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傳教士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第二日一大早,一行人連王府也沒有回,就出了咸陽縣城,過了渭水,一路快馬加鞭,直奔王家莊。

「公子,這一次是不是玩的太大了?」

想起昨天的事情,恍然如夢,王二還是有些惴惴不安。

「我也不想這樣,沒有辦法的事情。」

王泰輕聲說道,言語中也有一絲無奈。

這世道就是這樣,猶如非洲大草原一樣,弱肉強食,天養天擇,況且,他和鄭雄已經是水火不容,完全沒有了退路。

眾人剛過了渭水,官道上一馬縱橫而來,到了眾人跟前停下。

「楊震,你怎麼來了?」

王泰心中一驚,不由得月兌口而出。

「大人,小人帶泥水匠去了南山,匠人們說,水流太急,土石壩築起來之後,土怕是很快會被沖掉。他們讓小人來,特地問一下。」

水流沖刷,土石牆不穩!

王泰沉吟了片刻,心中一動,打馬向前。

「回王家莊!」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有緊緊跟隨

王泰打馬向前,微微有些懊惱。只顧著想要造槍造炮,卻把最基本的一些事情給忽略掉了。

土水泥,便是超越時代的建築材料。

1813年,法國土木技師畢加發現,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為後來水泥的發明提供了借鑒。

1824年,英國建築工人約瑟夫?阿斯譜丁用石灰石和粘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在類似于燒石灰的立窯內煆燒成熟料,再經磨細制成水泥,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

石灰石和粘土碾成的粉末經過煆燒,和冶煉剩下的礦渣混合,用石碾磨細,在拌料中加入石膏粉,就是性能良好的土水泥。

書房中,王泰仔細交代,邊說邊寫,楊震頻頻點頭。

「楊震,看來,你得在山上住一陣子了。」

「公子放心就是,小人不辦成此事,絕不回來見公子!」

楊震信誓旦旦,點頭答應。

王泰哈哈一笑,指著楊震。

「楊震,你是個老實人,跟著王二,也學的油嘴滑舌。」

楊震臉上一紅,訕訕而笑。

「這件事是大事,你要放在心上,而且還要記得配方保密! 辦好了,本公子包你一門親事。」

楊震拿著王泰畫寫的紙張離開,王泰剛要休息一下,家丁進來稟報,說是大門外有一個傳教士求見王泰。

「出去看看!」

王泰心中一動,立刻站了起來。

還沒有到大門前,遠遠看見,莊門前一個黑袍人,正在和莊丁說著什麼。

「公子,你可來了。這個洋教士找你,說是有事和你當面交談。」

看到王泰,金發碧眼的黑袍教士上來,輕輕鞠了一躬。

「王泰,你好,我叫魯昭,是來自葡萄牙的傳教士,是你的伯父王徵讓我來的。他說了,你想造火器,可以幫我傳教,是也不是?」

王泰一陣恍惚,一句「好肚油肚」差點月兌口而出。

這幾天還在擔心火器的鑄造,這剛一回來,就有洋人上門,這真應了那句話。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神父,我就是王泰,咱們里面說話。」

王泰伸出手去,來了一個西方的見面禮。盡管他不知道,握手禮是不是在這個時代的歐羅巴流行。

坐在大堂上的魯昭,此時在品茶的同時,也是好奇地打量著眼前的王泰。

作為在大明傳教的天主教信徒,魯昭可不願他們在中國苦心經營的傳教事業,因大明的戰亂而功虧一簣,幾十年心血付之一炬。

秉承先賢利瑪竇所提倡的利用自然科學來為傳教事業「開道」,必須與朝廷官員,尤其是大明皇帝建立親密私人關系,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就像這王泰,雖然只是一個地方上的鄉兵練總,也不影響他來協助其鑄造火器,借以傳教。

借助他在中國傳教的經歷,魯昭知道,在學識淵博的高層官員之中,傳教比較容易,但在文化程度低,思想相對封閉的底層百姓當中,則是步履艱難。

借助王泰是一種思路,誰讓他這個大善人養活了如此多的流民。而這些流民,都是他天主教的潛在信徒。

此外,他還有一個任務,遵循中國天主教會會長陽瑪諾的叮囑,他要將王泰這位大明最優秀的「大科學家」,發展入教。

「神父,傳教之事,在下會盡力而為。」

看著對面學問淵博的傳教士,莫名地,王泰想起了渭水岸邊那些蓬頭垢面、光著玩耍的流民孩子,心里立刻生成了一種念頭。

「神父,除了幫助在下鑄造火器之外,在下還想求神父擔任教師一職,向中國的孩子們傳授泰西的自然科學知識。」

王泰話音剛落,魯昭心里一驚,手里的茶杯差點掉到地上。

「你是說,要讓我擔……任中國孩……子的老……師?」

相對于普通民間的百姓,能向年幼的孩子們傳教,這樣的誘惑自然要大得多。

「神父,絕無虛言。」

王泰點了點頭,笑道:「在下可以幫助你在咸陽建立一所教會學校,以幫助你教課。除此之外,還提供相應的資金,以便你購進圖書,及招聘其他教師等事。」

王泰倒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有據可依。

歷史上,這些來明朝,到東方傳教的傳教士們,個個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家,放在後世,那都是世界知名學者,科學界的名人。

