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趙曦這次真無意再次挖坑埋那些臣工。在富弼回朝後,君臣一心眾志成城的苗頭顯現了,他也就沒必要再去一次次打人臉了。

至于這次在明面上囂亂的臣工,級別不夠不說,就是全算上,也不夠他趙曦一鍋燴的。

在監察體系完成後,趙曦算是對國朝地方體制改革有了雛形。

從大的架構上,軍事、政事、財務、商貿、監察,從朝廷到地方建立了隸屬于朝廷的層級體系。

在軍事上,樞密院管將帥和調兵,兵部管軍備和底層軍官,而軍備的營造和運送,則全部由工坊城掌握。從根本上消除了武將作亂的可能,從制度上改變了將不知兵的弊端,也從程序上改變了國朝以文馭武的祖制。

在政事上,地方官不再介入軍事,可放手專注民生和政務。而趙曦將財權剝離,也就避免了地方官浪用公帑,甚至用公帑飲宴作樂的可能。

市易寺監管商業行為,有效掌握了各地稅入情況。而所有的稅入將來會由三司使這邊推出一條編的納稅之法,統一由皇家銀行經辦。

而地方官的自由裁量權,只留下了兩稅。為了讓自己主政的州府寬裕點,地方官會下死力氣的去開荒,去防範土地兼並,以確保地方稅入。

同時,在推動官辦產業這一塊,趙曦讓地方州府郡縣,都變成了各類產業的東家……在未來,這一部分收益,將會遠遠高于農稅。

趙曦也知道,想要轉變千年以來人們對土地的依賴很難,他只想最大限度的讓子民看淡土地。

確保糧食供應是一方面,降低土地的價值才是趙曦一直致力于做的。

為此,他一直沒有想著征伐安南,雖然拿下安南對如今國朝的軍力來說很容易,甚至朝堂也有部分臣工有過這樣的提議。

在沒有擴張疆域並另外開發出糧食供應和產地之前,趙曦暫時不考慮征伐安南,因為國朝需要安南穩定的為大宋提供糧食。

其實,用所謂的王道,讓安南依附于國朝,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只是趙曦受後世的影響還是很大,始終認為非吾族類必有異心的說法,用在安南身上是合適的。

這還是很久以後的事。

讓子民看淡土地,並降低土地的價值,並不是趙曦不重視農業。農業是第一產業,這是至理。

而想要子民看淡土地,並降低土地價值,必須得讓子民見識到不依靠土地可以生存的事實。

這就需要一定程度上推動國朝的工業化進程。可能說工業化有些說大了,沒有基礎學科的發展,所謂工業化不如說是工藝化。

目的只有一個,讓物質盡可能的豐富起來。

趙曦也想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也盡力去做了。他給予了蘇頌和沈括無限使用錢糧的權限,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他倆身上。

趙曦能做的只是提點,這不僅僅是因為身份決定了,關鍵是趙曦認為︰屬于這個時代的就應該由這個時代的人物來創造。

工業化,並不是他趙曦一個人辦一個工坊城就可以推動的,趙曦能做的只是引導。

唯有在這個時代建立一個工業化的氛圍,營造一個工業化發展的環境,出台促進工業化的政策,讓從官到商,從商到民,甚至到士大夫,所有人從工業化中得利,才能真正的促進這個時代的工業化發展。

否則,他趙曦就是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

在這所有的架構設計中,趙曦始終沒有忘記監管。監察體系的建立,完善的細則,三年的輪換制度,追溯機制的設定等等,讓監察體系能有效的發揮作用。

並且,趙曦還有只屬于自己的皇城司探知……

接下來就是真正的官制改革議題。

首先,讓吏部制定統一的官階。從政事堂、六部九卿到州府郡縣的主官、佐官,明確各職位的官階,廢除原先架床疊屋的官制。

並且制定詳細的的升遷條件,細化磨堪,制定適應實情促進發展的政績考評辦法。

趙曦並沒有指望能杜絕人情往來,後世都沒有杜絕,更何況在這個師承和宗法大于天的時代,只是盡可能的讓整個官僚體系規範起來。

其次,由戶部著手調研目前各種本官、職餃、貼職、差遣、勛爵等各類貼錢的俸祿總額,以此為基準,根據吏部確定的官階,形成官階和俸祿對應的官俸體系。

新的官俸體系不僅要體現官階的區別,還有體現職能區別,有無差遣的區別,體現致仕和在位的區別。

新的官俸體系,將忽略文武之別,重視地域差別,著重于政績的獎懲,重出身但不唯出身,看履歷而不唯履歷,憑官階而不唯官階。

再之,是官制改革的核心,同時也是國朝官僚體系的頂層設計,也就是趙曦設想的三級決策制度。

朝會為最底層一級,然後是議政層,內閣,最終是他作為君王的裁決。

朝會為參政一級,也就是說,參加朝會只是具備參政的資格,說白了就是知曉朝政的資格。

參政一級可以對朝政檢點,但僅限于奏折形式,並且對于最終出台的政策不得非議。

接下來是議政一級,議政在國朝應該是屬于真正的朝廷大員。十四府的主官,六部九卿主官,皇家銀行、工坊城、講武堂以及新成立的市易寺、國營寺、監察衙門等,都要佔有一定的議政席位。

這應該是提議國朝政策的一級。在這一層可以吵,可以辯,但一旦經過議政遞交內閣,並經帝王裁決後,不論反對與否,接下來唯有執行。

再往上就是內閣一級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相公。

在趙曦的設定里,內閣,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相公,最好能實行推舉後由自己裁定,帝王必須有最終的否決權。

只是趙曦不可能將現在在職的相公全數替換,所以,對于現在的內閣,只能是補充,從具備議政級別的大臣中補充。

然後,再根據議政的缺額,遞補議政。

甚至趙曦想過任期的問題,就比如他在監察衙門、國營寺和市易寺都推行了任期制……

其實這些衙門的任期,只是地方任職的任期,對于位于朝廷列班級別的,還真沒限制,就是政事堂在制定相關細則時也沒有提及。

官員一旦到了這個層級,決定他們去留的,就是帝王了。

趙曦不確定,自己處于君王的立場,是否該去限制君權……他一直猶豫著。

我成了仁宗之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