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整頓戰備

趁著秋收前的農閑時間,聶傷把軍隊又進行了一陣整編。

他本來打算把這項工作放在冬季的大型集訓中進行,可是殷邑的形勢越來越緊張了,說不定什麼時候,斗耆國就得出兵往援世子受。

那時的戰爭,可是王室軍隊和眾多內服方國之間的大決戰。參戰諸國個個實力強大,真真的兵甲堅利,強軍雲集,不像以前他打的那些夷人和邊鄙方國那麼弱。

斗耆軍加入其中,不過是個小弟弟,一不小心就有被踩死的風險。所以,臨時整編,盡量提高軍隊戰力,是活命的保障。

首先,戍衛軍擴大到了四百,裝備再次升級,全員著甲,配給最新的精良武器和甲冑,所屬的車馬也都換成新車駿馬。

這些常備軍是職業軍人,戰力強悍,戰技嫻熟,是斗耆國的核心武力,也是聶傷用來鎮壓全國的武裝力量,自然要不計成本的投入。

戍衛軍的軍餉一直都沒有增加,除了管吃管穿外,每月發給少許糧食、食鹽、醬菜、干肉、布帛之類的生活物資,只能保證他們的家人不會餓死。

若只是這點軍餉的話,作為家庭支柱的戍衛軍軍士肯定會士氣低迷,整天都擔心家人去了,哪還能安下心來當兵?

但他們軍餉雖少,福利卻非常優厚好。

每個軍士入伍時都會分給兩井地和四個奴隸,還有耕種器械,靠著這些田地和奴隸,一家人就可以衣食無憂。

分給戍衛軍田地和奴隸乃是性質特殊的‘戰田’、‘軍奴’,所有權屬于國主,耕種者只有使用權。

戍衛軍軍士只要服役超過十年,或者為國戰死,因傷致殘導致無法服役,就可以將之變為自己的財產。

另外,隨著軍職的高升,還有立下戰功之後,他們的戰田和軍奴會遞增。所繳田產稅也有優待。

這樣的福利,在對待士卒冷酷無情的當世,簡直像是傻白甜聖母制定的腦殘政策。

國外貴人們听了,都嘲笑聶傷出身鄙賤,所以重鄙賤之人。就連斗耆國內的很多貴族都不理解,認為國主仁善過頭了,完全沒必要在大頭兵身上如此花費。

聶傷懶的解釋,戍衛軍是他自己直接掌控的軍事力量,以他的強硬,也無需解釋。

正是因為有此待遇,戍衛軍全無後顧之憂,作戰時悍不畏死。加之為了多分戰利,他們更是賣命死戰,每次戰斗中都沖殺在最前面,立下大功無數。

斗耆國平民羨慕的眼楮都紅了,人人向往之,都爭著搶著、托各種關系想要加入戍衛軍。

戍衛軍的擇兵條件是聶傷親自制定的,異常苛刻。不但要求體力,還要考察意志力、個人品性和智力,能被選中的,都是最強壯最忠誠的男人。

戍衛軍統領是花面,佐領是肥豚,都是聶傷起家的親信。

為了防止斗奴一派尾大不掉,聶傷引入了好些中小貴族做基層軍官。還設立了司馬一職,有軍司馬和隊司馬,都是識者,在負責軍法和文書工作之外,另有監軍的責任。

以前的戍衛軍三百人,分了三隊,隊長皆是斗奴。

現在擴編到四百人,分成前後左右四隊,後隊由統領直屬,其他三隊中的隊長,有兩個是前斗奴,一個貴族,什長中也有好幾位貴族。

軍隊主力還是臨時登人的模式,只有軍官經常訓練,由他們組成架子,再填充民兵即可成軍。

民兵們平日由各自的領主訓練,入軍時則打散了分配到各部。

起先領主們都對此很是不滿,被剝奪了屬兵是政治問題,誰反對就是有謀反之心,領主們都很識相,不敢對強勢的聶傷起反心。

但是他們無法忍受自己屬兵被其他人隨意消耗。

軍官們帶領的大都不是自己屬民,所以一點也不在乎士卒的死活,只要為謀戰功。這讓各家領主看到心痛不已,雖然他們也在這樣干,卻不能看著自己屬民大量死掉。

于是便有大膽之人進諫了。聶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你們先回去,待打完一仗再來說。

經過一場戰爭之後,眾人的疑慮都消失了。

原來士卒的戰利,領主們也可以從中分到一份,戰死傷殘士卒的戰利更多,而且還有撫恤。這樣一算下來,竟然是死傷越多,自己收獲越豐,反正不會賠本。

這還有什麼話說?