17世紀,西方自然科學已經趨向于實驗論,涌現出了伽利略、牛頓這樣的大家,向著近代自然科學發展。而東方雖在積極探索,李時珍、宋應星等也是同時代的大家,但和西方相比,東方世界專注于感性和經驗成果,已是遜色不少。

是否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這正是傳統科學和近代自然科學的區別。隨著明清鼎革,這種希望的火花,徹底被淹沒了。

泰西傳教士湯若望為謀取天主教在大明各省的合法地位,奏請崇禎皇帝賜「欽褒天學」四字,制匾分送各地天主堂懸掛,此事已經得到皇帝親肯。

皇帝親書,傳教已是合法之事,王泰又何樂而不為,反而,他更願意雇用這些傳教士,開啟民智,讓中華文明繼續。

魯昭不可思議地看著王泰,說話也變得結結巴巴。

「王……泰,學校有……多大,招收多……少學生?」

「初期的學校會有二三十畝地、一萬五千平方米左右,學生嗎,最少也有上千人。」

「上……千人!」

魯昭額頭汗水密布,心頭  直跳。

建立教會學校,招收學生,這可是開創了傳教士在中國的先河。這樣的豐功偉績,一旦傳回歐洲,他可不就是萬人敬仰那樣簡單,在神教中的地位,只怕會不可估量。

在東方大國傳教授業,想想以後的宏光偉業,不由得他浮想聯翩,熱血沸騰。

原以為王徵給他的只不過是件尋常的苦差事,誰知竟然有如此的際遇。

「這……需要我計算一下,需要多少教師。我需要寫一封信給陽瑪諾,也會親自寫一封信去濠鏡,向天主教會通報此事。」

濠鏡就是澳門,中國天主教教會的所在地,西方傳教士到中國內地,都由此地中轉。

「這樣也好,我這邊先準備建學校,招募學生。」

王泰微微笑道:「等在下站穩了腳跟,也可以幫你們建立教堂,幫你們在百姓間傳播福音。」

幫傳教士傳教是假,最重要的是通過他們,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這才是和他們合作的根本。建教會學校的根本,是培養有知識的下一代,而不是什麼教徒。

「那我就多謝你了。」

魯昭滿面笑容,心頭雄心勃勃。通過建教會學校,向中國人宣傳西方的文明,傳播主的福音,最終讓他們接受天主教。

看來,自己是得好好籌劃一下了。

「師父,我想問一下,鑄造火器,你有怎樣的看法?」

「火器,首先必須有優良的火銃兵。」

魯昭顯然是經常鑄造火器,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歐羅巴的火銃兵,現在縱深是5行,經過嚴格訓練的火銃手,只需要三人輪流裝彈即可保持不間斷的射擊。隨著火銃的威力越來越大,長矛兵逐漸變得可有可無,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低。」

「那要是達到三人輪流裝彈保持不間斷的射擊呢?」

魯昭話音剛落,王泰已經接上了話頭。

「三人輪流裝彈連續射擊?」

魯昭吃了一驚,又結結巴巴了起來。

「這樣一來,就要……加快裝填彈藥,除非是燧發……火銃。可是……」

燧發火銃雖然已經發明,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也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于大量生產。但是在歐羅巴,自從法國皇帝亨利四世被人刺殺,燧發火銃裝備部隊的進程,就停滯了下來。

而法國將領反對裝備燧發火銃的理由,竟然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點燃火藥。

「沒有可是,這是厲聲的潮流,誰也不能阻擋。」

王泰拔出了腰間的手銃,遞給了魯昭。

「神父,我想要的,就是這種撞擊式燧發火銃,大約一米五六,前方裝上刺刀,大量裝于軍中,取代長槍手。」

歐洲人發明了燧發火銃,卻要在17世紀中葉,軍隊才開始裝備燧發火銃。更讓人震驚的是,燧發火銃裝備軍隊後,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用到1848年,才隨著金屬子彈的出現,壽終正寢。

「刺刀……」

魯昭拿著手銃,低頭沉思了起來。

「為了加快裝填彈藥,使用浸油的紙片包著彈丸和火藥,使用時,咬破紙片,一半火藥倒入火藥池,另外一半裝入膛口,可以減少摩擦,起到閉氣作用,射擊精度提高,射程也會隨之增加。」

魯昭目瞪口呆。這些個裝填彈藥方法,他真是聞所未聞,先前的輕視,也消失的干干淨淨。

「王泰,你不愧是位火器大家呀!」

魯昭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王泰臉上微微一紅。這些爛梗,他還不是拾人牙慧,後知後覺。

「王泰,那這火炮……」

「神父,我要的是容易攜帶的小炮,三五百斤,便于野戰。」

這樣的火炮,為的是迎合將來的戰事,可以說,主要是為了關外的那頭猛獸。

當然,也包括勢力日益壯大的流寇。

想起歷史上的葡萄牙雇佣軍,王泰不由得心中一動。

「神父可認識一些在中國、或在濠鏡的泰西軍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