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供銷社

王宵獵把書信看完,交給一邊的陳與義。道︰「楊審來信,說鄂州麥價約二百文一斗。不過那里天氣濕熱,產的麥子不如我們這里好。只是幾個糧商一直壓價,想讓我們以四十文一斗賣給他們。」

陳與義讀罷了信。道︰「這幾天襄陽市面上的麥價到了二十文一斗,已經過低了。如果不能把價錢抬上去,只怕豐收了農民也得不到多少利。」

王宵獵點了點頭︰「城內糧商賣二十文,農民賣給糧商能有多少錢?十五文?十文?我們減免了稅賦,清除了豪強,最後農民沒有得利,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陳與義道︰「天下又不是只有鄂州有糧商!不如告訴楊審,如果糧商還不願意,讓他到其他的地方看一看。兩浙麥價高漲,這樣賺錢的機會,不信沒有人做!」

王宵獵站起身,嘆了口氣︰「實際上,很可能就是沒有人做。參議,你以為那三個糧商到襄陽來與我們做生意,只是他們三家?楊審信里面說了,一個船商,一個鄂州的糧商,一個武昌的糧商,他們就是以鄂州為中心的糧商選出來的人。賣糧只能靠水運,不賣給鄂州的糧商,還能賣給誰?襄陽附近,水路又能到達的,只有江陵和岳州了。那里糧價低,而且不缺糧。」

走到窗口,王宵獵看著窗外。

六月的天氣,正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外面草木繁茂,鳴蟬叫個不停。府衙里養的兩三只貓,懶懶洋洋地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這個時代實行的是行會制度,一州一縣,每個行業都有行會。平時官府利用行會,可以直接管理商業行為。比如開封府,市面上常見的貨物價格,都是官府每日與行會商定,沒有人敢于違反。這樣利于官府減少管理手續,節省人力物力。當然,對于經濟的害處,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但到了這個時候,行會容易讓商人組織起來,不是他們本州的官府很難對付。

想了又想,王宵獵道︰「先不管楊審那邊怎麼做,襄陽、鄧州、唐州的糧食,我們必須以合適的價格收起來。不能在豐收之年,讓農民多收了糧,卻賺不到錢。」

陳與義道︰「信陽軍的不收麼?」

王宵獵道︰「信陽沒有水路,暫時沒有辦法。等我們有了錢,再讓張均收吧。」

陳與義點了點頭。此時沒有水路,千里運糧還有什麼錢賺?太平年月,陸運的價格,以百斤貨物來算,一百里路就要一百文錢。而水路逆流三十文,順流十文,相差太遠。現在不太平,各地價格不同,但總的趨勢沒有變。王宵獵能賣的糧,只有水路通達的襄陽、鄧州、唐州和光化軍。

王宵獵道︰「賣糧總得有賣糧的衙門。以前各路有提舉常平,現在只好另想辦法。我一直想在各州建供銷社,正好借這件事,把供銷社先建起來再說。」

陳與義問道︰「卑職听說供銷社很久了,卻不知道具體怎麼做。一供一銷,自然知道干什麼的,卻不知道具體條例。」

王宵獵笑著道︰「說白了,就是這麼一個官營的社,收各地的土產,運到外地。許多東西在本地不值什麼錢,一到了外面,就價值百倍。以前靠商人,現在看來,商人靠不住啊。」

陳與義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此事倒是大有可為!」

當然大有可為。此時的供銷社是依照此時慣例,規模更大的社,與後世的供銷社並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要服務農村地區。糧食作為戰略物資,實際不合適由供銷社管理。只是現在王宵獵只管幾州,別有糧食庫,商品糧就歸于供銷社下。

供銷社的作用對于農村來說,實在是太大了。在後世,各地的農副產品,主要由供銷社收購,市場一下子擴大到全國。農村地區的日常零售,也主要由供銷社來提供。對于許多農村中國人,以前買東西要去供銷社,在村里去代銷點。農村孩子拎著瓶子打醬油,很多就去代銷點。