我家屬兵,你們盡管驅使吧,不要怕死了!

領主們頓時心態大變,喜滋滋的接受了改變。

打散了領主屬兵,是斗耆軍戰力大幅提升的最重要的措施,沒有之一。但聶傷依舊不滿意,因為領主會因此放松對屬民的軍訓。

盡管屬兵越強,立下戰功的機會就會越多,領主分到的也越多,但大部分戰功都是所屬部隊的。

反正訓練出來的強兵也是別人的,何必為他人賣力呢?領主們由此都懈怠了。

對于這個副作用,聶傷也很頭疼,和謀臣們商議了好幾次,只能下達硬性規定︰每個領主每月、每年必須訓練多少次,多長時間。

兵部會按時考核,責罰軍訓不合格者,輕則罰糧,重則收回領地,打為平民。

這樣的舉措,一定程度遏制了民兵素質的下滑,可是治標不治本,領主們沒有積極性,早晚要荒廢。

聶傷對此也很無奈,把希望全都放在了自耕農身上。

以前的斗耆國,絕大多數人口都被大小家族吞並了,自耕農的比例可能連百分之五都不到。

但是後來斗耆國人口翻了兩番,在聶傷的一系列扶植自耕農的政策下,自耕農的數量暴漲,達到了三成左右。隨著斗耆國越來越富裕,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增長。

從戰爭中獲取戰利,是斗耆國發家的主要手段,很多參戰家庭都因為戰場上的收獲變成了富農。對于家貧的自耕農尤其如此,他們沒有領主分利,所獲皆是自己的,比屬民更願意參戰。

自耕農參軍的很強烈,這些人沒有關系牽扯,非常好用。但他們沒有軍事領主的訓練,又都專注勞作,所以軍事技能不怎麼樣。

在聶傷看來,自耕農還是比屬民更適合征召,只是缺乏訓練。

他本來想讓各鄉和村邑組織訓練,又擔心私心重的官員濫用權力,影響到農業生產。

思考了許久,最後決定,仿照戍衛軍的待遇模式,在民間選定民兵,也給予土地和政策優惠。但民兵要接受征召,必須參加兵部組織的訓練。

這樣一來,自耕農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訓練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聶傷打算進一步壓縮軍隊中的屬民數量,多招自耕農參軍。這次預備的登人名單中,自耕農比例提高到了四成,又提拔了一群自耕農軍官。

軍隊編制上,他還是堅定不移的延續步兵戰術,干脆把步兵陣中的戰車全都淘汰,只有一軍主將有戰車,其他各級軍官全部騎馬或步行。

如此形態的斗耆軍,機動靈活,分合自如,能在平原、山地、叢林、水網等各種環境下作戰。

相對當世的傳統軍隊,他們唯一的弱點就是沖擊力和抗沖擊力不足。

這一點聶傷和斗耆國眾將當然也意識到了,彌補步兵沖擊力不足的方式就是獨立戰車營,防御對方戰車沖擊的手段,則是如林的超長矛。

斗耆國的戰車突擊群戰術已經成型了。戰車營統領藩丙以及眾車武士都是貴族,軍事素質非常高,經歷了兩場大戰之後,都領悟了集群沖鋒戰術。

他們注重沖擊力,不追求戰車纏斗。戰車戰馬皆配重甲,車上武器只有一長一短一弓,乘員也由三個改成了兩個,其他全部不要,盡量減少重量,用來增加防護。

戰車群威力雖大,但是越野性能極差,很容易被敵方克制。在和任國大戰中,他們就束手束腳,沒有發揮出該有的作用。

聶傷和戰車軍官們探討過此問題,眾人皆認為這個劣勢無法改變,只能選定合適戰場,或者由步兵配合先清除地面障礙才行。

見此狀況,聶傷很是向往後世的騎兵,四條腿的適應性比車輪強太多了。

如今沒有能用來騎戰的馬匹,斗耆國的良馬繁育工程至少得上百年才能見效,戰場上的沖擊力量,只能依靠戰車。

他和眾軍官商議出了一整套配合步兵使用戰車群的戰術,又敲定了陣型號令。

還為戰場營增派了一百工兵,配備了專業工具,專門給戰車清理戰場。這些人都是戰車兵的屬民,由領主自己負擔開銷,倒不需要官府增加開銷。

步兵的長矛陣在對任國聯軍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卻還沒有試過正面迎接戰車的沖擊。

