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親自上陣

作者︰創里有作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作為陳耀華當初的四位助手之一,田海濤其實只是周玉明和許巍後面的跟班,因為他不願意拋頭露面,處處依靠兩位師兄,結果,真正得到鍛煉的是周玉明和許巍,也許現在當了生產基地倉儲主任的唐建林也比他強。在陳耀華身邊工作好幾年,田海濤除了科研能力得到一定提升,無論工業化試驗的經驗積累,還是實驗室管理水平都有一定差距。

作為課題負責人,在試驗條件還未穩定的情況下,連自己都心里沒底,就抽身離開試驗一線,起碼說明工作浮躁,不僅如此,中途更換試驗操作人員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做好工作交接,否則,容易出現前後操作條件不一致的情況,田海濤不注重這些細節,說明管理不到位。

找到原因後,田海濤課題組重新投入工業化試驗,但試驗得到的產品,各項性能指標始終不穩定,這可是個大問題,如果產品質量不穩定,這項技術就沒有多大實用價值。

知道情況後,陳耀華非常重視,他立即召集田海濤和周玉明查找原因,尋求對策。

田海濤一籌莫展,對話主要在陳耀華和周玉明之間展開,「這種情況還從來沒遇到過,要麼性能過關,要麼根本不行,樣品性能怎麼會不穩定呢?」周玉明非常納悶。

陳耀華也很困惑,「如果根本得不到合格產品,問題倒好辦,大不了推到重來,像這種情況,某些批次合格,某些批次又不合格,要查清原因,就有點費勁了。」

「在原料不變的情況下,既然有合格產品,說明現有工藝技術是合理的,只是重復性差一些。重復性差,有多種原因,既有可能是技術本身存在某種不足,也有可能是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班組之間操作條件控制精度不一致,或者操作手法不一樣等等。」周玉明分析道。

經過一番思考,陳耀華決定親自上陣,「我同意玉明的觀點,造成目前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大可能是操作上出了問題,因為小試階段要求不嚴,到了工業化試驗的大裝置上,問題被放大了。為了驗證這一猜測,當然主要還是為了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海濤,從明天開始,咱倆分別盯一個班組,直到發現問題為止。」

「這,主任,怎麼能讓你下班組呢?」田海濤非常過意不去。

「我又不是七老八十的老頭,下班組怎麼啦?放心吧,干活的勁頭不比你差。」

周玉明也不同意老陳的決定,「主任,我不懷疑你干活的勁頭,但你既是521工程總指揮,又兼任TSM研究室主任,還帶著一個課題,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再下班組干活,即使鐵人也容易出故障。要不這樣吧,我跟海濤每人盯一個班組,看看能不能找到存在的問題。」

「玉明,你也不輕松呀!除了521工程辦公室的日常工作,你帶的課題正在準備產業化大生產,同樣離不開你,還是我跟海濤頂崗吧。」這不是客套,因為周玉明小組負責的課題,其產業化進程關系到現有原料生產線的搬遷進度,陳耀華不希望其受到干擾。

「我承認手頭的工作也不輕松,但所有工作都在按計劃往前推進,只是521工程辦公室的臨時事務不好預測,但也並非沒有辦法,真要接到什麼通知或上級指示,大不了我讓辦公室工作人員給我送到崗位上,照樣可以處理。你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哪項工作都很重要,有些事情甚至需要你親自出面,讓你頂崗實在不合適。另外,好歹我還比你小好幾歲呢,即使累點身體也吃得消。」周玉明坦承道。

這樣的場景讓田海濤非常尷尬,他負責的課題,自己沒法收場,卻讓領導和師兄為其擦,對于一名科技人員,尤其是本應獨當一面的科技人員,無疑是恥辱。

田海濤本來就是個自尊心極強,且心胸不太寬廣的人,要不是自己萬般無奈,實在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接受陳耀華和周玉明的援助。記得在小試階段他遇到技術難題,還是他主動向領導和師兄請教,陳耀華和周玉明給他的建議,確實幫他解決了技術難題,但試驗結束後,田海濤遲遲不肯公布試驗結果,因為他覺得別人幫他解決問題,讓他很沒面子。

目前這種局面,陳耀華三天兩頭打听試驗進展,因為工業化試驗關系到521工程的全局,田海濤想瞞也瞞不住,他只得把情況向陳耀華如實匯報。

但是,田海濤確實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陳耀華覺得自己再不親自上陣,田海濤小組負責的課題就會被耽誤,那將辜負上級機構的殷切希望。

田海濤小組負責的課題,是研制一種工業生產和國防建設急需的耐高溫高壓的高強度特種TSM材料,該課題的意義不言而喻,當初把該課題交給田海濤最先開展試驗研究,陳耀華覺得田海濤沒有其他職務,專職搞科研,應該第一個取得成功。

沒想到田海濤的科研和管理能力,都跟陳耀華的想象有一段距離,不僅實驗室管理不到位,小試做的也不仔細,很多試驗結果都沒能得到應有的重復,而且主持大型試驗的經驗更是聊勝于無,在陳耀華的幫助下,好不容易建成了工業化試驗裝置,但迄今開展的部分試驗,取得的結果令人失望。

