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忙碌跟期待

作者︰一桶布丁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網絡上的激情來的快,去的也快……

一周的功夫,議論聲開始漸漸停歇,很快關于華夏芯的討論開始向專業論壇集中,只是討論得也不見有多熱烈。因為對于絕大多數從業人員來說,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當塵埃終于落下,一堆可能影響互聯網底層安全的漏洞,帶來的威力終于開始顯現,一幫苦逼的程序員在行業冥燈寧教授的指引下,開啟了九月末大眾化的加班生活。

國慶在即,但對于大多數程序員來說,似乎是沒什麼放假的指望了。套用曾經某位大統領的話說便是,這大概就是人生吧……

寧為並沒有什麼歉意,因為他感覺自己也忙到了爆炸。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事情一下子便多了起來。

首先是湍流算法終于到了可以參選國家級科技獎項的時候。

可惜了,這個時候寧為對于獎金已經沒了什麼執念,而且湍流算法能不能評個獎已經無所謂了。

很尷尬的是,國家科技獎勵辦的負責人專門給寧為打了個電話,咨詢寧為的意思,要不要參與今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評選……

真要說起來不管是湍流算法,還是三月智能平台,這兩項發明都已經讓寧為有資格拿到這個獎項,更別提去年他還丟出了王炸——三維 通管芯片架構。

這些東西合並在一起,拿獎綽綽有余了。

但對于評審團來說,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很糾結的。

寧為實在是太年輕了。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類似于沃爾夫獎的終生成就獎。過往最高科學技術獎最年輕的也近七十,拿到這個獎項基本上就是一種對于科學家多年來為華夏所作貢獻的肯定。

比如袁老爺子拿獎時70歲,比如參與了華夏各種飛機設計的顧老,獲獎時已經接近九十歲高齡……

這些老一輩科學家里突然鑽進去了一個24、5歲的年輕人,多少有些違和。頭疼的是,之前最高科技獎勵的申報條件中,並沒有給出年齡限制,而且還專門規定了要依然活躍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技術開發工作。

當然這些老一輩科學家是不介意讓寧為拿這個獎的。

有資格推薦今年國家科技獎的機構和專家總計130多個,其中寧為的名字出現了了30多次,換句話說,其中很多都是曾經拿過了最高獎依然健在的老一輩科學家直接推薦的……

這就讓評審團很為難了,最後候選人如果有寧為,得票數過半沒什麼問題,但如果現在就拿了最高獎,以後怎麼辦?畢竟正常人生理巔峰期來說,寧為還遠未到智力跟思想真正成熟的時候,未來的路太長了。

兩難之下,科技獎勵辦負責人徐主任,干脆一個電話打給了寧為。

寒暄的話可能有些含糊,但意思翻譯過來其實就一句話︰「寧教授,今年你想不想要這個獎?要的話,今年你肯定能評上這個獎,或者干脆30歲以後再評這個獎,反正肯定能拿到的。」

這邊很難決定,便干脆交給當事人決定。這種事的確還沒出現過,但沒辦法,成績太突出,不給不能服眾的樣子,給了以後也不知道怎麼再獎勵的樣子。

寧為在掃了一眼最高科技獎得主之後,果斷的拒絕了。

的確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曾經拿到這些獎項的大佬們,都在各自的研究領域耕耘了數十年,他突然沖上去的確顯得扎眼了些。

主要還是他現在不缺錢了,八百萬的獎勵也沒那麼看重了。而且名譽這種東西,說實話,寧為也不太看重了。

如果一定要說寧為在名譽這塊有什麼追求的話,他還是比較希望未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項,能夠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獎項,超越諾貝爾、菲爾茲、沃爾夫獎那種。

不過寧為還是有收獲的,雖然推出了最高獎的評選,但對面的徐主任也暗示了,今年寧為在國家科學技術獎項方面收獲還是很多,比如湍流算法肯定能拿到國家科學進步獎、三維 通管技術必然能拿到國家科技發明獎,同時還有他在STOC大會上的論文,以及在推動強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足以拿到國家自然科學獎。

這通電話大概是告訴了寧為,秋天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件大事,寧為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今年院士增補候選人名單之中,並且已經公示了出來。

