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論劍

第十五節  論劍

大理刀︰少數民族兵器。有謂︰「蠻刀以大理所出理佳……今世所謂吹毛透風乃大理刀之類。」大理刀有鐸銷,柄部飾金,極名貴。

阿  昌刀︰按《龍泉霜雪(鐘少異)》︰「雲南隴川縣門戶撒壩的阿昌族擅制刀,所產刀在西南地區享有盛名,世稱‘戶撒  刀’或‘阿倡刀’」。平時可彎曲而系于腰間。取用時則自然挺直。質地精良,尤以刀鞘與刀把制作考究,有木制、皮制、銅制、銀制之不同,飾以精美的傳統民族圖案。

苗族尖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刀長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兩條血槽及兩條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刃異常犀利,柄長三寸至四寸,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制而成,以銷釘固定。苗家演練時常以筍笙伴奏。

傣族刀︰少數民族兵器。在生產工具短砍刀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為長刀。這種刀極為鋒利,既是勞動工具,也是練功和自衛的武器。

景頗尖刀︰少數民族兵器。景頗刀歷來精細別致,種類亦多,長短不一。刀形有直、曲兩種,均有血槽。刃尖呈斜形,斜度各異。柄有木制、骨制、角制幾種。刀鞘為木質,工藝精美,有龍及其他花紋凹雕,鞘上系有三道銅或銀箍。也有細竹篾編制的箍,鞘上系有皮帶作背挎之用。

僳僳族彎尖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這種刀大小不等,也刃近似直形,刃尖向背曲凹,刀鋒銳利。刀柄稍向背曲凸,以木制或角制而成。

黎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種。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黎刀,海南黎山所制,刀長不過一二尺,靶長乃三四寸。織細藤纏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尺許,如鴟鶚尾,以為飾。」

刀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除了刀之外,最廣為人知的武器自然是劍,劍又被稱為君子之兵,它不同于刀的王道霸道,劍似乎永遠伴生著文人劍客的傳說。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實則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歷朝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劍與藝,自古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仁仗義,故流傳至今,仍為世人喜愛,亦以其光榮歷史,深植人心,斯可歷傳不衰。

劍由劍身和劍柄兩部分組成。

劍身包括——

鋒︰劍身前端鋒利部分;

脊︰劍體中線凸起;

從︰脊兩側成坡狀部分;

鍔︰從外的刃,即劍身兩旁的刃;

臘︰脊與從合稱為臘。

劍柄包括——

睫︰也就是劍柄的把手部分,主要有扁形與圓形的兩種;

格︰劍睫和劍身之間的護手,又稱為衛、、劍鏜;

首︰睫的末端常有的圓形部分,又稱為鐔;

箍︰睫上的圓形凸起的紋飾;

緱︰在睫上纏繞的繩子;

韁︰系在劍首的皮繩,用于懸掛在手腕上便于取用;

穗︰系在劍首的流蘇,又稱劍袍,有穗的劍稱為文劍,佩戴于文人權貴身上,由早期的劍韁演變而來,在劍術套路中有一定用途。有的劍在劍柄上配有劍穗(又稱「劍袍」),稱為「文劍」。無劍穗的劍稱為「武劍」。劍穗長者較為難練。有人又在劍穗上串有鐵珠,隨劍穗飛舞,可擊人致傷。

此外,劍通常配有劍鞘,又稱為「室」,套在劍身之上,有保護劍身和方便攜帶的作用。

劍柄包括劍格和劍睫,絕大多數劍還帶有劍首。

劍為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準,是以須量人而定。鄭鍔更于劍有所詳解,謂「人之形貌大小長短不一也,制劍以供其服,非直以觀美,要使各適其用而已。故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隨宜而自便焉。劍之睫其長五寸,劍身若五倍長其睫,則三尺也,重九鏘,則重三斤十二兩也,其長之極,重之至也,故謂上制。唯士之長而有力者,然後能勝之,故上士服之。劍身四其睫,睫之長則二尺五寸也,重七鏘,則二斤十四兩也,長短輕重的中焉,故謂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劍身止三其睫,則二尺耳,重止五鏘,則二斤一兩三分之中耳,輕而且短,故謂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劍制,大抵沿用于遠古,歷代仍多變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鉅。鄭鍔雲︰「若以秦漢之劍與宋時之劍比較,則宋時長劍有二十一寸三分,秦漢時長劍僅十七寸九分。宋時短劍十五寸二分,秦漢時短劍僅十寸五分,故宋時之劍較秦漢時之劍長,且品質更優」。言雖如此,當有所據,然亦未便苟同。蓋以劍之用途,雖非專供殺戮,亦為文士之飾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敵為主,如劍長則運用不便,劍短則難期致遠,短者輕而不易擊堅,長者重而揮動遲緩,二者均非劍制所宜。證以古籍有言︰「漢高祖仗三尺劍而得天下」,則漢代劍長不及兩尺之說諒有所誤。若綜合劍史所記,大抵古劍之長,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則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設置,應屬可信。

