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京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秋風秋雨秋煞人,更何況秋雨綿綿,帝國黃昏。

對于此時的南京朝廷來說,偏安一隅,暮氣沉沉,給人感覺如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

無兵可調,難以節制,這便是江南朝廷的最大難題。盡管朝廷也募兵練兵,但效果一言難盡,所募將士欺壓百姓,狐假虎威可以,但要他們上陣殺敵,連江南朝廷的那些官員自己,都沒有信心。

不過,募兵雖然是難題,但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江南人心,十年來中原報紙上連篇累牘的狂轟濫炸,江南奴變、東南佃變的風起雲涌,更是把人們對大明朝廷、對大明官府的厭惡,推向了高潮。

一邊是兵臨天下,朝.鮮、日本、南洋納入治下,安內攘外,一方是損師折將,偏安一隅;一方仁政頻出,蒸蒸日上,另一方墨守成規,腐敗成風。

尤其是,河南登基稱帝的消息傳來,更是讓人們瞪大了眼楮,興致勃勃,準備隨時吃瓜。

「……北王王泰于河南宣武.衛城稱帝,國號……大漢……」

秦末楚漢相爭,漢高祖劉邦正式稱帝,因曾被項羽封為漢王,便以「漢」為國號,後世人們稱之為漢朝。

而王泰將國號立為「大漢」,顯然是要繼承劉氏英烈,並發揚光大了。

「大漢……」

御塌上的崇禎喃喃自語,忽然吐出一口血來,手上的報紙梅花點點,隨即昏死了過去。

「太醫!」

昏昏欲睡的太子朱慈烺驚醒了過來,大驚失色之下,大聲喊了起來。

「陛下,你可要撐住啊!」

周皇後坐在塌前,淚流滿面。

自朝廷南遷,崇禎的身體每況愈下,雖沒有油盡燈枯,但也是讓人心憂。

「開封府,宣武.衛城,宣武,果然是宣以武力。王泰,終于如願以償了……」

醒來的崇禎目光呆滯,眼神渙散。

「陛下,這已經是王泰的天下了!你就……認了吧。」

周皇後眼神寂寞,輕聲說了出來。

「認了?」

崇禎臉色更加難看,滿臉的不甘。

「你說的輕巧,大明朝是太祖創立,至今已有近三百年,朕若是認了,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江山代謝,王朝更替,比比皆是,不流血、不受辱,已經是大幸。咱們那麼多兒女,難道也要為大明王朝陪葬嗎?陛下不要忘了,咱們的女兒還跟著王泰,而且有了外孫。你難道要她們母子替咱們受過嗎?」

周皇後的話,讓崇禎眼神迷惘,靠在榻上,一動不動。

王泰有幾十萬虎狼之師,自己有什麼,什麼都沒有。

「光時亨,李邦華他們,都回來了?」

崇禎輕聲一句,是問非問。

「快要到了。不過,應該沒有好消息。」

王泰已經稱帝,李邦華他們,又能怎樣,難道讓王泰退位不成?

周皇後暗暗搖頭。派使者去河南,純粹是多此一舉,反而讓天下人笑話。

「太子,和王泰斗,你有信心嗎?」

看著一旁神態自若的太子朱慈烺,崇禎不由得一怔。

談詩論詞,高朋滿座,整個一富家公子,他能和王泰抗衡?

「爹爹,王泰已經稱帝,你斗不過他,孩兒也一樣。識時務者為俊杰,況且,王泰給足了我大明皇室的臉面。孩兒覺得,沒有必要再爭了!」

「你這個……」

崇禎看著兒子,憤怒至極,眼神痛苦至極。

「高皇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對中國有大功……永久保留大明皇室,南京宮城或北.京紫禁城均可作為皇宮,若有重大事項,可與大漢皇帝磋商,明皇可以行使建議權、警告權,但決定權由六部九卿做出,不過最終也要在明皇的同意權下認可生效……」

太子朱慈烺,卻是興致勃勃,讀起了報紙上的內容來。

他讀完,臉色興奮。

「爹爹,你都听到了,報紙上還列出了大明皇室各人之俸祿,我給你讀一下!」

朱慈烺拿著報紙,自顧自讀了下去,不顧臉色鐵青的崇禎,周皇後想阻止都來不及。

周皇後;10 萬銀元。

袁貴妃;5 萬銀元。

太子朱慈烺;5 萬銀元(太子待遇)。

定王朱慈炯;3 萬銀元(親王待遇)。

永王朱慈炤;3 萬銀元(親王待遇)。

昭仁公主;3 萬銀元(公主待遇)。

另外明確標榜了皇室子女的數量︰

太子一人,親王二人,郡王三人,長公主一人,公主二人。

讀完報紙,這才在崇禎憤怒的眼神中,訕訕放下了報紙。

「陛下……」

周皇後輕聲勸慰,崇禎終于收回了目光。

子不教、父之過,太子柔弱,他這個父親,也是難辭其咎。

「王泰此舉,是拿我大明皇室作幌子,穩定天下人心啊!」

崇禎臉色蒼白,幽幽嘆了出來。

不過,報紙上昭告天下,看來王泰是不會加害大明皇室了。

報紙上沒有說明崇禎的俸祿,一來是為了顧忌崇禎的臉面,另外一方面,也是留下了協商的余地。

「江南人心浮動,王泰要是直接揮兵討伐,說不定好多人都暗暗叫好。如今大明皇室能存活下去,俸米供給優厚,這已經是善果了。」

皇室保全,周皇後是長長松了一口氣。

看看太子朱慈烺,崽賣爺田不心疼的興奮樣子,崇禎一陣心寒。

就太子這樣子,怎麼能和王泰叫板?