不只是在中國,供銷社是一個國際化組織,很多國家都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幾乎是一個必要的組織。宋朝是會社經濟發達的年代,建立供銷社並不突兀。

從衙門里出來,陳與義買了一條縮項 ,割了一斤肉,又買了一壇酒,提著回家。昨天剛剛發了上月的俸祿,這幾天手里有錢,慰勞自己一番。

到了家,兩個兒子正在院子里讀書。見到父親帶了酒肉回來,不由兩眼放光。

王宵獵給陳與義的俸祿,是每月二十貫,沒有其他錢物。好在陳與義的家人不多,二十貫足夠一家使用了。幾個月的安定日子,家里人徹底洗去了南下路上的流離顛簸。

夫人迎出來,接過魚道︰「今日怎麼買酒肉?」

陳與義道︰「昨日發了俸祿,今日買些酒肉慶祝一番。這條魚你拿去蒸了,放些醬油。前幾日我在江邊酒家,吃他們蒸的魚,著實是鮮美!」

夫人笑道︰「我哪里有酒家的手藝?一會蒸了,你不要嫌難吃。」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把魚和酒肉拿進廚房。夫人在那里收拾著魚,陳與義在一邊看著。

洗干淨了魚,夫人嘆口氣︰「若說在襄陽府,觀察對我們是極好的。每月里有二十貫錢,比你在陳留做酒監時還多不少。只是這個觀察怪脾氣,輕易不許雇人。你是讀書出來做官的,我出身大戶人家,哪里做得來家中這許多雜事?像以前般,雇兩個使女在家里,不知輕松多少!」

陳與義道︰「王觀察與其他人不一樣,確實許多規矩讓人不明其所以,不過,幾個月下來,我看王觀察的意思,還是替百姓著想。現在城里面做工的,鄉下佣田的,都建的有會。不像從前,動輒就受主家欺負。我們這樣人家,確實不如從前方便,也沒有什麼。實話說這幾個月,我們一家吃穿不愁,閑時一起做做家務,反而覺得更溫馨。」

夫人笑了笑,拿著魚放到篦子上,沒有說什麼。

王宵獵的治下跟其他地方確實不一樣。隨著在幾州站穩腳跟,許多措施出來,讓下面的官員不明所以。比如雇人,現在城中有會,被雇的人都入會。誰要雇人,不再靠牙人,而是到會里。雇了人之後契約要有會里當值的人畫押,收二十文契紙錢。如果打罵僕人,不發工錢,諸如此類,會里都會出面。主家不怕僕人,窮鬼能鬧出什麼花樣?可面對這樣一個民辦官督的會,可就不敢放肆。

鄉下也是一樣。自家有農具,甚至有田地,但勞力有富余,佣種別人土地的,也是有會。嚴格規定自家有農具的,交了稅後,收成種地的佔六,主戶佔四。自己沒有農具的,則是四六倒過來。如果自己沒有農具,沒有土地,甚至沒有房屋的,同樣也有會。主家要麼管飯,每月給工錢。要麼就只給工錢,由佣人自己做飯。這些做工的,一日幾十文錢,一月也一貫多。

像襄陽城里,這些要到人家為佣的人的會,有十幾個。每個會官府規定不許超過五十人,多了就由官府出面,再組織一個出來。

陳與義看得出來,有了這些會,自己這樣有些財力的,雇人不容易。價錢高了,而且不能再像從前一樣,對佣人想怎樣就怎樣。不如不雇,省了麻煩。

王宵獵是一個不一樣的人,做著跟其他人不一樣的事情。陳與義慢慢適應著。飽讀詩書的人,知道百姓不容易。做官愛惜百姓,有什麼說的呢?

雖然沒有佣人,自己和夫人做著家里雜事,有時會煩。但兩人多了在一起的機會,又別有一種不一樣的溫馨。這一種生活,或許就是煙火氣,這就是人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