翅多少覺得有些兒戲,他倒也沒有去改官帽的想法。

但是,因為現在的朝會改變,朝臣們都挨著坐下,對于交頭接耳就必須得預防了。

所以,監察衙門出台了朝會不良記錄措施,並且,監察官參加朝會,就是按照三成的比例,隨機的在朝臣中間入座的。

而在富弼匯報大宋文華篇幅時,是唯一不需要有監察官監督的。

文…~武…~在國朝若想真的平等,任重而道遠呀!

而後,富弼開始匯報產業發展。其實這一塊應該叫經濟發展。隨便吧,怎麼叫無所謂,關鍵在于趙曦要傳達一個理念…~產業發展在他的施政中權重很大。

這塊的內容,基本上是工坊城、國營寺和市易寺的匯總。

在這一點上,就不得了從老護衛營的作坊開始說起,然後展開論述。

同樣,這部分的吸引力也同樣強。畢竟這是涉及到利益和政績的。

利益,在座的每一位官員,無一不摻合著國朝的產業作坊。從最早的廣南錳礦、大理礦城,到懷州石炭礦,到後來工坊城的水泥、馬車、羊毛等等,再到工坊城對新產品的撲買…~這都是錢呀!

政績,官家的五年規劃,從召見朝廷各衙門主官開始,所有臣工就清楚了,產業發展將成為政績考評的內容之一,還是權重很大的一部分。

所以,這部分的關注度也很高。

趙曦心思不在富弼的工作報告上,不僅僅是他已經審核過那份匯報,主要是這樣的形式讓他有些恍惚……太熟悉了。

趙曦對于大朝會的改變,模式的改變還不是主要的。在趙曦心里,這種朝會之前的溝通和審議、商討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做能確保一點,不會再出現朝會上吵鬧的現象。

溝通放在討論之前…~這是趙曦對朝會、議政以及內閣議事的引導。

富弼還在闡述,從成績已經轉到了展望,也就是趙曦提出的五年計劃。

內閣最終商討的結果,並沒有將五年規劃單獨拿出來發詔令,而是融合在工作報告中宣讀了。

有點不倫不類了,本來的五年規劃,最後成了年度總結和次年工作計劃的模式。

畢竟是第一次推動,趙曦也沒有真的去追求完美。有些事,只要有了開頭,總會有特定的趨勢去逐步完善的。

趙曦一直關注著下面臣工的表現。原以為會出現的混亂沒有,就是那些醒目的監察官,也被富弼的工作報告吸引了,就像听大家講學一般,安安靜靜的在傾听。

或許是這樣的方式讓人感覺到新奇,但不得不承認,大宋臣工們求知的精神。

這樣的工作報告,對于後世的趙曦,除了懷念,還有就是恍惚,絕沒有專心傾听的念頭。

近一個時辰,趙曦都想啜口茶潤潤嗓子了,可富弼的聲調還依舊,不急不躁,不高不低。

但是,趙曦能感覺到富弼情緒的變化,每說到國朝如今的成就,富弼都有種抑制不住的亢奮,當展望未來時,從語氣中都能感覺到他的信心。

文字唯有帶著情緒,才能真正完全的表達其中深意。

就是坐在前排的內閣大臣,已經對工作報告很熟悉了,一樣被富弼的情緒帶動著,感嘆著政和年以來國朝的變化,是大變化。

賦稅一項,政和十三年,單單工坊城一家就堪比政和元年開封府的稅入了。

在加上國朝如今僅僅供養二十多萬的新軍,從軍費結余的錢糧,足足有政和元年國朝稅入之數。

政和年以來,雖然也有小範圍的災情,因為安南以及南部諸多的小國,在榷場糧食交易的引導下,都在傾全國之力種糧,為大宋源源不斷的供應糧食,國朝未曾出現過一次大的流民災民**,也沒有一次轉民為廂軍的措施。

常平倉,惠民倉,從政和年開始,每年都存在騰空陳糧的操作。

縱觀政和年,還有讓朝臣們感受很明顯的,如今的大宋,在對外事務上,越發強硬了。

北遼的打草骨,西夏的捉生軍,從政和年開始,再也沒出現過。

邊境線,最多的反倒是客商,往來與遼夏和大宋的客商。

原本丁口不繼的邊境州府郡縣,被北遼南逃和西夏東進的逃民充滿。

這是真正的聖王之道的成效!

富弼是在控制著情緒宣讀,他是激動的。在擬定工作報告時,這種感覺還不明顯,當他宣讀時,振奮精神的這些成績,讓他幾乎到了無法控制情緒的地步。

若不是他正在宣讀,他都有心帶著朝臣誠心誠意對官家賀喜恭喜!

大宋,是真的要強盛了。從這份報告的那些數據,富弼從心底的感受到了強盛。

展望未來,是依照官家五年規劃所列的條目在宣讀。原本在討論時,內閣大臣們都略有些不以為然。

當富弼通篇宣讀這份報告時,發現這是貫穿始終的。

曾經的成績就是將來的基礎。

唯有這樣具體化的報告,才能清晰的讓朝臣們了解當今的國朝,也才能知曉管理施政的意志。

趙曦這時候似乎也被感染了,被勤政殿這種眾志成城的情緒感染了。

人就是這樣,那怕是平時吊兒郎當,在莊嚴肅穆的環境下,也會自覺的調整行為。

當下的朝會就是這樣。連趙曦已經很習慣做報告場合的人,也被勤政殿中的氣氛感染了,漸漸的把自己代入其中,用心去感受整個朝臣對未來的信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