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撥雲見日

作者︰醫用口罩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謝東樹院士笑著問道︰「趙院長,你有什麼看法?」

趙培儒笑道︰「我和韋主任看法差不多,對腫瘤位置過低,確實可以用便于解剖的方式來處理。」

「只不過,可以多加一步,用雙吻合器和月復腔鏡器械切割縫合器,來進一步便于腫瘤解剖。」

他這話一說,謝東樹院士的眼眸便是一亮。

這個思路,就比剛才的方案完善多了。

「其他的呢,還有嗎?」

趙培儒沒有直接回答謝東樹院士的問題,而是在自己身前的電腦上,點擊了幾下。

隨後,電腦旁邊的打印機,滑了兩張紙出來。

趙培儒把剛滑出來,還帶有一點溫度的a4紙,遞給謝東樹院士。

「謝院士,這是我剛寫的,關于解決患者所有問題的解答,以及我對幾個難題彼此牽連的考量。」

這兩張a4紙上的內容,明顯是趙培儒在謝院士來之前,就已經在電腦上寫好的。

謝東樹院士接過來,目光卻是沒離開過趙培儒的眼楮,確認道︰」所有問題?」

趙培儒點頭笑道︰「對,所有問題。」

謝東樹院士心里一動,目光這才落到這兩張a4紙上面。

紙上,先是羅列出了六大難題內容。更個難題之後,更是有著詳細的解決辦法。

解決過度肥胖、組織肥厚、盆腔狹小的辦法︰用直腸遠切緣內荷包吻合技術,置入吻合器于托結腸端端吻合……

解決動脈硬化,血供欠缺的辦法︰將升結腸翻轉,和直腸吻合,外露直腸遠側切緣來增加血供……

這兩張a4紙上,每個問題都做出了詳細的解答,都有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並且在解決辦法之後,還羅列了這種解決辦法和其他難題之間的牽連考量。

謝東樹院士越看,越是心情激蕩!

好詳細!

這里面的解決辦法,有些連他都沒想到。

謝東樹院士邊看邊想,也在通過自己的學識、經驗、來驗證這些辦法的可行性以及牽連矛盾性。

不知不覺,大半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張主任緊張的看看手表,很想提醒謝東樹院士。

他也不知道謝院士在看什麼,但他知道,如果謝院士再不給出治療意見,時間就要到了。

到時候,謝院士一走,這里只剩下趙培儒和韋宏兵,面對這例復雜困難病人,該怎麼辦?

「謝院士……」張主任最終還是提醒道︰「已經到十二點了,您快要該去開研討會了。」

謝東樹院士這才意猶未盡的,目光緩緩離開兩張a4紙,眼眸中閃過欣賞,贊嘆之色。

他贊嘆的搖著頭︰「趙培儒院長,你能在短時間內,想出這麼精妙的解決辦法,著實厲害啊!「

「這例病人,按照你的這套治療方案來做,完全沒有問題!」

「小韋,你就留下來,跟著趙院長好好學習,這兩張a4紙上的東西,足夠你仔細琢磨幾個月了。」

韋宏兵心里一驚,這位趙培儒,已經把所有解決辦法,和整個治療方案,都寫出來了?

他看到謝院士的那贊賞的目光,心靈深處忽然咯 一下。

他意識到了什麼。

他其實在之前,也隱約的察覺到了,這次謝院士帶他過來,可不僅是治療這一例病人。而還有另外一件事,就是把他舉薦給張主任,擔任「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的新委員。

而現在,謝院士看趙培儒的這種目光……

韋宏兵一下就明白,他懸了,趙培儒的機會更大了。

他盡力的想做什麼補救措施,可他明白,眼前這例病患的診治,很可能就是謝院士給他的最後一次考驗了,如果他表現的不如趙培儒優秀,他和這個「委員「位置,就漸行漸遠了。

可即便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什麼新的想法,僵在這里。

「看樣子,這位趙培儒院長,在那兩張a4紙上,已經寫出了這六個大難題的全部解決方案了……」

「那兩張紙上,到底寫了什麼?」此刻的韋宏兵,對那兩張紙特別好奇。

恨不能從謝院士的手里奪過來,自己大飽眼福,好好看看。

「張主任。」

謝東樹院士笑道︰「這個案例交給趙培儒院長,你完全可以放心。」

「另外,今天的事,我也會向其他幾位委員反映,關于第七個委員位置的事,你可以重點考慮考慮考慮趙培儒院長。」

張主任听了這話,也反應過來。

看來趙培儒院長提出的治療方案,獲得了謝院士的肯定。他心里一喜,只要能解決難題就好。

「好,那這例患者,就拜托趙院長了。謝院士,我去送送你……」

張主任和謝院士離開後。

韋宏兵主任、以及地譚醫院的陳藝鴻等人,全都目光灼灼的盯向趙培儒手中的那兩張a4紙,如同饑餓的冒著綠光的狼一般。

能獲得謝院士如此高褒獎的內容,太勾引他們的好奇心了!

