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其實,對于被相公們詰問,趙曦是有準備的。

一直沒機會扯這些,也就沒機會讓相公們了解自己的執政理念。

也好,就在這時候大概的提一提吧。

這是一個龐大的論題,想要說明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這時候,就是臣工們不詰問,趙曦也會在這時候提一提……畢竟涉及到殿試閱卷和三甲排名。得讓他們有個譜不是。

「何為天下?詞意上理解,那就是普天之下。而殿試題目所謂天下,是指統治權,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信仰,一種道德總則。」

「這並不是什麼忌諱。太祖已經有言︰與士大夫共天下……」

這話說的讓趙曦也覺得假。他如果出題的目的,只是針對太祖所言,這題根本就沒意義。

頌贊歌?當朝有王珪那龐大瑰麗的贊歌做底,還需要專門拿來讓考生們玩這個嗎?

駁斥?這是忤逆祖宗,誰又敢說?撇開文采,從德性上就會被鄙視。

敞開了說?天下是趙宋天下,所謂共天下,說白了就是給予士大夫優待而已。

那個士子去貪求過多的權益,都是越軌。君王給,那是君王的事,但臣子得守臣子的本分,況且還只是新科進士。

「其實這里面可論的很多。家天下是分封,國朝到底有多少家天下成分?可論。」

「共天下,到底是誰之天下,既然共天下,朝堂每一位又該擔負怎樣的責任?士子們可以敞開了論。」

「我早年有過言論,天下是諸民天下,士農工商皆有份。皇家、臣工只不過是代天牧民,不管是家天下、共天下,還是公天下,說白了都是代天而牧。」

「之所以如此出題,明晰國朝,或者天下本質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想讓士子臣工明白擔當和責任。」

「國朝稱為趙宋,可天下真的是皇家天下嗎?皇權、政事堂、乃至朝堂,真正惠民利民面對百姓者是誰?」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才是天下的細微體現。與家天下、共天下、公天下又有何干?」

「拘泥于天下之主,或者鑽進國朝體制本質,都不算優秀的取向。贊歌也好,評論也罷,論述好壞差別也算,都算是落入下乘了。」

「這樣的試題,說白了就是一次對責任擔當的測試。自身擔當、朝堂擔當、帝王擔當,作為即將進入國朝官員序列的進士,應該開始去思考。」

「內政之于天下,外交之于天下,天下金甌無缺九州一統,對于這些,又應該有怎樣的思考?」

其實,趙曦出這樣的題,並沒有統一的答案,甚至他心里也很難考慮周全。

這番話,無非是告訴臣工們,這樣出題與會試摘錄句子作為題目沒多少區別。

首先是定義,開篇應該定義天下,然後就是見仁見智了。

對比三者利弊,這是宏觀的。公天下是上古,家天下是近古,共天下…~國朝是也不是。

簡單的對三者定義,然後針對符合國朝本質,並從中認識到自己的擔當者,從而從微觀上闡述天下本意…~這才是重點,也是作為進士,作為臣工的本職。

當然,感嘆九州分裂,金甌不全,而論述國朝完成一統者,也算是一個方向。

唱贊歌也不能說不行,分析歷朝歷代得失,高度贊揚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體制……好吧,這也算。

一道題,完全可以分辨出進士們能力方向。

專注于史觀,傾向于外交,還是文章華麗,亦或是治世能臣,從答題中都可以看出端倪。

這題目,乍一看有點亂人心,真正沉心思考了,確實有的談。

之所以相公們也驚愕,其實是被天下這個名詞嚇著了…~這是忌諱,君王的忌諱。

趙曦說了一通,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說清楚了。這也沒法說清,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管是臣工,還是新科進士,怎樣論述,不犯忌諱者,都不算錯。

自己只是定個方向,明確優劣,應該是說清楚了。

他是說完了,可相公們愣了,也可以說是在思考。

其實是真愣了。

官家一番話,若是臣工們這樣說,算得上大逆不道了。

「其實,諸位或許真的有些妄自揣度了。範老曾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官家之題目,異曲同工。」

歐陽修相對于其他人,更側重于學術。

當官家這番話說完,他便想到了範老相公的《岳陽樓記》,官家之意,又何嘗不是對範老相公的凝練?

怎樣的天下,並不是該由臣工評判的,撇開這些,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念,便不會被題目所困惑。

怎麼把這事忘了?趙曦經歐陽修這麼一說,那叫個後悔呀。

有老範在前面擋著,他真的沒必要這樣費勁的去解釋。

估計在場的所有人,也是被題目的名字嚇懵了,所以才有詰問的想法。

被歐陽修這樣一提醒,瞬間都明白了,這氣氛也緩和了。

殿試還在繼續,新科進士們可管不著相公和官家如何了,題目出了,他們就得做。

還真是相公們多慮了。

新科進士,心目中只有考試,見題目後,首先是切題……就是揣摩官家出題的目的。

這個時代,是後世對封建社會定義後,唯一不因言獲罪的時代,最起碼在現在還沒有。

趙曦是真希望能看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可惜,取士必須有規矩,不能亂了章法,也不能太驚世駭俗了。

即便是趙曦想,人家新科進士也得配合才算。

就是趙曦給相公們解釋,也是盡量說些符合這個時代實際的觀點。

而最終被歐陽修這樣一劃拉,直接把取士的方向確定了。

趙曦有些遺憾,心里想法很多,還是要受時代的局限。

黃裳……這是政事堂閱卷後的頭名,其實趙曦更看好王雱。

不知道到底是因為王安石的原因,還是王雱的言辭尖銳,王雱落到了第三。

也算吧,在經過相公詰問,自己解釋之後,趙曦已經沒有了出題時的情緒。

屈服嗎?也不算。妥協嗎?算是吧。畢竟大環境如此,有些事根本做不得,也不能做。

歷史有她特定的軌跡,說是改變,趙曦也只能像做那些產業一樣,種下一顆種子,讓時代促發萌芽。

ntent

我成了仁宗之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