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理由很充分,立場很鮮明,都是站在為朝廷分憂,為大宋解難的角度去考慮的,最起碼說辭上是如此。

一是考慮到了朝廷因為戰爭而導致的困境,二是見不得雲應四州如此荒涼下去…~還真的都是憂國憂民呀!

那怕如今的朝廷風氣有了很大的改善,總是少不了有人借大義之名行謀利之事。

趙曦之所以讓大家商討此事,並不是真的沒有定論,而是他在某些細節上有些不確定。

撲買和讓士族認領,這是肯定不可能的。只是在朝廷、軍伍、邊軍、禁軍以及臣工中,如何分配雲應四州偌大的利益而不確定。

解決那近五十萬的廢物禁軍,是趙曦的首要任務,否則他也不會在戰事接近結束時,還耗費錢糧調禁軍北上……目的從來就不單一。

趙曦有參照大理礦城的想法,想把這些廢物禁軍轉民,同時也可以作為預備役部署在雲應四州。

可最後的這些禁軍,已經可以說是爛透了,將他們安置在雲應四州,不確定能不能起到預備役的作用。

關鍵是,若將田地讓廢物禁軍分掉了,那些真正的守邊新軍該如何安撫?立了戰功的將士又該如何平衡?

可若是將田地對駐防的軍伍分配,他擔心長此以往,又會形成前朝節度藩鎮的結局。

本來還想,從議事的爭論中得到些啟發,從而完善他的計劃……又多想了。

這不是朝議,也不在汴梁勤政殿,趙曦見些許臣工一直無知覺的,冠以堂皇的理由,恬不知恥的謀求利益……直接起身離開了。

……

礦工、口糧田…~這是官家在離開塞北入關內之前,在禁軍營中頒布的政策。

凡禁軍有意留在雲應四州做礦工者,家眷可分到口糧田。

同時,朝廷司農寺將開荒,最後將剩余的良田和荒田統一管理,成立由國營寺代管的農墾場。

農墾場的田地所有權歸朝廷,但耕作和收益將授予駐軍。歷年的駐軍不同,田地收益就得分別屬于不同的軍伍。

從這點上看,這部分田地更像是屬于軍產,樞密院有一定的權利。因為樞密院有權決定那支軍伍駐防雲應四州。

同時,開荒田是否逐年遞增,亦或是糧食產量將與地方官政績相關聯。

並且,朝廷還容許禁軍轉民開荒,對轉民禁軍開荒的田地,朝廷免三年稅,且荒田屬于開荒者的永田,朝廷不會干預。

對于朝廷而言,雲應四州是屬于所有權真空的時機,在趙曦確定大致方向後,玩制衡那一套,相公們一個個都很拿手。

轉民的禁軍、轉礦工的禁軍、駐防的新軍、地方衙門、朝廷樞密院和司農寺、國營寺,幾家利益相互糾纏者,杜絕了一家獨大的可能。

同時,有了口糧田和永田的誘惑,能很大程度上帶動這些廢物禁軍轉民,不僅能解決這部分廢物禁軍的出路,還能有效填充雲應四州丁口空缺的現狀。

翻過來再想想……從雁門大捷那時,官家好像就預料到了會是這樣的境況,甚至說連臣工們的反應都在官家的考慮之中。

「富相,難不成這一切都在官家預料之中?」

過了雁門關,歸程就順當多了,相公們也可以在馬車車廂里閑談了。

韓琦很不想去相信是官家的預料,可事實又證明一切都在官家預料之中。

「稚圭,從官家要求北調禁軍,而我等議定緩慢推進,官家沒有追問,那時候,我等就應該想到,官家已經開始考慮戰後的事了。」

「若真的是為戰事,官家絕不容許朝廷在調兵上拖拉。甚至連工坊城都沒有全力運送。」

「其實,所有的反應都在官家的預料之中,包括蕭卓爾傳信北遼朝廷,北遼河北道駐防騎兵向蔚州推進,都在官家的預料之中。」

「而官家令蘇子容北上勘探,更是神來之筆。雲應四州豐富的礦產資源,可以預料的收益前景,讓即便是頑固的反對擴張者,也不再會反對戰爭。」

「只要官家將雲應四州的礦產收益分配下去,未來國朝將會掀起尚武之風,也會引燃朝臣們的野心。」

「這一次北上,隨行的臣工唯獨將李誡李明仲留在代州,而工坊城調集大批工匠北上,說明官家有意打通雁門天險。」

「也就是說,最終官家可能會讓出礦產資源的利益,而讓工坊城,或者是皇家、朝廷控制打通雁門天險的通道。」

「為了確保雲應四州的利益不受損,不管是朝臣,還是那些廢物禁軍,甚至雲應四州的駐軍,會下死力將雲應四州變的堅固,甚至變成內州。這勢必需要擴張,需要武力征服。」

富弼越說越能清晰的理清官家的思路,不得不又一次被官家的謀略折服。

縱觀官家歷次操作,都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的推進。

「富相恐怕都言中了。听聞皇家那個趙琴已經北上,而大理礦城的副城主劉彥文,還有懷州石炭礦…~就是叛軍籌建的那個石炭礦的副職也北上了,甚至工坊城的水泥廠也有工匠抽調北上了!」

「這些地方朝廷總是插不進手,那怕朝臣們很多在里面有利益,可誰都插不上手,是完全效忠于官家的地盤。」

文彥博悠悠的說著,好像是在助證著富弼的說法。

「從一開始,官家與各家的協議就把權限明確了,不得參與是重點條款。如果說在那時候官家就已經為現在埋伏筆,我還是不太相信的。」

富弼看了一眼文彥博。

「有什麼不敢相信?事實上就是這樣。當初萬尹山演習,我作為旁觀者,就已經能感覺到官家在謀略方面的大格局了。」

「寬夫,倘若官家在早先拉攏朝廷各方勢力投資大理礦城時,沒有限定參與的權限,你覺得如今雲應四州會是怎樣?工坊城會不會像當今這般興旺?」

「看看官家這些年的運作,廣南錳礦,大理銅鐵礦,工坊城的各種作坊,這些收益在各家各戶都幾乎能佔據四成強,誰舍得違反協議而丟棄?」

「再說了,每年一次的財務公告,清清楚楚的,不存在任何紕漏,有什麼理由去針對這樣的模式?」

「這樣說吧,雲應四州的礦城資源,那怕官家出讓的利益不大,而仍然是這樣的架構來運作,朝臣們一樣沒意見。」

他富弼也不會有意見,這是可以讓家族昌盛興旺的事,誰又能拒絕?

我成了仁宗之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