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被大宋皇帝陛下到相公們的一句句反問,段思廉也冷靜了,醞釀了兩天的情緒和說辭,在這一時間也消散了。

他是準備理直氣壯來著,本以為可以拿一些堂而皇之的借口,向宋國陛下據理力爭,可以讓宋國不至于在大理大開殺戒,導致大理最終民不聊生,生靈涂炭。

可形式不由人呀!

再說了,他段家人好像從來就不是那種迎難而上的性子。

「上國皇帝陛下,諸位相公,是小王唐突了。昨日承蒙館伴使款待,有幸見識了上國火炮之威……」

「等等……」

文彥博又一次打斷了段思廉的話。很郁悶,倒也沒覺得啥,就是在大理的朝廷,他被高氏和楊氏打斷話頭也不是一次兩次。

「段王可是到工坊城火器試驗場了?」

「正是,乃呂館伴之勞。」

「呂吉甫,你可知工坊城火器試驗乃國朝機密,豈可讓外人知曉,難不成國朝保密法令虛設不成?」

呂惠卿這時候才發現,自己的不要臉水平是真的有待提高。文相公已經在不要臉的道路上,甩開自己很遠了。

「微臣逾越了,還望朝廷責罰。微臣自以為,大理乃國朝親近之藩屬國。」

「如今大理內亂,我朝大軍平亂,段王流亡,對大理境況憂慮。故想借火器試驗之威,告知段王,我朝大軍所至,定讓判軍無處可逃,平滅大理指日可待!」

呂惠卿直接就說的是平滅大理……這話意味深長啊。

都是戲精,具備了影帝的實力。

趙曦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這些朝臣,都有相當的政客水準。

「文相,先讓段王言明緣由及訴求。國朝內部罪責,待隨後再議……」

真擔心在這個問題上絮叨個沒完了。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這出戲更顯得自然了。甚至段思廉都有點不好意思……把人家呂惠卿給賣了。

「上國皇帝陛下,諸位相公,小王因見識了上國火器之威,自是知道上國大軍所到之處,定會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同樣,上國火器也會導致大理在戰後無可避免的到處為殘垣斷壁,滿目蒼痍。」

「高氏謀反,罪不可赦,可大理子民何罪之有?需要承擔戰後的罪伐。」

「小王斗膽懇請上國皇帝陛下,下令停止戰爭,還大理一片祥和……」

該怎樣評價段思廉呢?作為大理的君王,他是對的,同樣,他並不是個合格的君王。

不是說合格的君王就該視子民而不顧,而是說他空有仁慈之心,卻無力保全黎民。

這樣的性子,被謀反好像並不意外。

「段王的意思可是任由高氏在大理為王?段氏不介意?不再奢求做大理王?」

趙曦有些感同身受,段思廉表達了最基本的人道主義情懷。

趙曦很想知道,這大理王和大理祥和,在段思廉心中的份量。

「若以大理子民生靈涂炭,以大理滿目蒼痍,來還的某做大理王,此王某不做也罷!」

段思廉這時候絕對是聖潔的,甚至讓趙曦都覺得自己有些齷蹉。

能感覺到段思廉這時候的心境,他顫抖的嘴臉,咬緊的牙關,後仰的頭以及緊緊閉上的雙眼,讓在場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一刻他心底的無奈。

都是受聖賢教化成長的人,誰也無法避開那種高尚的感化。

就是趙曦,在這一刻也有點走神。

他不是心里被觸動了,他是在感慨段思廉這樣一個悲天憫人的君王……這不是他印象中的君王。

段氏王室做僧人,看來並不是單純被大理的政治生態所逼,或許在段家人的血脈里,就有這種悲天憫人的天性。

這一刻,垂拱殿是安靜的,就連內監宮女,在這一刻也都詫異大理王的決定。

這樣的王,不做也罷……何等的殘酷!

「認亂臣賊子為王,與認賊作父何異!」

趙曦其實一直就清醒著,沒有那麼多感慨。在其位謀其政而已,段思廉只不過是置于死地而後生的伎倆,偏偏借了聖賢和蒼生的名頭。

這樣的名頭讓人有力不能使,特別是對趙曦,他這時候辯,好像他不在惜黎民一般。

理教的作用,在這時代效果很明顯,文彥博喊出這一句,才讓所有人明白這場合不該有這樣的情緒。

不可否認,段思廉的這一番操作,博了不少的同情分。

「我大宋受聖賢之道教化,以忠于君王為畢生行為總則,豈能容此亂臣賊子?」

「敢問段王,大理可是我大宋之藩屬?」

「正是!」

段思廉已經頹然了,那一刻沒能讓宋國的君王和相公沉迷,已經決定了結果。

他們不會因自己而改變攻伐大理。

這時候,只能這樣應付下去,有問有答了。

所以,面對韓琦的責問,並沒有逃避。

「宗主國是否有責任介入大理謀反事宜?」

高氏起事之初,你們宋國干預不是更好嗎?為什麼要等到高氏即位後?還是如此摧枯拉朽般的用大軍碾壓,這樣的介入方式,並不是大理子民希望的。

可這話段思廉不能說。

富弼曾記得官家說過,弱國無外交,更何況還是個流亡的大理王。

官家還說過,任何事都有其兩面性,只不過是角度和立場不同。

如今對于大理也是這樣。段思廉有他的立場,國朝也能找到自己這樣做事的理由。

出兵不出兵,何時出兵,怎樣去介入大理事務,每一項選擇,都有可以立足的理由。

高氏即位後出兵,國朝是對大理段氏王室的信任,認為他們有能力處理藩屬國的內亂。

到了高氏即位,宗主國也就到了不得不介入的地步……這就是理由。

可若高氏起事之初出兵,同樣有理由︰為避免戰亂而導致大理黎民生靈涂炭。

都是理由,關鍵看國朝的需要。

這就是政治,司馬光很無奈,他這樣的人,受不了這樣的場景,可也知道,他是大宋的相公。

國朝的選擇沒錯,有利于國朝,即便他司馬光再不忍,也清楚這時候不適合唱反調。

還不得不承認,官家和其他人這一番操作,確實是可以將國朝的利益最大化。

「小王現在其實沒資格代表大理,更沒資格要求上國如何處理大理的叛亂。只是……只是小王生于大理,長于大理,不忍讓大理因一次戰爭而最終民不聊生。」

「小王唐突了!」

又是一張悲情牌,或許是發自內心的。

ntent

p我成了仁宗之子60028dexhtlp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