雖然兩院都有院士推薦了寧為,但最終寧為還是只出現在了自然科學院的名單上。

這大概也是大佬們的意思,按照官方資料顯示,寧為畢竟還沒過25歲生日,這個時候來個雙院士,的確不太合適。

另外還有杰青的成果也已經通過了驗收,在評院士之前,寧為現在頭餃上也多了個華夏杰出青年的頭餃。百度百科第一時間將這個稱號給加了上去。

當然這些對寧為來說都不是最麻煩的,他無非只需要坐個車出去一趟,做一些感言就好了。

關鍵是已經接近十月,他得開始選擇自己的學生了。不是寧班的學生,而是他的第一批直博生。

對于寧為來說這事很重要。學生選好了,導師培養起來很輕松,對于學生來說也能在這段時間里過得很愉快;學生選不好,那可能就是持續好幾年的互相傷害。

這就好像他讀田言真的直博生,老田基本上都不需要怎麼管他,隨便放放羊,該有的都有,還能評院士了,這就屬于選對了學生;但如果踫到那種怎麼選題都學不會的學生就很麻煩了,讓不讓孩子畢業都是件頭疼的事情……

尤其是這還是他帶的第一批學生,意義更不一樣,可以說所有人都寄予了厚望,他本人也希望三、五年後能有一批得力且信得過的助手。

所以寧為不得不將精力分散了一部分出來,保持跟學生們的溝通,之前這件事都是交給三月做的。三月也的確任勞任怨的給這些學員都打了分,但是三月的建模太過理性化,純粹是通過過往成績以及交互的郵件中,這些學生對寧為之前論文的理解做最理性的建模評判。

換句話說,三月打分只有對這些學生學習、記憶、理解能力的評判,而人跟人之間的相處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性格是否合適,雖然這些可以等到十月面試時來做決定,但通過日常郵件交流可以讓寧為對這些學生有個更全面的了解。

是的,針對寧為手下直博生的面試已經定在了國慶之後9號跟10號這兩天,主要是名額太搶手了,基本上不可能有名額給考研生,如同雪花般飄來的推薦信,早早的就已經將翻倍後的名額都佔滿,能享受到推薦信待遇的,都是各個學校頂尖的學生,自然早早就已經確定能拿到免推資格……

除了下個月要挑選學生之外,還有許多頂尖高校發出的邀請函,希望寧為能在這段時間到學校去一趟,做個講座什麼的。其實說白了,就是想讓寧為到學校去,先跟自家推薦的學生混個臉熟,這樣面試的時候能多幾分把握。

其他學校到好說,干脆拒絕就行了,但是江大那邊先是孔院長打來電話,感情真摯的邀請寧為回數院看看,借著鄧校長也親自打來電話,也希望寧為能在這個金秋時節惦記一下母校,盛情難卻啊!

除此之外,寧班還開課了,第一次做輔導員周師兄,每天還堅持做工作匯報,理也不好,不理也不好。

華為那邊正在籌建的寧思實驗室還經常需要跟他就一些技術性問題做協調,他還想盡快把指令集設計好,為寧思之後的芯片設計工作,搭建好梯子。

除此之外,寧思可能還要派一批人來打著協助研究的旗子過來學習……

所有時間一樁樁的加起來,寧為感覺是真想要自爆了。

每天一睜開眼楮,就是各種事情需要忙碌。之前經常一星期都看的瞅一眼的郵箱,現在每天都要瞅兩眼,看看那些學生們回復的郵件,乃至于接受一些彩虹屁;然後開始跟三月一起構建整個指令集體系,時不時的讓三月進行數字模擬,能否更高效的運行……

這期間往往電話不斷,每個電話都好像很重要,因為討論的還都是大事件,又或者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邀請,他得想好措辭如何婉拒,至于之前說好的要對物理進行系統學習的計劃已經被動得拋到九霄雲外了。

即便忙到這種程度,寧為還是決定要回江大一趟。畢竟那里是他曾經的母校……

不過工作日實在抽不出時間,所以定在了國慶假期期間過去一趟。

反正只是應邀去做一次演講,學生去不去听,完全是遵循自願原則,順帶著跟孔院長向他推薦的那名數學學生見一面……

當然更重要的是假期期間,他還能光明正大的帶著江同學去江城轉一圈,能帶著江同學在自己曾經學習跟生活過的看上一眼,想想還是挺帶感的。

除此之外,寧為還做了一個決定,把余興偉從寧班繁瑣的教學事務中解月兌出來,讓他來實驗室這邊呆著,除了做自己的助手之外,還能幫他帶那些直博生。

研一一些基礎課程的教學余興偉完全可以勝任。

唯一讓寧為猶豫的是,他還不知道余興偉自己是怎麼想的。為啥想主打做研究還是做教學,雖然說可以兩邊都選,但兩人相處的久了,寧為也清楚余興偉的能力雖然能算優秀,但如果真的分散精力,想在兩邊都出成果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就需要有側重點。

這一塊寧為就不好幫余興偉做決定了,現在余興偉暫時屬于燕北大學的講師序列,按照學校的規定,像余興偉這樣的主教學系列職位采用的是崗位績效工資制,基本薪酬福利由學校承擔;研究技術系列職位的用人成本主要由院系或課題組承擔。

