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一定要把銀子送出去

作者︰坑媳婦專業戶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改文中,暫時不要訂閱。)

弘治帝信過最真的話是官員的謊話。

大明官員、商人走過最長的路是朱厚照的套路。

宮里一大批有頭有臉的老宦官被抓之後,守備太監傅容狗急跳牆,去了魏國公、東寧伯、六部等多位官員府上。

「魏國公,此事千真萬確!」短短幾日,傅容神情疲憊,眼窩青黑,鼓出來的肚子小了一圈。唯恐別人不知道他此刻憂心忡忡。

魏國公手抖︰「寧王真有反心?」

「這是司禮監出來的消息,絕對錯不了!太子嫌棄陳寬陳公公為人太溫和,所以搶去了東廠廠公想要……」傅容拍大腿嚎哭,「咱家連續三年收了寧王的禮,這讓咱家如何說的清啊!安化郡王就是寧王推出來的棋子!瞧瞧安化郡王不但被秋後問斬,還拖累了整個慶藩!等太子查出來咱家收了寧王的禮,咱家不止沒有活路,怕死都死的不痛快!」

「寧王府上的火者護送幾次物資,都是用的驛路。用的是守備府的火牌。」魏國公唉聲嘆氣、後悔莫及。

雙嶼島走私的貨物去了哪?為什麼錦衣衛、東廠會察覺不到?因為都用南京守備府傳遞軍情的火牌送走了。

因為要支持囚牛商行海貿,南京水師重新被利用了起來。經常要在附近海域巡航。定期向京師傳遞平安信息。誰會去查火牌呢!

傅容拍著胸口跳腳︰「國公爺,一定要想個辦法補救啊!我們趕緊把收到的都退了!」

「怎麼退?用什麼借口退?太子現在還沒動寧王,沒抓到寧王造反的證據。我們現在退就是自投羅網!」魏國公煩躁地來回踱步。

傅容咬牙︰「不能退就送給皇爺或者娘娘!乾清宮和坤寧宮還有沒動土,定是因為北伐沒銀子了。」

散朝後,朱厚照被劉健請去集義殿二樓小會議室。

「劉愛卿有什麼話要對本王說?」朱厚照把起居郎趕出去後,翹著二郎腿吊兒郎當地問劉健。

劉健刨根問底︰「定下到底意欲何為?」

「開創盛世!打造萬邦來朝的大明帝國!」朱厚照掏掏耳朵,「此事顯然意見,還用得著本王明說?」

劉健面面沉如水聲音冷硬︰「東廠‘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何須太子殿下屈尊降貴兼任?」

朱厚照呵呵一笑︰「若說場面話,本王重用朱寧以至于廠衛爭權失和、開始內訌。為了一致對外,由本公兼任廠公乃是無奈的安撫之舉。」

「老臣為大明鞠躬盡瘁,對皇上赤膽忠心。太子交代的事老臣嘔心瀝血也要完成!太子殿下還要用場面話來糊弄老臣?」劉健一臉悲憤,舉著功勞簿想要听一句明白話。

朱厚照搖頭失笑︰「劉愛卿反應過激了些。本王在父皇離京前答應過,會在父皇回京前把一切事情搞定。僅此而已!」

「僅此而已?」

「劉愛卿見過安化郡王了吧?就那傻叉,竟也想著造反。還敢在天下人面前說父皇血統不正!」朱厚照撇撇嘴,「此事背後另有黑手。本王要親自把這個幕後黑手抓出來!」

「你們文人是什麼尿性無需本王說。市面上有多少本野史記錄了太祖太、宗朝的荒唐事?相對于正史,人們更願意相信捕風捉影的野史。在安化郡王喊出父皇血統不正之時,此事必會被後人議論!再加上本王的生母之謎。弘治朝注定要被人指指點點。孝穆皇祖母、父皇何其無辜!」

劉健心中嘆息。散播謠言之人其心可誅!那時百官們沒攔著弘治帝南下,也是想讓弘治帝出宮散心不要因謠言加重病情。

「殿下可以把此事交給錦衣衛徹查。朱寧,還是有些能耐的。」上位沒幾個月,做局相繼把遼王、慶王拉下馬。也只有桀驁不馴、詭計多端的紀綱能壓他一籌。

「朱寧查到了安遠侯柳景。柳景找人去西安,想弄死本王。」朱厚照語出驚人。

劉健大驚︰「錦衣衛可有確鑿的證據?」不會是朱寧的誣陷吧?

「太皇太後身體有恙,本王要拿勛貴開刀,也不會找安遠侯!」朱厚照抖抖腿,「柳景從神機營領過一批手雷。本王讓中軍自查,並沒有發現柳景領過的手雷蹤跡。每顆手雷上都有編號。何人生產、何人何時領取、發往何方都有詳細的記錄。」

朱厚照是弘治帝唯一的兒子。勛貴們要殺他,必定要從宗室找人立儲。安樂郡王不管是與他的血脈關系、還是年紀都不在選擇範圍之內。那就是一個被人拉出來混淆視听的傻瓜。

劉健深深吐了口氣,臉色凝重,「殿下可有懷疑對象?」、

「呵呵。」朱厚照一眼不眨地凝視劉健,嘴角的笑容逐漸放大,「有多少位宗室藩王給劉愛卿送過禮、聯絡過感情?」

皇帝爹性子仁厚、為人綿軟。如果他出事,先不說皇帝爹的身體狀況是否會惡化,另立新儲一事肯定繞不開強勢的文官集團。

如果他和皇帝爹同時出事,推誰上去當皇帝,真的要內閣決定了。于謙起了另立新君的先例,會有官員願意效仿名垂千古。

朱厚照的確有懷疑對象。對方可不像興王那麼苟,小動作頻頻。真把錦衣衛、東廠當擺件!

雖然萬壽節上古里國把附屬地科欽當壽禮送給大明,楊廷和也前往科欽當總督。古里和大明關系看著挺好。閣老們也想不明白出了什麼事讓兩國短時間內交惡。

至于古吉拉特邦蘇丹為何要把比古里更適合當港口做海貿交易的孟買「賣給」大明,大家都不會深究。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遠征軍離大明何止是萬里,他們想管也管不到。

太子的打算永遠出人意料。

「太子想要在天竺經商?」保國公沉思,「單以遠征軍2萬人,能否立足?那里邦國眾多,又受到西方國家的關注,局面會比春秋戰國更亂。」

軍隊打仗要靠後勤。盔甲和兵器會損耗,火器更需要火藥補充。一旦出現傷亡更無法替補。遠征軍長期受不到國內的補給,實力只會越來越弱。

但如果陸地上的交通線能夠暢通,大明從烏斯藏源源不斷把物資送往孟買,局勢會完全兩樣!增兵就要提上日程。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