作為TSM研究室主任,陳耀華不能任由這種局面持續下去,為了盡快幫助田海濤項目組完成工業化試驗,他決定親自參與到工業化試驗中。

見陳耀華要親自上陣,最得力的助手周玉明豈能袖手旁觀?盡管周玉明本身也是身兼數職,但他堅持自己的主張,「主任,如果在技術上你信得過我,就讓我幫海濤盯幾個班,你抽時間過來看看就行了。」

無論技術還是管理方面,周玉明都是陳耀華最信得過的人,他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陳耀華沒法再說什麼了,「好吧,你跟海濤各盯一個班,白天我也抽時間常過來看看,如果你那邊的工作需要你回去,我可以隨時頂上來,千萬不能耽誤你們的工作。」

「你就放心吧,辦公室的工作可以隨時處理,我們課題的產業化準備工作,目前正在設計階段,需要我做的只是圖紙審核,不過這段時間草圖應該還出不來,即使哪天需要我審圖,我也可以下班後拿回家處理。」

三人又討論了一些技術細節,第二天,田海濤和周玉明深入班組,直接頂崗,親自參與到工業化試驗中。

周玉明不動聲色,他讓當班職工跟往常一樣操作,他在旁邊仔細觀察,當操作工把引發劑隨原料一次性加入設備,待合成反應正式開始之後,溫度確實不好控制,大多數時候即使將冷媒介質流量開到最大,反應溫度也要比工藝規定指標高出十到二十度。在此條件下得到的試驗樣品,經性能檢測發現,強度沒有問題,但柔韌度很差,非常易碎,基本沒有使用價值,可以判定為廢品。

「這種引發劑的加入方式,你們是跟誰學的?」周玉明跟班組里的幾名員工都很熟悉,因為他們以前都是陳耀華領導的材料合成課題組的同事。

「周主任,這還用問嗎?我們當然是跟田組長學的,他讓我們這麼操作。」

「既然溫度不好控制,你們想沒想過改變一下加料方式?我記得以前在材料合成課題組,咱們就是這麼做的。」

「周主任,你這問題應該田組長回答,我們只是一般操作工,哪有資格想這種問題呀!再說,這里面一定有科學道理,我們根本就不懂,他讓我們怎麼操作,我們就怎麼做。」

「溫度不好控制,顯然是引發劑局部濃度過高造成的,如果把一次性加入改為分批多次加入,這個問題或許就能得到解決。」周玉明若有所思,自言自語地說。

「哎喲,分批多次加入,操作過程多麻煩呀!」一位職工听到後,馬上表示抵觸。

「既想解決問題,又怕麻煩,哪有這樣的好事?科研工作的目的是什麼?是把科研項目搞成功!衡量科研項目是否成功的標志是什麼?是看最終能否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而不是看過程的簡單或者復雜。」周玉明板起面孔說話,他現在也有教訓人的資格。

盡管當班班長也嫌麻煩,因為周玉明身份比較特殊,他只能照辦,「周主任,分批多次添加引發劑,你這思路也許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現有設備恐怕做不到啊!」

「是啊,我也考慮到這個問題,畢竟設備里面是二三百度的高溫,中途往里添加原料,需要在加料口做些改進,這項工作我來做,你幫我做點準備就可以了。」周玉明當即開了一個單子,上面寫了幾樣工具和需要的材料。

生產基地早已成立了檢修班,周玉明提出的工具和材料在檢修班都能借到,做好準備後,他只用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對設備加料口實施了一次小規模技術改造,增加了一只小型容器和一根平衡管,再次投料時,這個小設備被利用上了。

這次投料將引發劑分三批加入,第一批只加了百分之四十的引發劑,正式反應開始後,待溫度基本穩定下來,再補加百分之四十,反應結束前一小時,將剩余百分之二十的引發劑加入。

本次試驗過程中,不僅溫度平穩,很容易將其控制在規定範圍,而且得到的樣品經過檢測,幾項性能指標非常理想。

田海濤的班組接班後,不明白周玉明在設備上增加的管路和容器有什麼用途,他們繼續按照老套路進行試驗,結果只是對不當操作方式的無效重復。

消息很快傳到了陳耀華耳朵里,他抽時間來到試驗車間,對設備上增加的管路和容器進行了查看和分析,對當班職工說︰「利用增加的這點設備,可以實施分批多次加料,這是個聰明的辦法。」

等到周玉明所在的班組接班後,陳耀華跟周玉明探討了相關問題,「你利用分批多次加料的方式,對溫度的控制效果怎麼樣?」

「該課題工業化試驗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就是溫度不好控制嗎?我認為造成溫度失控的原因,是引發劑局部濃度過高,增加這根管子和這台小型容器的目的,主要是讓引發劑分批多次加入,相當于對其進行稀釋。從試驗情況看,效果相當不錯,這是上一批樣品的檢測結果,主任請過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