劍是短兵的一種,月兌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源于殷商以前,形極為短小,僅有短平睫,而無管筒。古人用此劍插腰,可割可刺,抵御匪寇與野獸。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已成為主要短兵器,士類必有之佩備。

由于西漢時期環首刀的興起且更符合騎兵作戰,劍逐漸退出戰爭舞台至東漢後劍逐步向個人自衛和地位象征轉化成為一種飾品。隋唐時期劍亦被文人墨客視為抒以凌雲壯志或表現尚武英姿的飾物。

中國劍的分類大多以朝代為主,再加以劍的形制和特點,中國劍大多為禮儀用具或者游俠劍,並不適用于與戰場,受限于冶煉技術的發展,中國劍名稱千變萬化。

歐洲劍就比較復雜了,歐洲劍大多為重劍,據資料記載,歐洲自中世紀開始,由于冶鐵技術的不斷提高,士兵盔甲的防護功能也越來越強,促使歐洲各國的冷兵器進入十字劍時代.  在這一時期,蘇格蘭的克雷默長劍和條頓武士的騎士劍較為有名.

在英國民間傳說中,英雄們的手中經常握著一把形制巨大的克雷默長劍.  這種劍的長度通常為米,形制簡樸,呈十字架形狀.  由于劍體長大,典型的克雷默長劍往往在劍柄後端配有平衡劍身的球形飾物.  克雷默長劍的威力非常強大,很適合在混戰中與敵方的重型步兵肉搏時是使用.

條頓武士劍也是一種比較有名的十字劍,它在15~17世紀之間流行于德意志,奧地利和瑞士.  不過,這種劍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夠使用的,它的長度約為米,只有身高臂長的勇士才能將它舞動起來.  條頓武士劍裝飾華麗,劍身上伸出兩個帶刃的小枝,有時還帶有鋸齒——之所以要做成這麼奇怪的樣子,是為了增加劈砍是對敵人盔甲的破壞力。

陸慈講完刀劍之後,又指著一把木桿槍對楚逸道︰「這是兵器庫中最寶貴的一把武器,其他武器加起來都沒它貴重。它叫丈八三稜五鉤神飛亮銀槍——據傳是羅成特有的寶槍,此槍只適合羅家槍法,除了槍尖和暗藏了五個倒鉤可以傷人外還有放血槽。我父親得到以後就一直珍藏于此,想要破解此槍奧秘但是卻毫無收獲。」

楚逸听說過羅成,但是羅成那個時代應該是沒有元力的吧!那還有什麼研究的意義呢?

陸慈一眼就看出了楚逸的疑惑解釋道︰「古時有名有姓的兵器都發生了異變,它們甚至比凶獸最先開始納入元力,科學解釋是因為都熔煉了非我們這個世界的礦產,科學家們推測曾經也發生過異族入侵,元力融世。」

楚逸看著這把神槍,內心蠢蠢欲動,雖然他用的是戟但是槍法也是老爺子教過的,他想要上手一試。

陸慈不許,還說他舉不起來的,這把槍至少要中介巔峰的體魄才能拿起來,想要正常揮舞作戰至少要高階極限系才行。

楚逸非要一試,結果尷尬的是他都沒法把這把槍從底座拔起,楚逸面子上過不去,動用了「龍象菩提」的龍象之力,狠狠發力。

丈八三稜五鉤神飛亮銀槍依然紋絲不動,楚逸死心了,拔不動也罷,他轉頭渡步離開了,看得陸慈嘲笑個不停。

曾經的楚逸著迷于劍,向往著武俠之中的劍客,一劍霜寒十九州的夢想,甚至御劍飛行小時候還能常常夢見但是練起兵器他才知道槍術在十八般武藝中最難學,不易掌握,俗說︰「年拳,月棒,久練槍」。又因槍可以刺,收放極快,防不勝防,所以稱兵中之賊。

槍為刺兵器,殺傷力很大,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取勝之法,精微獨到,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又稱為「百兵之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