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宣府宣旨的行人司官員比侶鐘他們幸運。極為順利地見到了巡查御史馬中錫。
馬中錫性格剛硬、百折不撓。成化朝兩次彈劾萬通、汪直等人,兩次在午門被廷杖。七年前,鐵面無私嚴查南京守備太監蔣琮,使之下獄抵罪。同時馬中錫在士林以文采著稱,朝中有多位官員是他的弟子。
馬中錫如果在京,都察院「第一鐵人」的稱號輪不到胡御史。胡御史關鍵時刻還懂得識時務,馬中錫就是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弘治帝把他派往宣府,就想落個耳根清靜。
宣府總兵馬儀別說派人監視馬中錫,路上遠遠看見都會繞道避開。
劉健他們都知道宣府的情況,很放心讓馬中錫一人挾制馬儀。
馬中錫得知神英意圖不軌,氣得胡子翹起。「豈有此理!九邊豈能交給此等小人駐守!」
行人司官員默默點頭︰「起先朝廷還不知道神英私下與火篩見面。密探探得火篩幾萬大軍在宣府、大同外駐守。英國公的意思是讓朝廷赦免神英之前的過錯,讓他安心帶兵對抗韃靼。太子殿下不同意!甚至說出了誰能保家衛國誰上台的話。」
「還有這事!」馬中錫眼神一閃。終于明白劉健給他的秘信中語焉不詳的背後含義。
「下官今日會乘坐熱氣球盡快返京復命。」行人司官員問,「馬大人有什麼話需要下官帶給首輔大人嗎?」
「有!」馬中錫立刻伏在案頭奮筆疾書。
半炷香後,把奏章遞給了行人司官員。
「本官要彈劾宣府總兵馬儀貪腐!」
在即將打仗的節骨眼彈劾?還不知道惠安伯能否順利接收神英的兵權,宣府這里再出點事……該輪到火篩糾結打哪了
行人司官員神情僵硬地接過了彈劾奏章,躬了躬身離去。
行人司官員沒有穿官服,相當低調地面見馬中錫。從始至終馬儀都不知道他們來過,也不知道頭上多了一位宣大總兵惠安伯。
「備馬!本官要出去巡視各衛所!」馬中錫中氣十足地吩咐府衙衙役。
于是一連三天,宣府管轄下的各衛所迎來了突擊檢查的馬中錫。巡察御史代天子巡狩,「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直言無避」。衛所根本無從拒絕。
衛所的武官們被馬中錫滲人的目光看得心里直發寒,也不知道馬中錫看他們哪里不順眼。紛紛向宣府總兵馬儀大吐苦水,唯恐被馬中錫點名彈劾。
馬儀向各千戶百戶們許諾,如果他們遭到馬中錫彈劾定會全力相保。
「瞧瞧大同!違例開馬市引韃靼人入城,不也沒遭到朝廷實質性的處罰嗎?」馬儀如此安慰諸將。
大家想想也是,安下了心。
結果三天後,馬儀被朝廷一紙召回京師,等待都察院、兵部、五軍都督府會審。
朝廷同時下令︰宣府總兵空缺,由巡查御史馬中錫暫代。
大家重新想起馬中錫的履歷。宣府各衛所的武官立刻夾緊尾巴做人,唯恐丟了官。
馬中錫暫代總兵,首道軍令便是革除總兵以下武官們的私軍。
也就是說所有武官都要把私軍交出來!
武官的私軍其實就是軍戶中戰場表現優異的人。宣府是京畿要道,時常遭受草原攻擊。身邊有一支強大的私軍,更能保證武官們的安全。由于武官世襲,他們能輕而易舉決定手下軍戶全家的命運。
被編入私軍的軍戶幾乎都是「自願的」。不自願又能怎麼辦?得罪武官,會牽連家人和子孫後代。何況當武官的私軍,日子過得總比一般的軍戶好。
所以軍中的現實是,士兵戰斗力下降的很快。最能打的往往是武官身邊的私軍。私軍的戰功都是武官的。武官升遷,軍戶們憑戰功翻身無望。如此惡循環,也難怪和韃靼人交手九敗難得一勝。
若說最支持朱厚照進行軍事改革的,當屬馬中錫。彭清只敢心里默默贊同。而馬中錫署名投稿《京報》搖旗吶喊。
「你名下應該有私兵120人,為何現在只來了40人?」馬中錫拿著自己整理的名冊一一核對,發現對不上,立刻找上門找事。
「你所在的千戶所應有人數1120人,實際只有800人。朝廷發放的糧草和軍餉按照1120人實發。要麼把你的私兵全部交出來,要麼補足被你吞掉的軍餉。否則別怪老夫奏明朝廷罷了你們的官!」
「若不是韃靼一旁虎視眈眈,本官彈劾馬儀的時候豈會漏了你們!」馬中錫狠狠瞪向他們,話中的遺憾溢于言表。
鬧得武官們差點給火篩立長生牌位。
就在馬中錫收攏私軍充實宣府防御力量的時候,焦慮不安的神英再次找上了英國公。
「國公爺救我!」
神英以為朝廷會顧及火篩饒過他。可沒想到馬儀的罪還沒他重,被奪去了官職押送進京。看來朝廷不會輕易放過他。此刻神英甚至想讓火篩馬上進攻大同,能讓他戴罪立功。或者讓太子見識一下他領兵的能力,被太子收歸帳下。
英國公在大同呆了三天,好言好語奉勸神英交出兵權、奪職閑住,等適合的機會再東山再起。神英熱情地招待,就是不領英國公最後的善意。
馬中錫都把馬儀干下了,英國公不準備拖下去。惠安伯暗中準備了三天,時機已經成熟。
「本國公不想讓你給武官丟人!」英國公冷聲道,「我們一同去大同官衙找許進,讓他不要彈劾你。」
神英因為上次勾結御史、私開馬市的事,和許進鬧得相當不愉快。听了這話以為英國公準備替他出頭說服許進,立刻讓人準備上厚禮登門拜訪。
許進看在英國公的面子,倒是沒把神英的禮物扔出去。
「神總兵到了本官的官衙還要帶上幾百號親兵?」許進嘲諷,「以為這樣就能掩蓋你在本官身邊安插眼線?」
神兵賠笑。在英國公的示意下,把大部分親兵留在官衙外,只帶上兩人跟隨英國公進府。
神英剛在正堂坐下,一張大網從天而降。沒等他反應過來,連人帶椅被英國公一腳踹翻。他身邊的兩位親衛,則被英國公身邊的張桐快速解決。
制服神英後,侶鐘和行人司官員從後堂走出。宣布了惠安伯的任命以及押解神英進京的聖旨。
神英這才知道他中了英國公的緩兵之計。
「我手下的兵與我出生入死,他們只听我的!國公爺不怕軍營嘩變嗎?」神英色厲荏苒。
英國公笑問︰「嘩變?就靠幾位千戶嗎?惠安伯答應補足軍戶應得的田地。大同衛所九萬多軍戶,無一人會為你反抗朝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