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成等人沒費多少力氣把平虜城劃為賀蘭山太子府的地盤。
流竄到平虜城生活的人,總有些令人聞者流淚的往事。在威寧伯王越痛擊達延汗之前,韃靼人經常出沒在賀蘭山下的這片肥美土地。甚至一度還是韃靼王庭的臨時之所。這幾年平虜城內的人能過上比關內相當多百姓更好的日子,依靠的還是明軍對韃靼幾次戰役的壓倒性勝利。
韃靼鐵騎的數量有限。一百多年來,每次明軍佔有優勢時,蒙古人總會選擇往更北的地方遷徙,避開明軍的攻勢。平虜城離寧夏衛太近,早在四年前就被韃靼放棄。此地只有豪強,而無獨霸一方的勢力。漢人、回回、蒙古人混居之地,憑借豪強根本無法把所有人團結在一起形成有效對抗。連對抗新都不強,談何反抗?
再者,伍善在尋找太子府駐地的時候就發現了這里,那時候起平虜城便是朱厚照眼中的肥肉。一萬多人的平虜城有一半和太子府、囚牛商行相關人員常駐,當地人能翻起什麼大浪來。
平虜城收歸太子府名下後,開始戶籍統計和魚鱗冊的登記。
「戶籍黃冊和魚鱗冊即是收稅的依據,也是太子府發福利的依據。平虜城一窮二白,太子府能在你們這群窮鬼身上榨的出什麼?光為了吸引商隊繞來此地太子給的補貼,都夠重建兩三座平虜城。」
李兆先站在平虜城唯一的戲台上講話。劉學成帶著謝亙回汝箕溝繼續趴窩。汝箕溝的煤礦比平虜城重要。太子手頭缺銀子,煤礦的開采一日都不能停。他們用半年時間建好了煤場。拿下平虜城後,可以正大光明的把山里的煤從平虜城運往關內。
而戲台也是近一年才建起來的,總共沒唱過幾處戲。
戲台根據集義殿的擴音原因而建,效果沒集義殿好,但扯開嗓門吼幾句至少能讓一兩千人听清。為政一方的時候,最怕下面的人誤解政令。尤其他們還有一位經常不按常理出牌的太子。
曾經言行舉止處處模仿神通爹的李兆先不見了。現在的李兆先很接地氣,一口帶著北地口音的官話、偶爾夾雜幾句回回語、蒙古語,能很好地拉進和當地人的關系。李兆先站在當地人角度的講話內容更能讓大家接受。
「種地、放牧需要技巧。太子府能讓農技師、獸醫幫你們解決難題。能以市場價收購你們的糧食、羊毛、牛羊等。看看青土城,想不想讓平虜城比青土城更繁華?」
「以前怎麼過活,現在還是怎麼過。太子府對你們就三點要求。別給太子府添亂,別給敵人指路,遵紀守法。」
「有矛盾和摩擦先來城主府調節,如果城主府來之前你們先斗起來,參與鬧事的全都抓起來。」
「太子給平虜城優待,觸犯律法的不坐牢、不砍頭,全部流放北地。」
「現在都散了吧。從今天開始的三日內,平虜城絕大部分商鋪打七折賣貨。新加入太子府地區的福利。要買東西或者要賣東西的都抓緊了。唯一此次折扣優惠,今後不再有了。」
最後一句話說完,圍在戲台前的當地人作鳥獸散。
太子府的人時刻記得太子的教導,能用銀子解決的事都不叫事。生活物資七折優惠的力度,足以讓他們暫時遺忘被太子府統治的事實。三天時間一過,大家就能心平氣和地接受。
不接受的人太子府也指了一條明路︰往北遷,到陰山北麓。
穩定5000人人心對久經考驗的李兆先來說就是舉手之勞。青土城剛建成的時候,城里人口復雜,很多人剛離開草原上的游牧生活,不習慣城里生活。李兆先被授予的第一個重任是教會居住在城里的人保持個人衛生。那段日子不堪回首,卻也真真切切地改變了他。
「太子想讓我爹做什麼?」
回到用一袋子銀幣從一蒙古人手里買下的「城主府」,李兆先終于忍不住詢問左右兩位東廠派來的門神。
高個番子顧左右而言他︰「我有八成的把握確定房子原主人是韃靼的細作。」
「剛拿下城殺人會成倍增加治理的難度。我們也要讓人把北伐開始的信號讓人帶到草原深處。盡量避免軍隊傷亡。」李兆先話音一轉,「太子想讓我爹接手北伐打下的新地盤嗎?」
一直未曾說話的瘦子上下打量李兆先︰「不愧是李閣老的兒子。」
李兆先呵呵一笑︰「以前在京師的時候,我最討厭別人這麼說我。」
用心想一想其實很簡單。劉學成、謝亙他們估計也都明白。朝廷多一座太子府不算什麼。明初前三任太子都會在皇上出征的時候監國,有一套東宮屬官。直到宣宗英年早逝,英宗年幼方才結束皇帝主外、太子主內的局面。
難以處理的是河套。河套在九邊防線之外的時候,朝臣們冷眼看著太子府折騰。如今要動用50萬軍隊把北方防線向北移動。今後土魯番、哈密、亦集乃、陰山南麓以及賀蘭山下的平原,將連成一個整體。刨去幾塊沙漠和山脈,余下的土地是一塊大肥肉。朝臣們肯定不會讓太子一人獨吞。
太子在北地投入巨大的心血,也不會甘心讓朝臣們瓜分太多的利益。
在火器成規模消滅韃靼有生力量後,韃靼的反抗能力肉眼可見的下降,達延汗生死未卜。北伐的勝利幾乎已成定局!最大的危機反而是內部。
「李大人想開點。太子很欣賞李閣老,李大人這輩子做定了李閣老的兒子。」瘦子說話極其直白,「太子給李大人做媒,女方是王恕王老尚書的小孫女。一旦婚事說成,太子會把李大人調往泉州任市舶司市舶使。」
李兆先瞬間明了。李家是軍戶,神童爹中進士後全家才月兌籍。背後沒有得利家族能夠依靠,繼母是成國公的妹妹仕途上助力不多。靠著茶陵詩派和左右逢源,神童爹才成為內閣大學士。想要爹出任地方官,先要給爹一份安全感。爹在官場上的對家不少,離開朝廷中樞福禍難測。
老尚書王恕有五子十三孫,大都德才兼備、進士入仕。和王家成為姻親,能給李家一份很好的助力。
「把我安排的明明白白。不像是太子殿下的手筆啊。」李兆先沉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