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建學堂

作者︰江上听雪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一部分覺得張二苟不對。

說是東家是每個月缺了他倆口子錢還是怎的,那二十兩銀子紅草不用一年就能補上!

婚姻一輩子的大事,豈能真由他們仗著爹娘的身份私自做主?

好歹也問人一聲,女兒是人又不是貨物。

女兒過得不好,豈不害了她一輩子。

張二苟簡直有苦說不出。

人家都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別人家的女兒說讓嫁人就嫁人,怎的到他家就不行了?

以前听話乖順的女兒居然變得他都掌控不住了。

他覺得未來幾年,都不會再有人媒人上門了。

這事雖然對張紅草名聲有所損害,但她覺得很值!

至少她爹娘以後再也不敢隨便給她定親事了。

而且等面脂坊擴建後,趙姨曾經發過話,說讓她和張高婷兩人去負責其中一個大的流水線,得管理幾十個人。

到時候會再給她們漲一倍的工錢。

張紅草覺得只要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她的日子是不會難過的。

張高婷這一住就住到過年。

張高婷與張劉氏從中說和,父女倆才終于和好。

當然張紅草現在住在宿舍里,對村里那些關于她的討論充耳不聞,一心撲在工作上,讓不少同事們還挺佩服。

畢竟身不由己的女子太多,她們當中不乏比張紅草還慘卻沒有勇氣反抗的女子。

唐景雲雖覺得張紅草的行為有點莽撞不計後果,但也佩服張紅草的勇氣,也願意給她一個支持。

讓她管理以後的新流水線,就是唐景雲跟趙冰雁提議的。

當然她性格沖動,光她一個人還不行,她妹妹張高婷少沖勁但比較穩重。

兩姐妹性格正好互補,兩人一起管理正好。

這期間,自然也有人跑來跟唐景雲說媒。

多是縣城府城來的,講的多是舉人之子富家公子。

趙小舟看到這些媒人身上就氣壓沉沉,醋了好一陣。

這會兒兩人坐在觀景樓一側,看著遠處從莊子離開慢慢走遠的媒人,唐景雲樂得直笑。

偏還指著對趙小舟道︰「看到沒有,報應來了,讓你當初用成親一事刺激我。」

趙小舟握著她的指尖咬了一口,跟唐景雲說︰「我沒有,那時候你都不喜歡我,我肯定要想點法子。」

這句話說完,又轉過頭來捧著唐景雲的臉,道︰「我沒有選妻,家里人也沒有給我選妻。選妻另有他人。是我二叔。」

唐景雲這下可逮著他的錯處了。

竟然敢用別人的親事來激我,膽兒肥了是吧?

唐景雲想生氣,卻又有些舍不得。

這是趙小舟第一次拿到家族大權,他底下還有個親生弟弟。

唐景雲知道趙小舟肯定是要回去陪家人過年的,便問︰「你什麼時候回京?」

趙小舟道︰「月底。」

下個月初就過年,趙小舟這月月底走,走水路。

路程縮短,趕回去剛好過年。

唐景雲想了想,讓趙小舟在這等一會兒。

她提著裙擺,飄然若仙的幾步跑下樓,不一會兒又提著裙擺跑上來。

手里拿著兩顆掛了繩圈的玉球,玉球玲瓏精致,小巧可愛。

「這個給你。」唐景雲將一顆因果不空果遞給趙小舟,手里的另一顆直接掛在趙小舟的脖頸上。

「這是什麼?」

趙小舟低頭看了看,這玉球他與唐景雲親熱時也曾在她脖頸上見過,沒注意看。

此時拿在手里才發現這玉球不是玉石,只是顏色非常相近而已。

「護身符。」唐景雲得意的挑眉,露出小虎牙,道,「高僧開過光的,好貴的一顆呢。你一顆,再給昶哥兒一顆。」

唐景雲也是厚顏無恥,直接將趙小舟的弟弟當做自己的弟弟了,張口就是直呼其小名兒。

「謝謝。」趙小舟說。

他第一次見到這種「護身符」,知道不尋常。

但他很早就察覺唐景雲身上有秘密,所以也不追問,唐景雲給他他收著便是。

唐景雲給他理好衣領,看不出玉球後,才笑了一下,「自家人,不客氣。」

隨後,唐景雲靠在趙小舟身上,兩人膩在一處,一邊把玩著他垂下來的頭發,一邊說︰「我想在村里建個學堂。」

大牙口子村到學齡的孩子挺多的,而到鎮上讀書的話就有些遠了。

唐景雲覺得在村里建個學堂正好。

而且,一般鄉村的學堂,是完全不收女學生的。

這世上像女夫子明翠蘭那樣的女子少之又少。

畢竟家里有個願意教她識字的秀才爹,其他識字的女子多是請夫子在家中設學堂。

這多半是有錢人家才行。

也有專為貴族少女設置的學堂,這種就更少了,非世家貴族之女不得入。

唐景雲想建的這個學堂,以後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都可入學。

到時候她想要招聘個會算數的工人也不用這麼困難了。

這些都是她以後的班底。

教材當然也得跟著她的來。

四書五經當然也學,算數種植一類的也得學。

好苗子,有根骨的,看自己喜歡的方向,該往科舉走的也不是不可以,精通其他方面的,唐景雲當然會專精培養。

當然,重點是她之前從府城帶回來那些人也可以穿插在里面入學學習,這些基本上都是她的人。

她也需要為自己的商業貿易後續發展而做好積蓄。

本身年後,村里不少人就有要送家里孩子去鎮上書院的打算了。

所以唐景雲把建學堂這事稍微一提,村里人便歡欣鼓舞地同意了。

學生們的授衣假剛結束沒多久,下一次學生們再放假就得春節的時候了。

在此期間把學堂建起來,等春節後,正好新學期開學。

建學堂的錢,是唐景雲出資,老師也是她去找,村里人只需要出自家孩子所需的筆墨紙硯與老師們的束修。

換做從前是一筆很大的負擔,不過如今一年的花費也就是他們一畝花田一兩個月的收益而已。

在村子里干活的外村人得知他們要建學堂了,羨慕之余,也來打听,以後能不能讓自家孩子也在這里上學。

因為到鎮上讀書,離得遠了些,孩子上學不易,但是如果住宿,就額外多了一些花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