「太子,你把王泰變法革新的舉措都讀一遍。」

看崇禎平靜了下來,周皇後這才小心翼翼向太子朱慈烺說道。

「好的,娘!」

朱慈烺連忙點頭,輕聲讀了下去。

第一條,漢皇下詔將開封改稱東京。10 月 1 日改年號為「永興」。

第二條,建立反貪總司,直屬于漢皇,由張煌言擔任第一任總司長。目的是杜絕吏治腐敗、貪污受賄,並頒布律法行之。

第三條,廢除宗室制度,廢除奴籍、賤籍,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官府通過補償形式,收回宗室、豪強鄉宦的俸祿、土地。

第四條,設立工部工商業管理部門;改革土地制度,清丈田畝,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廢除各地設立的關卡;

第五條,統一貨幣,成立國家中央銀行;撤消工商業各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殖產興業。

第五條,任命朱之瑜為教育司司長,擴建大學,大興教育。在原有兩所大學的基礎上,各省至少建立一所大學,作為國家的最高學術和科研機構。頒布教育改革法令—《義務教育法》,發展義務教育。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泰西國家葡萄牙、法國等國留學。

第五條,軍事改革;改革軍隊編制,頒布征兵令,凡年齡達 18 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一般服役 3 年,及預備役 2 年。

第六條,改善各地交通,興建公路。

第七條……

一條條新法讀下來,崇禎臉色越來越難看,青慘慘仿佛要滲出水來。

「新朝新氣象,就任由去王泰折騰了。」

周皇後輕聲開口,試探著崇禎的究竟。

「黃河改道,修建公路,義務教育,廢除宗室特權,清丈田畝,反貪司,服兵役……」

崇禎喃喃自語,並沒有回復周皇後的話語。

「那是留在南京,還是回京師?」

周皇後輕聲說道,不徐不疾。

「你別催我行不行?」

崇禎瞪起了一雙眼楮。

「朕就待在這南京城,好好的惡心一下王泰。他不是想奪取天下嗎,看他怎麼奪取南京?」

崇禎一聲冷笑,眼神猙獰,跟著猛烈咳嗽了起來。

「這又是何必啊?」

周皇後幽幽嘆了口氣。

大勢已去,落日余暉,還不如體面地落幕,何苦為難別人,為難自己。

「大明兩百八十年江山,就這樣斷送在朕的手里,朕不甘啊!」

崇禎臉色煞白,眼神痛苦,低聲咆哮了出來。

「爹爹,不要再固執了,這天下,沒有幾個人眷戀大明王朝了!還是想辦法,保住大明皇室所有人的性命吧!」

崇禎固執己見,一旁的太子朱慈烺卻忍不住,再次急了起來。

他才十九歲,正是大好青春,自然不想早早沒命。

「是保住你的性命吧!」

崇禎不滿地看著兒子,冷冷一笑。

「听說你在秦淮河和一個叫小蝶的歌妓如膠似漆,那女子還有了你的骨肉,是不是?還有一個唱南曲的名妓崔夢君,和你也是情深款款。太子,你是秦淮河畔,大名無人不知,都可以追上前朝的柳三變了。」

太子朱慈烺的臉,立刻紅了起來。

「陛下,太子青春年少,涉世未深,怎麼能抵抗得了外面那些鶯鶯燕燕。等他再歷練歷練,就會好些。」

周皇後趕緊為自己的愛子開月兌。

「慈母多敗兒,你就寵他吧!他再歷練一下,王泰會給他時間嗎?」

崇禎看著妻子,氣不打一處來。

「還有永王和定王,兄弟兩個,一個書呆子,一個懵懵懂懂,只知道奇技婬巧。一群蠢貨,朕的江山,朕的江山……」

見崇禎說的兒子一無是處,評價如此低劣,周皇後忍不住心頭有氣,反駁了回去。

「永王喜歡詩詞歌賦,那是他的喜好。定王喜歡游玩,琢磨火器,有何不好?兩個孩子都是至孝至純,比那些寡廉鮮恥,道德低下的世俗之輩,可是強多了!」

「可他們生在帝王家,就得有皇子皇孫的擔當和本事。詩詞歌賦,奇技婬巧,這些東西能救大明江山嗎?」

崇禎怒火攻心,大聲呵斥妻子。

「爹爹勤政愛民,英明神武,不也是沒能挽救大明朝廷嗎?」

周皇後沉默不言,朱慈烺卻梗著脖子,面紅耳赤說了出來。

「你這個逆子!你……」

崇禎惱羞成怒,還想繼續說話,卻一時語塞,反而又是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陛下!」

「爹爹!」

周皇後和朱慈烺,一起驚叫了出來。

忽然外面亂糟糟一片,似乎還有槍聲響起。

「王承恩,什麼聲音,發生了何事?」

崇禎臉色難看,勉強撐起身子,不耐煩地喊了起來。

「爹爹,我出去看看!」

朱慈烺站起身來,剛要逃離,王承恩匆匆進來,滿臉的恐慌。

「陛下,皇後,太子,有數萬暴民圍攻皇宮,事態危急,請陛下等暫且躲避才是!」

崇禎眼前一黑,再也支撐不住,又暈了過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