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官家這彎彎繞啊,還真是讓人敬佩。

「富相,你說官家是否在一開始準備著最終讓礦城守衛接管大理防務?我是說早年官家南征之時。」

韓琦不得不這樣想。

礦城守衛跟礦城的礦工不一樣,在官家的產業體系中,所有負責安保的守衛,都執行三年輪換的制度。

也就是說,大理段氏可以用礦城守衛,同樣又得接受官家產業體系中守衛輪換制度。

這也就確保了大理段氏不可能養成自己的隊伍,始終要受國朝的節制……不管是商賈也好,還是官家的產業體系也罷,都是國朝的。

至于礦城守衛會不會變節……看看工坊城的情況就知道了,根本沒這可能。

更何況,現在在大理征戰的礦城守衛,是去年才從工坊城輪換到礦城的。

那些守衛的忠誠度,甚至連西軍都不可比。

「我也不確定。」

富弼是真的不確定。他不敢相信,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會對十年後所發生的事有預判,並且直接埋了伏筆。

可若不是這樣,為什麼十多年前的事,在今天就用上了呢?

單純從守衛而言,堅守一城要比來回輪換更有利。也就是說,官家早年設計的輪換制度,對于守衛產業而言完全沒必要。

難不成真的為現在的大理而設定的?太可怕了!

文彥博在謀劃大理一事中參言很少。一是大軍出征,樞密院事務繁忙,他太多精力放在南征軍的事務上。

二是,文彥博想置身事外,以一個旁觀者來看官家對大理的謀劃。

結果呢,讓文彥博感到很無力。

他可以肯定,早年官家親征時,就已經有了要拿下大理的心思,所以早早的留了後手。

不僅僅是礦城,就連官家答應納娶段貴妃,恐怕也是為今日之事留的後手。

想必當初在大理,官家已經看出了高氏有意謀反的苗頭……

官家的謀,從來就不是一時一事而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唉!這就是個妖孽。

呂惠卿這時候也算是看明白了官家的整體布局,也就清楚下一步該如何做了。

大勢已經形成,若他呂惠卿還不能讓段思廉入局,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他不敢跟官家的大謀略相比,但對于在段思廉跟前玩些小手段,自覺還是沒問題的。

「如今南征平亂之王師,已經平息了大理境內大部分的叛亂隊伍,唯剩下少數負隅頑抗的叛軍了。」

「段王之幸啊,用不了多久,段王即可返程了,到時候惠卿也算完成了使命。若在此期間有何不周之處,還望段王莫計較。」

官家讓對段思廉透露些戰況,呂惠卿當然清楚是什麼意思。

所以,他也就跟段思廉說說這形勢,至于具體細節……憑這憨貨自己想吧。

「呂館伴,降兵幾許?上國大軍又如何處置,不知呂館伴可知曉?」

段思廉現在是真的踏實了,總總跡象表明,上國是真的無意染指大理。

大理的王,最終還真是要交給他。

所以,這時候他也需要考慮返回大理後如何穩定大理的事宜了。

高氏謀反,自己被礦城守衛兵救援,在大理並沒有多大的戰亂,對于大理的損害也並不大。

他相信,高氏也不會將王室的隊伍全殲了。

如今王師平息叛亂,自己返回後,可以從王師中將降兵接受過來。那樣,自己就應該有可用之兵了,也不用擔心那些烏蠻二心。

「降兵?段王多想了。惠卿不曾听聞奏報有降兵一說,皆為殲敵幾許之論。」

「段王也到工坊城觀摩過我大宋火器之威,炮火之下,真不由不了將帥。」

這……段思廉愣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可細想想,可不就是這樣嘛。

他在見識過宋國火器時,就應該想到這樣的結果。

「段王,大理高氏軍卒悍勇,實乃罕見。听聞抵抗頑固,致死不降,對王師甚是不理解。若非段王遣人送信,恐我王師會被整個大理圍困……」

「唉……我大宋南征又是為何?為大理平息叛亂,卻又要擔負這等因果……」

呂惠卿不用演,這樣的風聞本就在國朝流傳,呂惠卿也曾有過這般想法。這時候說出來,倒也顯得特真誠。

段思廉根本無心听呂惠卿這些嗦話。他現在心里就一個念頭沒了軍卒,他這個大理王還做的有什麼意思?

別說那些烏蠻部落,就連?咩城估計都不會有人在意他。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他在想,恐怕他段家人抵達大理之日,便是段氏王室覆滅之時。

不管是高氏還是楊氏,段思廉絕不相信宋國大軍能趕盡殺絕,即便是少許余孽,對付他們段家也綽綽有余了……他就十個親衛了。

這可如何是好?

大理不是宋國,並非文臣高于武將,甚至說武將要比文臣地位高很多。大理的勢力,靠的是武將打出來的,沒了隊伍,對于段思廉而言,就是沒了勢力。

這所謂的大理王,做不做又怎樣?

「呂館伴幫我……!」

段思廉也是急了,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會有這樣的話。

讓呂惠卿幫他,怎麼幫?他現在想的是盡量能遲一些時間回大理,也好讓他有時間來想對策。

賴在宋國,這沒法通過官面上正常渠道來實現。

「段王,何處此言?你貴為大理王,我只是館伴使,談何幫你?」

真是把呂惠卿給驚著了,他以為這段思廉得有幾日緩緩,然後他再添些料,最終往礦城守衛上扯。

沒想到這還沒怎麼呢,段思廉就趴了……這是根本上的不同。

在呂惠卿看來,沒了軍卒並不是多大事,無非重新招募即可,只要大理的文臣還在,這都不算事。

「呂館伴,小王懇請呂館伴斡旋,在王師平息叛亂之後,小王可在汴梁多留些時日……」

幾個意思?白吃白喝都不想走了?樂不思滇嗎?

「呂館伴,小王實言相告,沒降兵就意味著小王沒了隊伍,實難于諸多烏蠻中立足。懇請上國寬限,待小王想些對策。」

這時候呂惠卿明白了。敢情這小子還真想做大理王啊…~也不看看你能吃李碗飯。

不過好像這是個合適的時機。

「段王,此言差矣。你有隊伍,且並不弱。」

我成了仁宗之子p

p我成了仁宗之子60028dexhtlp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