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算個屁啊!

作者︰一桶布丁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不干人事……學術界的毒瘤……壞人呀……

小貓的這種解釋,寧為是不太滿意的。他是科學家,不是恐怖分子。

說起來他可是拿了五千億人民幣資金去專項提高實驗室里各類科研人員的待遇,屬于冤種金主,關鍵是錢掏出去還被污蔑。

他是站在科學這邊的,尤其是一直致力于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成立三月科學獎,更是為了讓全世界的科學家能多一個拿獎渠道,所以對于這些科研工作者而言,他應該能屬于萬家生佛那種大善人,這種評價——大概率是因為中間有些誤會……

不過這些暫時不重要了。

轉念想想,其實評價低些還挺好的。這樣以後就算是做出些卸驢殺磨的事情,那也順理成章的事情。無非就是相互傷害,言語上的傷害其實只要不往心里去,其實殺傷力有限的很。

就好像今天如果他不嘴賤的話,此刻的心情肯定是超好的,尤其是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

這是個很關鍵的時刻,實驗室能出成果,意味著虹吸效應的增強。

央媒采訪上的海口可不是隨便夸的,無非是見招拆招。

很多時候光靠待遇的提升跟各種措施並不足以吸引心儀的科學家心甘情願的來做事,但能出這種成績又不一樣了。事實上許多科學家畢生的追求大概就是能被寫進課本里,成為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繞不過去的坎。

對于寧為來說他其實已經做到了。

未來不管是學習強人工智能程序的設計,還是學習基礎物理,肯定是繞不開他那些理論的。寧為空間,寧氏定理,必然出現在課本中。他也沒必要去跟其他人爭什麼榮譽。

說句不好听的,百年之後如果未來的人類研究這段歷史,哪個世界級相關科學獎項沒有他的名字,大概率都會被歸咎為野雞獎。這也是寧為對于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並不太熱心的原因。

寧為已經過了需要靠這些獎項來提高身價的階段了。

哪怕這次他去了之後還有人對于物理層面的基礎理論進行挑釁,但沒誰跟他爭論數學方面的成就便是明證。甚至編段子調侃的時候,都得繞開他在數學層面的成果。

所以他真的不介意把榮譽分給實驗室其他人。

最好是大家都能拿獎,每年的三月科學獎、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乃至于赫茲獎、狄拉克獎、波茲曼獎最好都是實驗室里科學家分享,不需要太久,最多一、兩年的時間,就不是他每天琢磨著怎麼吸引人來投奔了,而是許多人想來還得先考試……

甚至到了那個時候,實驗室還要開始施行末尾淘汰制,畢竟實驗室不養閑人。寧為已經想好了,現在基礎實驗室已經有碩士點,未來還要開通博士點,到時候帶研究生的數量跟質量也將成為這些投奔的科學家績效考核之一。

現在一些科學家不想帶學生自然得先由著他們,等到了那個時候績效評定全部量化,想要繼續拿高薪,享受在實驗室遠超一般研究機構的待遇,同時還能使用三月平台獲得各種獎項、榮譽,可能不止是需要帶研究生,還得去跟燕北大學正在籌建的為班以及寧班上課。

沒得到的時候都是小甜甜,得到了之後那就升級為牛夫人,人性如是,在哪個領域都是適用的。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策略,這都是已經規劃好的。

對于寧為來說,基礎物理實驗室的未來將建設成為一個產學研一體化的大型科研跟培訓基地。老一輩的科學家們在這里發光發熱,等他們退休了,培養出的優秀研究生、博士生繼續接班,無縫推進這項事業的發展。

畢竟現在所有人正在進行的是一項為期三十年的宏大項目。需要長期的韌性……

當然這些都是較為長遠規劃,近期還是以增強基礎實驗室的吸引力為主,所以寧為非常細心得開始審核論文,然後發現發表論文的三位大佬也足夠重視,已經反復精修到著實沒什麼需要修改的地方,然後便直接用三月的主編權限,將論文放到了三月期刊科學網的首頁上……

三方審核?

不存在的……這個世界上已經吃透了寧氏理論,且有資格審核這篇論文的不超過十個人,最多在加上一只機器貓,恰好這些人目前大半都在華夏同一個實驗室內。

論文發出去,有能力的科研機構做好重復試驗的驗證工作就好了,繼續做推進性研究,包括跟費米實驗室都不夠格,到不是小看天下英雄,主要是它們沒有三月。

寧為看了眼趴在桌上的小貓,幸福的想著。

……

安格斯坐在書房里,剛剛打開了電腦。

雖然他已經接受了邀請,有極大的可能遠赴華夏去接受一項新的研究任務,但並不代表著剛剛公布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就會馬上成行。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教授的職位不止是拿一份薪水,還擔負著責任。手底下還有些研究生,要給他們安排好歸宿,先前接手的項目要給資方一個交代,從下定決心離開,到將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有序的全部處理好,起碼要大半年的時間。

好在三個月前其實就已經開始準備,所以現在便能從容許多,接下來大概再有兩、三個月時間就能把收尾工作都做完,然後開始一段未知好壞的新生活。

大概率應該是好的……

實驗室內的消息他已經從老友那里听了許多,他對于生活上的便利其實並不太在意,但是對于三月科研平台的算力整合以及各種數學模擬能力卻有著憧憬。

雖然還沒有機會直接使用這套系統,但從老友的描述中,他能夠大致勾勒出這套系統的成功之處,大概是直接在服務端集合了現在市面上主流科研跟工業軟件的全部功能,並能以極快的速度給出分析結果的一套系統。

先不談其智能性,計算機能更快一點,就已經佔據了優勢。更別提據說實驗室還能綜合各個項目組之間的各項成果以及數據,來進行方向性的指引……這才是顛覆性的能力,每每也讓老友驚嘆。這些都是他所期待的。

