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這會是官家的目的嗎?以礦城和糧食危機,就為了出台一項法令?

有一點可以肯定,這道法令的頒布,確實有緩解司馬光情緒的作用,讓他不至于硬梗著要外出。

可官家留相公們奏對,也只是把法令拿出來了,其他的什麼也沒說。

對于如何處置大理內亂,如何處置安南糧食交易的問題,一句都沒提。

怎麼提?政事堂沒意見,朝臣們亂紛紛的……

段氏听說了朝議的內容,雖然心焦娘家的事,仍然不敢跟官家提任何要求。

內苑干政,別說是官家不喜歡,一旦她提要求了,就是政事堂和朝臣也會讓她惹一身麻煩,甚至還會令官家為難。

可畢竟是自己娘家,還是可能滅族的大事,怎能不過心?

沒辦法,心焦的連士林傳唱的新詞都顧不上體會了……這對她一個文青,真的算是很焦慮的境況了。

官家已經很久沒到她的凝成宮了,她也知道,這是官家疼她,鑒于朝堂的情形,又不好當面拒絕她,傷她的心,所以一直避著不面對她。

可自己實在是忍不住了。

「三哥兒…~」

「官家……」

滔娘的稱呼沒變,還是喊三哥。段氏不行,她得老老實實的稱官家。

盡管她很想稱郎君,偶爾在單獨跟官家時,會不由自主的,會心的喊聲郎君。當著皇後姐姐,她不能也不敢。

滔娘把趙曦迎進來,避開段氏的視線,一個勁的給趙曦示眼色。

都是內苑的姐妹,她做不出來把段氏驅趕的事。可朝廷怎樣做,真不是她們婦道人家該摻合的。

她理解段氏,但並不贊同段氏仗著官家寵幸,就跟官家提左右朝廷決定的要求。

「你是擔心段家,還是擔心大理?」

必須要面對的,不管如何,段氏都是自己女人,有些事還是提前講明了好。

家人離心,後院不穩,最容易產生那些骯髒事。

「官家,奴只擔心娘家親人……」

段氏很想說大理她也擔心,可她現在是大宋的貴妃。

當初自己萬里送身,除了對當時的官家仰慕,也有段家親宋的成分,同時也是希望讓大宋和大理親密些。

當時高家已經干預過一次大理的王位更迭了,之所以她來大宋,本來就有給段家找個依靠的目的,希望可以確保段家可以一直執掌大理。

可如今……高氏選擇的時機太好了。

先皇去世,三年不興兵事是乃孝道,她更不能提出兵伐高氏。

就是官家問的,也是擔心……

「當初給了段家二百人的新裝備,這些年一直給予了更換。段家王室應該性命無憂,可自保。我已責令礦城,一旦段家人求救,礦城會將段家人接到礦城避難。」

「至于大理王位……」

「官家,奴曉得,朝廷出兵是為不孝。奴不敢奢望朝廷發兵伐高氏,讓大理歸還段家。」

段氏清楚,官家能讓礦城接納段家人已經是極限了。

一旦高家要對段家人趕盡殺絕,礦城接納段家人,就是給礦城找麻煩。

她清楚礦城是怎樣的存在,她在礦城也是有份子的,那是大宋朝堂臣工的利益所在。

……

「銅鐵原料儲備還能堅持多久?」

大理內亂,礦城被困,整個銅鐵礦的原料運輸斷了。

雖然國朝市面流通還沒顯現不足,但與遼夏的交易用度,以及因市面對礦城的不看好,勢必會導致新幣在一段時間內會供應不足。

要想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還不能讓國朝的貨幣體系混亂了。趙曦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單單是否出兵,還是以不動兵事盡孝心,在趙曦看來真的無所謂。

至于礦城十萬子民,趙曦從來沒擔心過,那曾是軍卒,還是後期更加訓練有素的軍卒。

雖然比不上工坊城,守住礦城絕對是綽綽有余的。

「回官家,工坊城的原料儲備一直以一年為期,即便是如今新幣有所變動,支撐七八月沒問題。鑄幣可確保七八個月貨幣穩定。」

薛向差遣是三司使度支,實際的工作還是以工坊城為主。

現在的工坊城,在朝廷的地位,堪比三司使。

希望高氏不要讓自己失望吧!

「米價已經超過三十文了,這已經是自官家南征以後的最高價了。」

富弼感慨,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跟諸位相公交換意見。

「富相,按官家的行事風格,對外歷來強硬。即便是對遼夏,也不曾這般妥協過。難不成官家任憑安南囂張?」

別說韓琦,這也是富弼不解的地方。

按說官家見這般情形,絕不會按兵不動的。

至于三年不動兵事,到了他們這個層級,誰都知道就那麼回事。

當時不響應司馬光,也有這方面的意思。

攔一下官家是正確的,讓官家在意一下政事堂,而不是自行武斷。

一旦真的影響了國朝貨幣,影響了國朝糧食價格,政事堂在出兵的問題上,意見絕對是統一的。

但孝道是官家該盡的,他們只想敲邊鼓。

問題是,從被司馬君實攔一下以後,官家就再沒提出兵的事。

到底幾個意思?

「三司使奏報,銅鐵原料儲備足可以支撐國朝一年新幣穩定。這些年常平倉也年年滿倉,實在不行開放常平倉抑價吧。」

安南的異動,沒有減少糧食內運,反倒讓越來越多的糧商跑廣南去了。

國朝的糧食供應並沒有減少,倒是又出現了囤積糧食的行為……這些糧商總是記吃不記打。

「諸位,是否應該讓軍伍備戰?」

文彥博總覺得出兵是肯定的,就官家的性子,絕對不會就這麼算了。

樞密院提早做些準備,配合官家最後的行動,是如今政事堂最應該做的。

「做一些準備吧。」

這一點都認同。

「七成的奏折都是在論孝道和出兵,其中超過半數認為出兵與孝道不沖突。」

「想來台諫渠道,遞給管家的奏折也不會少。」

「如果官家一直這樣置之不理,怕是下一步最多的該是指責官家了……」

毋容置疑,如果官家要是一直這樣,肯定滿朝堂都會變成對官家的檢點折子。

不管要怎樣做,都應該拿出個態度來了。

「那這些……?」

「一並送進去吧!」

幾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他們之所以還沒嚷嚷這事,是對官家一貫以來的行事評估。

現在整個朝堂都在熱議,所有的臣工心思都集中在此事上。

政事堂不介意這時候添一壺油,讓火燃的旺一些…~他們也想明白官家到底要怎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