在內部演習中,戰車群根本不敢沖擊長矛陣,只能繞到側後薄弱處發起攻擊。

大型軍陣不可能每個方向都配置笨重的超長矛,所以藩丙的戰術是正確的。

但在實戰中,斗耆軍會選擇合適地形或者放置據馬鹿角擋住側後。而且兩翼還有戰車、戰象和弓箭手遮護,敵方想要繞後突襲幾乎不可能做到。

藩丙評價道,重甲戰車若是不怕損失硬沖的話,肯定能沖開長矛陣。

一是戰車沉重,哪怕馬被刺死,戰車也會砸亂長矛陣。二是,陣中士卒見到戰車撞來,不一定有膽魄穩住陣型,那就更容易沖進去了。

不過這種事情基本不可能發生,戰車上跪著的都是貴族,絕對不肯冒死沖擊敵陣。斗耆國的戰車營也是貴族組成的,也會抗拒這樣的送死命令。

「貴族們雖然不怕死,但卻不會做炮灰的工作。可是戰車沖鋒就得有當炮灰的覺悟,否則威力大減!」

聶傷暗自搖頭,誰叫戰車掌握在各家貴族手里呢,願意當炮灰的平民可負擔不起戰車。

斗耆軍歷次戰斗中繳獲了三十多輛完好的戰車,除了一部分補償給戰車損壞的貴族外,其他都是國主的財產。因為沒有熟練的車兵,戰車營也不需要那麼大的編制,所以一直閑置在國庫里。

看到貴族車兵的嬌貴,聶傷便將戰車營也重編了。

首先允許戰車兵轉職。

一些戰車營的貴族其實很早就想退出了。以前他們坐在戰車上指揮徒卒作戰,只有在擊潰敵軍,或被敵軍擊潰時才駕車出戰,很是安逸。

但到了戰車營,不但沒了屬兵,每次戰斗都要硬著頭皮沖鋒,實在太危險了。

還是到步兵營繼續做軍官好,雖然沒車可坐,好歹也有大群徒卒圍著,比戰車沖鋒安全多了。

以前懾于軍令和榮譽,沒人退出,等國主命令一下,立刻就有一大半戰車兵轉業到步兵去了。

空下來的名額,聶傷便用自己的戰車補上,然後挑了一些會駕車的平民士卒,讓他們在老兵帶領下操練戰車戰術。

戰車營不需要個人武技,只要能操控車輛跟上隊伍就行,這些新兵進步非常快,以他們的進度,應該能趕上帝位爭奪戰。

平民新兵技藝也許不如貴族高超,但是敢死!

他們駕的車是國主的,馬是國主的,福利待遇比戍衛軍還高。機會難得,自己一條賤命而已,有什麼理由不拼命?

訓練了新兵一段時間後,藩丙向聶傷發出了感慨。

這些平民車兵太拼了,訓練中什麼動作都敢做,已經死了三個殘了兩個,車都損壞了五輛。現在的戰車營,讓他們撞鹿柴都不眨下眼,長矛陣更別提了。

聶傷聞言,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終于有炮灰了!」

斗耆軍的成分在改變,武器裝備也升級了。

有了英國人這條穩定的銅礦石渠道,又在數次的戰爭中繳獲了海量的青銅,再經過冶銅廠的重新鑄造之後。

現在斗耆國武庫里儲存的青銅武器,可裝備一支萬人大軍,讓每個人都用上青銅武器。

盔甲也有五千套,其中精甲兩千,重甲數百,八成都是宿、箕、任等方國送貨上門的。如此之高的裝甲率,王室大軍也比之不及。

算上損耗和備用,這些庫存足夠支撐五千戰兵大戰數月。

「帝位之戰,會把我辛辛苦苦積攢的家當全部打光。」

聶傷撫額嘆道︰「但願世子受能贏,否則我可就傾家蕩產了。」

(感謝書友︰一夢四秋,黎明前的那束光,20190902191520865,麥子3501,王懷節,投出的月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