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心情愉悅了,處理公務也得心應手。

父子倆在融洽和諧的的氣氛中,重復在日復一日的處理奏折中。

真的是這樣嗎?趙曦不是,他是努力去這樣做的。趙禎應該是,他懂不了趙曦的心底。

這一段時間以來,趙曦在批閱奏折時,有時候是挑著撿著咨詢他老爹意見的,越是復雜的,或者說需要有鮮明態度的奏折,趙曦會直接下了結論。

對于趙曦批閱奏折,並下結論的情況,他老爹已經很久沒有翻查過了,甚至有些不太容易做主的,他都要問一下趙曦。

昨晚趙禎說過那話後,趙曦似乎也覺察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有點過了。

雖然事實證明,老爹當時說話應該是真誠的,事後也確實後悔了。並沒有影響父子情義。

只是趙曦覺得,對自己是個提醒。若沒有昨晚的事,很有可能,父子倆這種情況長久了,自己會不知不覺中做很多替老爹代勞的事,而老爹也會適應他潛移默化做主的情形。

到了那一步,真說不清誰才是帝國話事人了。

還好,趙曦在處理奏折時,始終是去揣摩老爹做事風格的。最起碼目前為止,朝臣們還沒覺察,一旦自己的這種不自覺延續下去,風格轉變總是會被人發覺。

那後果……趙曦無法想象。

所以,趙曦又把自己的定位,恢復到了初听政時的狀態。

「王介甫文采斐然……」

感覺老爹這話說的很勉強,似乎還有些無奈。

王介甫?不就是王安石嗎?早年趙曦見過,也知道他如今回朝了。

這個名望延續千年的名臣良相,終于要登場了嗎?

王安石,趙曦是知道的,那怕是王安石初入朝堂,還是在群牧司時,趙曦就知道他在憋大招。

趙曦記得他發大招應該還在十幾年後吧,這會兒……

趙曦帶著疑惑看他爹,這疑惑有自己內心的疑惑,也有對老爹這番話的疑惑。

「王介甫二十年一直在積攢名望,士林中口碑很好。曦兒,王介甫確實是名臣良相,不過爹爹恐怕受不了他,留給汝將來用吧。」

這話沒其它意思,也沒有順著昨晚的話題,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就人論人。

趙禎招手,讓內侍給趙曦傳遞過一份折子……就是這樣,別看就兩步地,父子倆都不會起身走,有人專門做這事。

被人侍候的人,任何事都被人侍候著。

「臣愚不肖,蒙恩備使一路,今又蒙恩召還闕廷,有所任屬,而當以使事歸報陛下。不自知其無以稱職……釋此一言而毛舉利害之一二,以污陛下之聰明,而終無補于世,則非臣所以事陛下之義也。伏惟陛下詳思而擇其中,天下幸甚。」

趙曦看完了,認真的看完了。畢竟是自己認知中最有名的人物。

除了他的變法,王安石還是後世推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所以,趙曦看的很認真。

怎麼說呢,看完王安石這洋洋灑灑的萬言書,趙曦有一個感覺,王安石是個 頭。用後世的話是,缺少該有的政治智慧。

好歹也是在朝堂混了幾十年了,應該不犯這樣的錯誤,偏偏他就這樣了。

這萬言書,通篇在針砭時弊,幾乎將國朝所有的弊端都涉及了。

從財政、軍備、選才、吏治、邊患等等,分析的很到位。

然而,並沒有提及太多改變的方法和措施,反倒滿篇充塞著對老爹帝王的指責。

這意思大概就是說︰老大啊,你說你也算勤勉,也很節儉,甚至比很多帝王的操守都好,可怎麼就把個國朝搞成這樣了?

老大啊,有些事不能學那些上古聖賢,時代變了,你得雄起,你這軟性子可不成呀,再這樣下去會把國朝糟蹋的不像樣了。

然後再字里行間又在暗示︰不過沒事,你看看我給你分析的這些弊端,都存在吧?放心,我已經有辦法了。

然後讓趙曦印象深刻就是,王安石著重提出了,治理天下,應該依靠多數的下階官吏,偏偏國朝所謂優待士大夫,只是側重于朝堂重臣。

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應該大幅提高國朝下層官吏的待遇……

王安石的萬言書,應該表達的意向很多,可趙曦在看完以後,印象深刻的就這三點︰帝王有責,官吏沒錢,我有辦法。

應該是立場的不同吧,反正趙曦就這印象。

趙曦也明白老爹為什麼會這樣的態度了。

連慶歷年範仲淹他們那種相對溫和的變革,老爹都沒繼續支持下去,就憑你王介甫這性子,這激進的語氣,估計方法也會很激進。

老爹怎麼敢用……留給我?

不得不說,王安石絕對是憂國憂民的,並且這些年在地方轉任,看到的真實的國朝,也沒有停止過思考怎樣改變。

在某些方面,趙曦是真欣賞,甚至敬佩。

倘若朝堂有三成這樣的臣子,趙曦也沒必要早早的就布局,還是不斷的繞道走……

可惜,王安石這樣的臣子,連一成都沒有。

關鍵是,即便王安石的萬言書里,仍然沒有忘記繼續攢名望的做法……拉攏那些低級的官員。

確實是在憋大招,他很清楚,就憑他現在的資歷,根本不可能主導朝廷,唯有積攢實力了。

只是,站在國朝大勢力的對面,真的可以嗎?

用肯定是要用的,就看如何用了。

這個名字本來就是深深印在腦海里的,雖然在這萬言書中,由于立場的不同,讓趙曦看到了王安石的其他心思,但不可否認王安石的操守和人品,包括他那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趙曦並沒有針對王安石的萬言書表態,沒法表態。

他不能說這萬言書好,事實上確實是好,最起碼對國朝看的很明白。

他也不想重復老爹的話,夸一番王介甫的文采。

更不能說這萬言書不咋地,畢竟是老爹認可,並留給自己用的名臣良相。

所以,就這麼過去了,這奏折也就擱置了。

這應該也是王安石預料之中的事吧?

嗯,事實果然如此。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整個士林都在議論王介甫的萬言書,特別是集中在下層官吏中。

也是沒法說國朝的朝堂了,這奏折到了帝王手里,已經倒了幾手了。但好歹是朝廷大員的奏折,都沒有一點保密意識,現在的士林,居然有人能通篇背誦下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