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會州,已經是國朝皇權管理的最西邊了。手機端m.

至于再往西,就包括稍微南邊一點的熙州,以及蘭州,都是隨風倒牆頭草的地域。

唃廝羅打過來了,他們就認唃廝羅,大夏贏了,跟著大夏也行。宋國厲害了,又富有,歸了宋國也行。

那一片區域就是勢力錯綜復雜,還相互掐著,苟且著活,誰家都不惹的地方。

「東路軍佔了首戰首功,咱們西路軍不能就這樣等著吧?」

高遵裕特別是立功,很想把高家帶到先祖的輝煌時光。加上如今的太子妃,他被安排在西路軍,是真不想在佷女婿面前丟臉,很想顯露一下高家的能征善戰。

可惜,西路軍的指揮是郭逵。

要說郭逵不想建功,那也是假的。看著護衛營這般女圭女圭,一個個頂高的官階……還不能說啥,不管是南征還是平叛,人家都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可他沒有種諤那般好戰,他性子相對要沉穩,做事打戰,他都是循規遵矩的,傾向于步步推進,扎實穩妥。

這一次大決戰在中路……反正肯定不會是在會州。

會州雖然也是溝溝壑壑的黃土地,但邊寨基本上建立在一條東西走向的山嶺上。也就是說,西夏人要想憑騎兵突破會州的邊寨防線,沒有幾倍于國朝的兵力,在擅長防守的國朝軍卒面前,那是得不償失。

他們西路軍,最穩妥的做法,就是等待著中路部署完成,按要求抵達圍剿地點,然後發揮西路軍在這次大戰中的作用。

不甘心啊。

話說郭逵跟種諤,算是自狄青以下,整個西軍中最為出名的將領了,相互之間也是有比較的。

狄青這次出征,似乎真的是準備做一個副帥的角色。

也就是,東西兩路軍的戰績,將決定未來整個西軍的領頭人是誰。

郭逵又如何能就這樣安于現狀,老老實實的等著圍剿呢?

「高太尉,郭某如何不想也有一次戰功。莫說咱西路軍距離中路較近,稍微一些動作,就可能影響到中路主力的部署。」

「就說咱西路軍邊寨,從國朝邊寨往北,全是鳥不拉屎的黃土地,連根草都長不高。真是沒有合適的邊寨點,否則,就是國朝邊寨再往北推進十幾二十里,西賊也不會管。」

很簡單,就是沒得打。

打什麼?站在邊寨往北看,黃茫茫的一片。別說現時西夏還把保泰軍司的軍卒抽走了,就是保泰軍司不動,往北三十里才有可能見得著人影,還是牧民。

國朝是步卒,不是騎兵,跑大老遠去打人家……

「郭指揮,如郭兄所言,咱西路軍離中路較近,也就說我們進入決戰區,耗費的時間會少一些。」

「但前線指揮部發布命令的時間,對待東西路,肯定是一致的。那我們西路軍,為何不可以往西打?」

「往西?」

郭逵想著高遵裕這建議的可行性……往西是皋蘭,而皋蘭是真不屬于國朝,至于是吐蕃還是西夏……一會兒一會兒的。

現階段,從李諒詐對唃廝羅戰敗後,好像皋蘭現在歸西夏了。

……

趙曦看著手中的情報匯總……唉,這武將還真是被束縛慣了。

他之所以放開種諤和郭逵的臨機決斷之權,目的就是讓他們自行選擇目標開打。

這倒好,已經過去半個月了,都還在猶豫中。

對于種諤和郭逵的能力,趙曦還是相信的。在如此厭戰的朝堂氛圍中,能闖下能征善戰的名頭,應該是有些能力的。

而這一次,東西兩路分別安排這兩位,目的就是給西夏造成東西兩路不好打的影響,把西夏的主力戰線集中到中路來,以促成朝廷的謀劃。

這也是到了秦州以後,整個前線指揮部,狄青默默無聞的原因,甚至重大場合都讓狄青回避了。

他希望西夏人,能把他看成一個何不食肉糜的荒唐太子,然後……

只是東西兩路太不給力了。

至于東西兩路挑起戰事,從而導致戰局僵持,導致決戰時不能按期到達……這一點,對于接受了護衛營訓練過的新軍,奔襲作戰,不存在問題,更何況還有軌道。

「殿下,東路軍種指揮,已經把斥候放到了五十里,對于方圓五十里的西夏軍布置,基本了然在胸。」

「西路軍初步擬訂,將全線轉西,攻打皋蘭。如今也整裝待發。」

總算是有些動作了。要繼續拖下去,趙曦都準備直接下令了。

都什麼毛病?非得等主帥下令才打不成?

「殿下,多年的習慣,一下子不好改變。」

「這一次殿下放開臨機決斷之權,又沒有具體的作戰目標,一時間無所適從也是難免的。」

狄青很理解種諤和郭逵,就是他處于那兩位的角色,也一樣覺得選擇很難。

「殿下,如此放手,武將好戰之心會被點燃。恐怕到時候中路決戰,他們會有心無力啊。」

韓絳和呂公弼,包括余靖王素,都清楚趙曦的謀劃了,反倒越發擔心了。

臨機決斷,就意味著東西兩路都可以任意選擇攻擊目標。武將沒有遠見,一旦突進過深,又陷入戰事焦灼之境……待中路需要決戰之時,面對東西兩路焦灼的戰事,太子殿下連按期圍剿的命令都沒法下。

「殿下,皇城司探知情報顯示,西夏聚集騎兵已超過二十萬眾,而按照朝堂推演,其進攻方向肯定是中路。」

「如今我方在中路布軍十萬,只有六萬不足打新軍。一旦戰事開始,中路壓力太大……」

沒說會潰敗已經是給趙曦面子了。

這幾位雖然沒知兵事的名聲,這些天琢磨這些情報,大形式還是能看得清的。

「殿下,如今之計,一動不如一靜。三路兵馬提早進入埋伏點,以逸待勞,只需要等西賊進入包圍圈,我方直接圍剿即可。」

這就有點外行話了。

西夏人也不傻,二十萬騎兵不可能傻不拉幾的就急匆匆的鑽進埋伏圈來。

這不是千兒八百的人,是幾十萬的大戰,即便是圍剿,也可能是方圓百里之內的亂戰。

可若東西兩路無戰事,西夏人如何相信中路空虛呢?

同樣,若東西兩路沒有直插西夏境內的態勢,如何攪亂西夏武士的軍心呢?

戰爭,從來都不是單一的。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