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飯也吃不安生了,趙曦是真激動,激動到有點著急的地步。

東西帶來了,蘇頌把收藏的類似玻璃物都帶來了。

確實是類似,灰不溜秋的,通透性也不好,除了模上去的手感,還真沒多少相似之處。

還就是蘇頌這種具備科學家思維的人,否則只會被丟到一遍。

「子容,我懷疑頗黎很可能就是如同水泥一樣燒制而成的……」

懷疑?說出來是懷疑,作為後世人,趙曦就是再孤陋寡聞,也知道玻璃真的是燒制而成的。

「回官家,臣記錄了那次燒制的整個過程,包括原料的采集地各種物質的分類。」

「好!好!子容,你很好!此番回到工坊城,你可任意調動工匠,組織人員,專門承辦頗黎燒制之事。」

「不用擔心失敗,沒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的。若支用受限,你盡可跟趙琴說,我會告訴他……」

說真的,在趙曦心里,能做出玻璃甚至比開科更重要。科考每年都有,國朝讀書人多如牛毛,這個在後世號稱科技發展迅速的大宋,除了自己年少時劃拉的營生,還真沒什麼值得說道的。

若是有一天,再有一次庭辯,不再是窮經皓首的玩文字游戲,而是那種後世科技實驗的庭辯趙曦又想多了。

科技真不是憑趙曦一人之力就可以造就一個體系的,時代有他的局限性,工業本來就是一個體系。他趙曦不是全能,也不是全才,能做的就是引導,在現世的精英中種下種子,能成長成什麼樣,由這個時代決定。

他將後世稱頌的,這個時代最具有科學精神的兩個人湊一起,就是想激發屬于這個時代的科學。

可惜,後世名聲高于蘇頌的沈括,在這次算是賞賜的飯局中,並沒有什麼表現。有些拘謹,還有些手足無措。缺少這個時代文人的那種桀驁不馴。

在一瞬間,趙曦有將數術列為這次開科題目的想法,也只是想法,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倘若真那樣,那就不是各家學派的爭端了,那將是整個國朝民間和士林一起討伐他趙曦的場景。

「存中,做自己想做的,干自己想干的。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在工坊城要善于學習,善于觀察,善于總結,並堅定自己的選擇」

趙曦沒有對沈括死心。《夢溪筆談》做不了假,後世對他的認同也做不了假,沈括應該有顆科學的心,他相信沈括會給他帶來驚喜的。

唉這沈括還真受不了官家這樣。被趙曦拍過的肩膀,一連好幾天,沈括都覺得特沉。

沒隔夜,政事堂還是知道輕重的,過了晌,趙曦剛剛送走了蘇頌和沈括,政事堂的諸位就來了。

「官家,事不宜遲,開科的題目真的該定下了,往年這時候已經鎖院了。」

不是韓琦咋呼,確實是這樣。當考官確定後,立即將他們鎖于貢院中,以斷絕他們與外界的聯系,避免泄露試題與學子請托現象的發生。

而現在,朝廷居然連新科的命題方向還沒確定。關鍵是,今年朝廷開科已廣而告之,各州府的解試已經結束,通過解試的士子已經齊聚汴梁,真不能在耽誤了。

「今科題目之爭因王與司馬相公而起,朝廷因此還專門舉辦了庭辯。是不是有勝負的結果,此事該告一段落了。」

趙曦說完,還看了看王安石和司馬光。還好,沒什麼不忿。看來這哥倆也算是想通了。至于政事堂的其他人勸說趙曦不信,就這哥倆的性子,要是能听進去勸,就不會到這地步了,甚至連庭辯也不會有。

某些方面,趙曦還有點慶幸有這哥倆。

「其實從庭辯來看,每一家學派都有其成為一家之言並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基礎,士林認同並非沒有道理。」

「既然如此,為何要分出個勝負來?又為何非要確定開科題目的方向?」

「官家,科考題目有限,不可能盡收諸家學術于一朝之科考」

這是官家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考,就是官家在做太子時,也未曾關注過科考不需要。造成官家對科考題目的不了解也是正常的。韓絳趕緊做了一下說明。

「這個我清楚。不管是王相公和司馬相公之爭,還是庭辯之論,其實都是經典的釋義之別。而科考的題目,不外乎經史子集四書五經。」

「如今庭辯已過,而庭辯中各執一言並非一點道理沒有,各家學術又在各地有一定的影響。這就造成了學子們十年寒窗苦讀的方向了。」

「如今,朝廷並不需要改什麼題目,該怎樣出題還怎樣出題,只需在批閱時不以一家之言定取中與否即可。」

這這樣也行?

也確實可行,或者說再也找不到比官家這方法更適合現在的情形了。

官家又一次玩人了……這是文彥博心里想的。

作為樞密使,不涉及軍機,僅僅是科考的爭論,文彥博介入的並不深,純粹順著政事堂和朝廷的意思,所以,他有點旁觀者的意思。

整個過程下來,文彥博可以確定,在王介甫和司馬君實在政事堂爭吵時,官家已經在為今天的說辭準備了。

這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嗎?或許是,不管是不是,這事算是過去了。

韓琦真覺得宰相不易,他的性格好像不適合協調,他更喜歡干脆的做事。

有富弼臨走時的幾番叮囑,他一直在盡力控制著政事堂的局面。沒一個好相與……

做個事真不容易……韓絳和呂公弼能看明白這一番操作,畢竟對官家的了解,他倆屬于那種听聞最多的…~官家過于習慣謀劃了。

不過對于官家而言,面對王介甫和司馬君實,還真沒其他辦法。

或許官家能硬起來,也具備硬懟朝臣的實力,最起碼他倆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官家。即便那樣,最終結果也未必有這樣好。

至于王安石和司馬光,怎麼說呢,因為他倆的爭端,才一步步把事情推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官家有了解決的辦法,也算是給他倆下坡的台階,還能怎樣?

就是心里再不爽,也只能接受現實。

好歹沒有摒棄他們任何一人的學術。

官家在送到政事堂那首詩時,已經就想好了今天的說辭……都心里明白,憋著吧!

官家只說,具體怎樣做,還是政事堂諸位的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