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子怒,避之

作者︰坑媳婦專業戶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大明朝財政的困局是什麼?

朱厚照一眼看出了問題,奇怪的是滿朝文武竟然無一人指出。

第一產業的農業是國民生存的根基,第二產業工業是民富國強的根本,第三產業則能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孰輕孰重一目了然。兩個月亮世界取消了農業稅,沒見對國家財政造成什麼影響,反而糧食產量年年創新高。

大明財政的困局,源于大明稅種之間的比例嚴重失調!

朝廷的稅收分為十六類。分別是米、麥、絲、綿、絹、布、棉花、草料、戶口鈔、雜課鈔、鹽課、茶課、屯田收入、金銀、水銀、朱砂等。

雜課鈔也就是雜稅。例如番舶抽分、香稅、礦銀稅、鈔關稅、門攤稅、酒醋稅、房地契稅、竹木抽分、漁課等等。

如果簡單一點劃分,把米、麥歸于田賦,戶口鈔為人丁稅,其他歸于工商業。

弘治十一年天下賦米1897萬多石,麥869萬多石。共計2766萬石。按照1兩銀子購買2石糧食,折銀1383萬兩。

再看雜課鈔,有7392萬貫多。听上去很多,但是注意,收入單位乃是大明寶鈔!京師一貫寶鈔兌換通寶3文,這還是朱厚照炒起來的價格。根據官方要求交稅時「錢七文折銀一分,鈔一貫折銀三厘」。也就是說每一兩白銀折換銅錢700文或是333貫。相當于22萬兩白銀。一貫寶鈔的官方兌換價為2.1文通寶。

鹽課2049800引。朝廷規定每引折鹽300斤,或銀六錢四厘。約莫131萬兩白銀。

朱厚照核查過史料。宋真宗天禧年間的商稅總額為2144萬貫,其中鹽稅340貫。宋朝的貨幣以銅本位計算,宋真宗時期5貫約等于1兩銀子。也就是商稅折銀428.8萬兩,其中鹽稅68萬。可見,武力值不高、國土面積縮減的宋朝,征到的商稅比大明多多了。

如果按兩個月亮世界的稅收比例,關稅佔得比重也很高。這般計算,雜課鈔中的鈔關稅屬于關稅。京杭運河南北貫通,商賈絡繹,征收過往船只、商品的鈔關成為雜課鈔的最大頭收入。哪怕是全算上,也不過22萬兩。

根據以上粗略的統計。田賦佔朝廷稅收的70%以上。鹽稅佔了10%,工商稅20%。其中關稅佔了不到2%。

田賦很重要,可它就像兩個月亮世界的黃金,不管世界發生戰亂、天災還是瘟疫,都能保值。可是投資回報比極低。買黃金的人不會指望黃金暴漲發大財。

大明的財政收入全部壓在田賦上,只能保證基本收入。就像人無橫財不富一樣。

立國一百三十年,開墾的田畝多了許多,田賦並沒有增多少。朝廷要養的宗室多了,支付的軍事開支多了,天災多了,各種支出多了,收入沒變。加上土地兼並嚴重、官紳階級把稅轉嫁到百姓身上,所以百姓們感受到田稅越來越重,導致很多人生活不堪重負。

但如果要說工商稅低,也不全對!

不懂經濟的太祖雖然規定商稅三十稅一。但沒有列出具體稅目。如果只針對一種貨物,在現實生活中還要加收運輸費、貨稅、門攤稅,甚至經商途中官吏索賄等。說它是十稅一也差不多。

這可不是朱厚照胡說的。葉淇把納糧中鹽改成納銀中鹽,除了某些見不得光的原因,也是因為商人在把糧食送往北邊軍隊或是屯田時,受到一級級官吏剝削,利潤從被壓縮到幾乎沒有。

還要提到知道官員貪婪、卻不懂經濟的太祖。制定《大明律》收稅的漏洞太多。下面執行起來中間可操作的步驟太多。很多商稅沒有進國庫而是落入各級官吏的口袋。

朱厚照曾在兩個月亮世界生活過,知道靠死工資過不上好日子。有能力的人,誰不搞點副業賺外快?就像他,沒有人脈背景、學歷又不高,如果不做主播怎麼付得起房子首付?官吏實際到手工資低,為養活一家老小能不得撈外快嗎?

這是一個死循環。想要改變,只能兩端同時改革。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揭帖欄上,幾篇直指問題核心的文章全部出自朱厚照之手。

在《官紳一體納糧》的文章中,他照辦兩個月亮世界的所得稅。不但是考取功名之人、就算是宗室也要納糧。但他們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享受一定比例的稅收優惠。

他知道這篇文章的發表,相當于引爆核武器。對朝野中的影響會十分巨大。所以,別鄙視他認慫匿了名。

他不但匿名,還讓寧瑾花錢從民間找來死士,加入「一體黨」。所謂死士,真的是把腦袋綁在褲腰帶上的亡命之徒。一旦被人抓住,甚至是被東廠抓了,朱厚照都不會讓人出面營救。被抓的人直接服毒自盡。

但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大。

「一體黨」,顧名思義就是要讓朝廷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改革。死士們會同時在農村和縣城宣傳一體納糧的思想。至于一體黨之後的發展,端看朝臣們如何應對了。

話說回來,要不是蕭敬、高鳳等人看著他經過「苦思冥想」、翻看無數資料做出的文章,身邊沒有他人指點,絕對不敢讓人把文章貼在揭帖欄上。

作為第一個看全所有文章,領略朱厚照從中表達意思的蕭敬,像個花痴一樣盯著朱厚照猛瞧。

「太子爺通透。」蕭敬擠了半天,也就擠出五個字。

在听到朱厚照讓寧瑾找死士加入一體黨,蕭敬和高鳳瞬間處于腦死亡的狀態。

高鳳憋了很久,才顫顫巍巍地規勸他三思而後行。「至少也要事先告訴皇爺。」

要不是知道朱厚照反感,高鳳就差死諫了。

「父皇讓本宮放手去做的時候,蕭公公在場。」朱厚照如此回答。

蕭敬臉色像吞了一只蒼蠅一樣難受。他想,皇爺一定想不到太子爺會做出此等之事。

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的臉色可比蕭敬難看多了。

《流民四要》算什麼,揭帖欄上的文章,篇篇都是誅心之言!

「殺人誅心!」劉健反復念叨著。

李東陽眼皮子猛跳︰「太子的報復,會到此為止嗎?」

在見到白花花的大米、听到各類抨擊缺糧言論的雙重打壓之下,京師搶糧的風頭被徹底掐滅。病榻上的徐瓊听到揭帖內容的當日爬起來上衙。哪怕朝會暫停,徐瓊也要拖著病體在六部之間到處走動。

不管出于什麼原因,已經沒有多少官員再敢把矛頭指向張皇後。尤其是都察院和六科,輪流接到各級大佬的反復警告。

太子怒,避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