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打算在沿海地區撈一筆,令敵視南人的焦芳十分高興。首先推薦了江南的蘇松常嘉湖五府。
朱厚照眯著眼打量他。
「殿下?」
焦芳被瞧得心慌。太子的目光如同上林苑監飼養的獅子打量獵物的眼神一樣。萬壽節的時候,撒馬爾罕又進貢獅子。以前多次被朝臣所拒,這次太子做主收下,並私人承擔撒馬爾罕的回禮。焦芳一時好奇,去上林苑監瞧過,趕巧遇到獅子進食。嚇得他摟著小妾聊了一晚上的天。
「今天出門帶腦子嗎?」朱厚照挑眉問。
焦芳額頭還是冒汗︰「帶了?」
朱厚照冷笑︰「看來本王要重新考慮升遷你的事。」
「沒帶!」焦芳立即改口。
朱厚照扶額。帶腦子的不會無條件執行他的命令。不帶腦子的,能力有所欠缺。世上怎麼就沒兩全事呢!
「今年江南有旱情,民間對朝廷多有不滿。再去江南搞事,不是給自己找事嘛!地方官執政能力天差地別,如果所選之地的地方官是個糊涂蛋,非弄得民怨沸騰!父皇還能安心玩下去?!撈錢有技巧。如果只為了撈錢,本王大可像先皇一樣,派鎮守太監到地方為非作歹。」
真遇到了先皇那樣逼不得已的時候,朱厚照肯定也選擇保皇位而不要名聲。感謝皇帝爹修生養息十幾年,攢了一份還算厚實的家底。倉稟實而知禮節。此話對皇家同樣適用。
焦芳咬牙切齒︰「皇上愛民如子,殿下處處替百姓思考。江南百姓遇到點困難就怨朝廷,必定是當地官紳說了些什麼挑撥離間的話。」
「焦大人,別讓你的仇恨蒙蔽了雙眼!把腦子找回來了再來文華殿。」朱厚照一臉不耐地把人打發走。
同樣是背後說人不是,狀元郎謝遷就會說話多了。
皇帝爹此次出行,朱厚照定下的路線會繞過江南。等皇帝爹返航的時候再去江南送溫暖。
江南也沒出什麼大事。只不過蘇松常嘉湖多地在張士誠生辰7月30日舉行盛大的燒香活動。比萬壽節隆重數倍有余!
東廠甚至密報「當日江南各寺廟煙氣沖天,遠看如同火燒一般」。
張士誠敗亡後,其妻妾、二子于齊雲樓自焚而亡。朱厚照不得不做深想。
也有一些官員奏報江南七月三十的反常事件。但此事很敏感,小官根本不敢在奏折中提張士誠。奏折進了內閣,謝遷批復「江南燒地藏香,去晦氣、求平安而」。
七月三十日燒地藏香到底祭祀誰,只有當事百姓清楚。
那時他一心想要北伐,內閣大而化小、小兒化之,司禮監抱著同樣的想法。因此此事並未鬧大。朱厚照也對劉健給南京六部、魏國公寫信提醒他們一事裝聾作啞。
南宋詩人範大成寫過「天上天堂,地下蘇杭」的詩句。
江南的秀麗風光、江南的富庶被人津津樂道。丘浚在《大學衍義補》中提到「韓愈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府又居兩浙十九也。」可見江南地區在稅賦上的重要性。
同時,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又是大明的陪都,另有一套六部班底運作。每科進士,江南人總能佔三成或者更多。朝中做官的江南籍官員無數。
江南地區在大明政治、百姓生活中都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江南百姓對大明的感情……復雜。這要從大明立國之初太祖弄死張士誠說起。
張士誠對江南百姓極好。
什麼好能讓江南百姓惦記一百三十多年呢?
賦稅!
朱厚照看過成化朝吏部左侍郎葉盛的《水東日記》。大明文人很有個性,又喜歡著書,特別是記錄下當代事件。《水東日記》用數字很直觀了反應江南百姓對大明的復雜感情。
「元耶律楚材定天下田稅,上田畝三升,中田二升五合,下二升,水田五升。我朝天下田租畝三升、五升、三合、五合。蘇、松後因籍沒,依私租額起稅,有四五斗、七八斗至一石者。蘇在元糧三十六萬,張氏百萬,今二百七十余萬矣。」
朱厚照已經不是第一次感慨太祖于經濟一途上的無知和幼稚。吐槽的話就不多說了。他對江南也沒多好。他多次打壓江南布業。估計在江南商人眼中,他和太祖屬于一個檔次。
大明冒出資本的萌芽。在文人和商人還懵懵懂懂的時候,江南商人已經懂得投資學子為未來鋪路。官商勾結的風氣在江南尤其盛行。資本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但倘若讓資本摻和進了政治,老朱家的日子不會好過。朱厚照不打壓江南商人還打壓誰啊!
紡織業是江南的支柱產業之一。朱厚照出于實際考量,也出于報復,要在北直隸再弄一個紡織業中心。謝遷竟然沒當場表示反對,事後也沒下絆子添麻煩,完成出乎朱厚照的意料——
「囚牛商行必須掌握重點行業至少一半的原材料,以拿到定價權。」謝遷反復念叨此話。
太祖為了推廣棉花種植,曾下令「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又稅糧亦準以棉布折米」。棉布能折米!江南田賦又是大明之最。江南人肯定選擇種棉花!四年前徐老首輔鬧了鬧,江南的田賦開始逐年下調,可依然比其他地方高。
一道政令,使得「魚米之鄉」江南自產的糧食無法養活江南人,年年需要從外地購糧。太子反復強調糧食的重要性,今年用繅絲逼迫江南同意恢復部分耕地面積。並許諾穩定糧價,向江南地區投放充足的糧食。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今年江南地區長時間高溫無雨,棉花提前吐絮,棉花產量受到嚴重影響。此刻正值棉花采摘。棉田減產,棉布產出必將減少,交了稅後百姓所得無多。
同時布商們又想到去年瓊州被太子封鎖,無法購買到足夠的棉花投入生產。心中戚戚然。
再有白蓮教煽風點火,江南人對朝廷怨念深重。
謝遷對著劉健幾人苦笑︰「若囚牛商行真掌握一半以上的棉花,江南必會出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