當然更讓他期待的,大概還是寧為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段話。

可能對于這座建築里其他人來說,狂妄到沒有邊際了,從感情上根本無法接受。但對于他這個即將卸下擔子的人來說只覺得很有興趣。

他其實也很希望知道這個組建了大概一年的物理基礎實驗室到底有些什麼成果。在安格斯看來,科學就像是布滿荊棘原始叢林,每一點進步,靠的都是無數科學家用勇氣跟智慧劈出一條路來。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可以驗證的理論就是科學家們手中的指南針,當這條路被證明是對的,時代的滾滾巨輪便將沿著這個方向碾壓過去。

讓一條小路變成通天大道。

所以他對寧為那座物理基礎實驗室的所有成果都充滿了期待。

但他沒想到如此快就能看到這篇最新的論文。並不是他一直關注著三月科學期刊的官網,而是遠在華夏的老友剛剛給他通了電話,告訴他寧為口中的成果——發表了!

所以即便已經睡下,他依然第一時間從床上爬了起來,帶上眼鏡,來到書房,登陸了郵件里發來的地址,將論文下載並打印了出來,隨後開始仔細的研究,嗯,《trollable  macroscopiformation  flux  tunneling  in  bose  einstein  densates》。

只是瞅了一眼標題,安格斯便愣了愣……

關鍵詞很多,可控量子遂穿效應,還能攜帶信息?

目光迅速的挪向論文的綜述。

「在寧氏理論被推出之前,過往整個物理學界對于微觀態的研究是以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為基準的,這一點也在量子遂穿的實驗室觀察中得到了證實。在量子力學領域,有限且極小概率的事情都不能排除會發生的可能。但在基礎實驗中,遂穿過程是不可控的且往往伴隨著波形走向劣質,而導致無法傳遞任何有效信息……」

只用了一分鐘,安格斯便沉溺于這篇論文所描述的場景中去……

……

天黑了又亮,然後又黑了下去,擱在桌面上的手機震動了幾次,主人沒有理會便又陷入安靜,將論文通讀了一遍,用了近整整一天的時間。

光是看用了不這麼久,但涉及到一些關鍵問題,需要在心里推演,甚至要拿起紙筆進行演算,偶爾還需要去找其他的論文或者數據來進行各項佐證,這些都極為消耗時間。當然通讀一遍,並不是說就是驗證完畢,只能說是根據已有的數據大致的去判斷對錯,進一步的驗證那就只能在實驗室中進行了……

此時的情緒大概就是……

雖然還不能確認,但的確大受震撼,甚至是顛覆認知……

其實這種狀態有過一次,那還是看寧為那篇論文的時候,不同的是寧為的論文大篇幅是以數學方法進行推論,最終數據驗證的層面其實不多,而且純粹理論上的驗證其實遠不如技術性的突破讓人震撼。

廣義相對論證明了在這個宇宙中,信息的傳遞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微觀現象其實一直並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現在寧氏理論的橫空出世證明了信息是可以超越光速傳遞的,目前最快的速度已經達到了十倍光速,只是借用了一個在廣義相對論背景下並沒有考慮到的特殊空間……

這篇論文最大的發現還在于,已經在理論上找到了破譯信息進出兩個不同空間的秘鑰。說得更簡單些就是人類最了解的物理空間攜帶的信息進入尺短空間之後,信息會因為空間內部物理規則的不同而產生亂碼,在尺短空間內傳送之後,重新回到正常空間之後變成了無法讀取的廢棄信息。

但現在華夏基礎物理實驗室已經掌握了一些規律,可以通過秘鑰來還原一些原始信息,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有用的數據越來越多之後,這個秘鑰也能越龐大,到了那個時候技術就能升級,信息將能在兩個不同的空間無礙傳送。

當然這種物理學上的信息涵蓋的很廣,並不止是普通人所理解的信息。其實一塊金屬、一個石頭、一張紙、一只猴子甚至一個人都可以被稱之為信息……

雖然已經整整一天沒吃過東西,只是喝了數杯咖啡,但當安格斯合上論文時,卻半點沒有感覺到月復中的饑餓,甚至絲毫不覺得困倦,他只是坐在那里靜靜的看著窗戶發呆。

呵……超越十倍光速的信息傳遞速度啊……

怎麼說呢,在腳踩的這顆星球上是用不到的,實際上無線電一直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傳遞著無數的信息,對于地球來說,顯然差不多夠用了。

從地球這一端到那一端的信息延遲,並不只是信息傳遞速度的鍋,信息的轉換,各個傳輸節點的端口速度,才是制約信息傳遞速度提升的難點,十倍光速的信息速度,在這顆小破球上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但如果是火星、土衛二、木衛二或者近一點的月亮……

呵……寧氏理論剛出爐的時候,還只是指出了一種可能,但今天這篇論文放出來,足以說明在華夏,這些人是真的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啊,而且似乎已經在實驗室里做出了一些成果。

那個年輕人是真的想搞事啊,搞天大的事情啊!

也對,他才29歲……等等,他才29歲?!

這一刻安格斯突然表情變得有些怪異……

這篇論文,爭議應該會很大的,當然只是初期,那些高端實驗室應該已經行動起來了吧?也許很快就會進行數據校對,然後檢測、模擬。試驗進行的方式要點,論文里已經寫的很詳細了,該有的步驟就在那里,按論文中的表述華夏的基礎實驗室已經成功復現過五倍光速很多次了。

雖然十倍光速的成功次數並不多,但只要能復現五倍光速就足以說明方法是正確的,剩下的速度提升,無非是技術性的改良……

嗯,預定諾貝爾獎?

呵,諾貝爾獎算個屁啊!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