所以現在余興偉在薪資這一塊應該還是能滿足的。

能從學校拿到基本薪資,寧為把其納入到自己研究課題組內,每個月還能拿到大概三萬左右的研究補貼以及寧班老師津貼,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年也能有五、六十萬的收入,基本上不比燕北大學許多教授差了。

不過那是跟教學崗相比較,以余興偉目前的資歷跟水平如果去一些科技企業的話,應該還能賺得更多。所以寧為決定在九月最後一天,專門學校一趟,跟余興偉做一次深談,順便跟江同學商量國慶的安排。

九月過得還是有些太緊張了,寧為覺得自己也可以緩解一下心情了。

……

九月三十一日,燕北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今天是個大晴天,寧為一大早便從實驗室趕回了學校。

其實本想昨晚就回學校,但工作得太晚,關于一個處理器內部結構導致的尋址問題,始終找不到太好的解決思路,一不小心就跟三月探討到了凌晨,到最後連澡都不想洗了,爬到床上直接睡覺,更別提專門跑一趟了。

所以拖到了今天。

趕回學校,寧為先到寧班上課的教室外瞟了幾眼。

因為是小班,寧班的專業課基本都是直接安排在研究中心的教室里上,就在寧為辦公室的樓上。

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孩子們大都听得很認真,當然也有些例外,比如寧為看到好幾個人埋頭刷題的,然後用小本本把這些名字都記了下來……

只是以前高中班主任最喜歡干的事情,現在寧為學了過來,感覺還很挺帶感的。

然後寧為便把余興偉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余哥,最近忙寧班的事情辛苦了吧?」

「其實寧班這邊到不太忙,最近我在做一些關于模糊邏輯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你要是不回來,我都想去研究中心找你幫我看看這些東西了。」

「嗯?」

……

听了這話,寧為開始了自我檢討。

基本上他一忙起來就忽略了身邊這些人,連余興偉已經開始自主選題了都不知道。

模糊邏輯他當然知道的,同樣屬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方向,很多人認為模糊邏輯是布爾邏輯的擴展,但寧為並不這也認為,包括三月其實也用到了模糊邏輯方面的一些構思。

但這項研究的難點其實很多,比如模糊規則的確定,如果沒有一個相對高效的設置,中使用的線性和非線性過程在很多情況下都能直接替代它。

寧為在STOC大會中那篇曾經209頁論文就有一部分是論述這個環節的,不過並沒有深入。嚴格來說,這個方向深入性的研究,對于特定向的智能應用研究還是有著極大的幫助,比如智能搜索、自動駕駛的自動剎車系統、通過自組織模糊控制器處理各項規則集,甚至人工智能精準營銷等等。

畢竟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其實自己都不太清楚究竟需要什麼……

當然這其實也不算意外。

大概是跟在寧為身邊久了,加上寧為的光環也的確是太過耀眼,很多人不自覺的就會忽略寧為身邊這些人的優秀。

不管怎麼樣,余興偉當年也是代表華夏國家隊出國參加國際建模大賽的牛人,並憑此直接被保送打華科大讀了本科,接下來又能直接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還能通過院士大佬的考核,成為華夏排名前十高校的博士生,要是沒能力這一路怎麼可能走得這麼順暢?

即便現在許多人都認為余興偉跟在寧為身邊,混了許多頂刊二作純屬運氣,但寧為覺得其實也真不能說余興偉只靠著運氣,起碼老余讀博這段時間把一些理論性的東西都梳理了一遍,這也是寧為之前傾向于讓余興偉在寧班代課的原因。

讓余興偉來上課,可能效果比他親自去上課要更好。因為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點寧為實在不太get到難點……

這其實就跟許多研究方面總能出成果,但是教學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的教授情況差不了多,自己覺得很簡單的東西,總覺得講一遍學生肯定已經懂了,便不會再三強調,甚至很多時候因為覺得一些步驟太過簡單,簡直一目了然,便直接一句由此可得就直接一筆帶過。

對于學生來說攤上這樣的導師其實也很痛苦,不懂吧,肯定還是想問的,但是這種輕易可得的問題問得多了,心理稍微脆弱一點的學生,很可能就會對導師看向他的眼神產生一些微妙反應,從而陷入對自我智商的否定之中。

真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導師故意為難學生,只是那種下意識流露出的關愛眼神是根本藏不住的,尤其還是那種關愛智障的眼神,有時候沒注意,下意識的帶出一句「這麼簡單還不懂嗎?」那就更打擊人了。

這也是寧班大一、大二階段壓根就沒給寧為安排課程的原因,寧班都是好苗子,別被打擊到完全沒有信心了,不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