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 以工代賑

作者︰西瓜不保甜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那麼,這條鐵路客以客貨並用,反正村落流量肯定不如城池。」

「就是這個道理。」

……

扶蘇和專家團接連商量幾日幾夜,最終終于敲定了修建鐵路的方案。

三期鐵路工程計劃既然已經敲定了,接下來就是考慮如何將計劃落地的事情了。

按照扶蘇的想法,民工肯定是要從當地征召的。

不僅如此,征召民工還可以和其他工作結合起來。

這讓他想起了前世听過的一個名詞——以工代賑。

所謂以工代賑,就是指官府將原本用于救濟災民的錢財,拿出來投資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然後雇佣災民施工。

災民付出勞動完成工程之後,官府再將這些原本就應用于救濟災民的錢財,拿來支付給那些災民。

這樣一來,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有錢開工了,那些災民也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了應有的報酬。

以工代賑最大的好處就是官府花的錢變少了,事情卻都做好了。

本來,按照正常的方式,建設基礎設施需要花費一筆錢財,而救濟災民又得花費一筆錢財。

但現在推出以工代賑,就能用一筆錢同時完成兩件事情。

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起直接給他們錢財,不如直接安排工作給他們。

畢竟,那些人之所以會變成災民,就是因為原來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他們賴以謀生的環境沒有了。

所以他們暫時失去謀生能力。

如果直接給他們錢財,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救災救災,就得了多久呢?

但如果以工代賑,直接給他們提供他們能夠完成的工作呢?

那就一舉兩得。

既有利于當地的發展,盡快解除災情對民眾的影響,又能變相地幫助災民,扶持災區。

扶蘇首先就想到了原先那些首陀羅和部分難以生存的吠舍。

之前,為了迅速征服孔雀王朝,蒙恬、蒙毅、項羽他們大量征召首陀羅和吠舍。

現在這片區域已經統一,不再需要大量的軍隊了。

後面肯定要裁軍。

裁軍之後就要安置好他們。

怎麼安置好?

以工代賑就是很好的辦法。

除此以外,還有更多的首陀羅沒有參軍,他們原本沒有私有財產。

生活質量非常差。

現在大秦雖然廢除了種姓制度,給予他們擁有私產的權利。

但一時間還是很難積聚財富的。

那麼以工代賑就能幫助他們快速積聚財富,提高生活質量。

想到這,扶蘇立刻安排各地的地方官員,讓他們張貼公告。

大量征召民工修建鐵路。

凡是應征的民工,官府都會包吃包住。

至于酬勞,每人每天都會得到十斤糧食作為報酬。

見到這份公告,官員們都震驚了。

管吃管住,每人每天還支付十斤糧食?

正常的四口之家,一天都不過吃個兩斤糧食左右吧?

再多應該都多不過三斤了吧?

支付十斤糧食,會不會有點多了?

對于有疑問的官員。

扶蘇的解釋是,

支付報酬,要根據工作量來支付,而不是根據需求來支付的。

難道一個富二代過來體驗生活,付出了勞動,我們就能因為他家里不缺錢而不支付報酬給他?

沒有這個道理的。

民工過來干活,除了解決溫飽問題,他們肯定還會有更高的追求。

一個人,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自然就會想要滿足有其他的需求。

在扶蘇前世,有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他將人類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

1.生理需求︰這是最低級的需求,包括吃喝拉撒等。

2.安全需求︰同樣是一種低級需求,他們需要有讓人感到安心的環境,包括穩定的住所、穩定的收入、穩定的治安環境等。

3.歸屬和愛的需求︰這方面主要指和他人建立感情關系的社交需求。

4.尊重需求︰指的是自尊和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

5.自我實現需求︰這方面指的是能力或者潛能的提升和完善。

所以,在制定政策時,作為統治者,扶蘇不僅要考慮到他們最基本的溫飽需求。

還得給機會給他們,通過付出勞動,來逐步滿足其他層次的需求。

所以,這次以工代賑修建鐵路。

扶蘇選擇按照實際的工作量來支付報酬,而不是民工的基本需求來付錢。

而扶蘇和專家團評估的結果就是,要按計劃完成一期鐵路修建工程。

結合征召民工的數量,基本的工作量估值就是十斤糧食。

當然了,如果有民工消極怠工,不能按時按質完成相應的工作量,管理人員也會根據實情,扣除該民工相應的報酬。

扶蘇解釋之後,那些地方官員才算是恍然大悟。

紛紛按照扶蘇的吩咐,張貼公告,招募民工。

許多首陀羅見到公告,立刻就報名參加了。

他們大多貧困,但造成貧困的根源,不是懶惰。

而是沒有社會地位,沒有人權。

他們付出的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他們之前甚至不被認為是人,不被賦予人權。

現在扶蘇廢除種姓制度,給了他們與生俱來就應該被承認的人權。

他們已經十分感激了。

現在扶蘇居然還給他們提供了工作機會。

讓他們有機會通過付出勞動來積累私人財產。

他們又怎麼會不願意?

不僅如此,公告上寫明,支付給他們的報酬,是按照實際的工作量來支付的。

給他們十斤糧食作為報酬,他們自然要付出與十斤糧食同等價值的勞動。

不過,有這麼高的報酬,他們又怎麼會不願意付出相應的勞動?

他們缺的一直不是勤奮,而是勤奮之外的其他東西。

再說了,他們什麼時候能夠一天掙十斤糧食?

一般的吠舍家庭,一天也就吃兩三斤糧食。

而首陀羅家庭,注定是吃不飽的。

每天連兩三斤糧食都吃不上。

現在給他們一天十斤糧食。

那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能每天吃到兩三斤糧食,吃到飽為止。

每天還能積累七到八斤的糧食。

再做一個假設。

假如一個首陀羅家庭有四口人,丈夫、妻子、大兒子、小兒子。

假如他們都具備了基本的工作能力。

然後他們一家四口全部都報名參加鐵路修建工程。

他們每人每天都通過付出勞動獲得了十斤糧食。

那麼他們一天就收入四十斤糧食,吃掉三斤,還能存下三十七斤。

想必過去連一天下來連兩斤糧食都吃不上,已經改善很多了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