尤其是韋宏兵,他此刻也不再糾結「委員」位置了,他只想知道那些錯綜復雜的大難題,到底該怎麼解決。

「趙院長。「韋宏兵自告奮勇,申請道︰「我想做你的助手,行嗎?「

趙培儒笑道︰「行啊。」他把手中的兩張a4紙遞給韋宏兵︰「你先看看這些方案,看看有什麼疑問。「

韋宏兵立即接過去,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旁邊,陳藝鴻等地譚醫院的眾人,眼楮都瞪圓了,

這就把紙搶走了?

陳藝鴻︰「咳咳,趙院長,我也想申請你的助手。」

趙培儒笑道︰「行,韋主任做一助,你來做二助。」

這兩個人,都是老資歷的資深專家,一個是長期跟隨謝東樹院士的老專家,一個是京都地譚醫院的科主任,放在外面,那都是一號難求的專家號,給自己當個助手,綽綽有余了。

他在電腦上一點,又打印出了兩張a4紙,「你也看看方案,有什麼問題,及早提出來。」

陳藝鴻立馬兩手接過,這一看,便是眼前一亮!

第一條解決方案,就讓他有種撥雲見日之感!難怪得到了謝東樹院士如此高的褒獎!

他喜滋滋的繼續看下去。

而趙培儒則又坐在電腦前,寫起了完整詳細的細化治療方案。

韋宏兵和陳藝鴻兩人,已經完全沉浸在了「解決辦法」當中。

「用翻轉結腸,和直腸吻合的方式,來靠結腸中動脈、降結腸遠側血供,以及翻轉結腸後直腸動脈血供的方式,來彌補供血的不足……」

「以7號絲線沿直腸遠切緣做穩固的內荷包縫合,置入吻合器的方式,來解決盆腔狹小,腫瘤巨大,極度肥厚的問題……」

「太妙了,這點子太妙了!」

兩個人看的頭皮發麻,心髒巨震!

他們此刻終于明白,剛才謝東樹院士為何會看的如此入迷,以至于連時間都差點忘了。

這幾種解決方案,仿佛自帶一種魔力,以極為精妙的方式,把六大難題一一剖析開,解決掉,解決的辦法極其精巧!

終于,一個小時後,兩個人逐漸從沉浸中清醒過來。

而兩個人耳邊,也傳來一陣快速敲擊鍵盤的聲音。

兩人抬頭一看,只見趙培儒雙手飛快的在鍵盤上,寫著什麼。

「趙院長這是在寫……治療方案?」

陳藝鴻問旁邊的人道︰「趙院長這寫了多久了?」

「自從你們開始看,趙院長就一直在寫,中間沒停過。」旁邊人連忙回道。

「寫了這麼久?」難怪他剛才,在看那兩張a4紙時,耳邊一直隱隱約約的听到有鍵盤快速敲擊的聲音。

陳藝鴻心里一驚,如果只是寫初步治療方案,那寫個幾百字也就夠了。那麼,趙培儒這是在寫……

陳藝鴻和韋宏兵兩人,都把腦袋湊過去,在趙培儒背後看他寫的東西。

「是細化治療方案!」

兩人震驚的對視一眼!

這就從初步治療方案,到「細化方案」了?

趙院長這腦子,轉得這麼快的嗎?

他們兩個遠都是老資歷,老專家了。可他們在有了初步方案之後,還得至少半天時間,五六個小時,才能逐步琢磨出細化方案來。

細化方案這種東西,極其消耗精力,需要以總體方案為框架,結合病人的所有病情癥狀,以及將所有構想出的攻克難題的辦法融入進去。

尤其是對這種集合六大難題的病人,這細化方案尤其需要慎重再三。前後考量,反復修改琢磨……

這是一件極其消化精力和時間的大工程!

可趙培儒,卻能在剛構想出攻克難題解決辦法之後,立即就動手去寫細化方案。

兩人在趙培儒背後看了一陣,更是驚駭的發現,趙培儒寫出來的細化方案,已經相當成熟,相當完善。

就像是雕刻一條龍,別人都是先整體雕個形狀,然後逐步刻畫細節。最終打磨,很多遍之後,這條龍才能雕刻出來。

而趙培儒,卻是在第一遍,就直接奔著最終的成品去了,從上到下,直接從一根原木,變成了一條栩栩如生的龍!

這種功底……

「趙院長肯定是已經在腦海里打好草稿,然後在腦子里不斷琢磨、修改。最終呈現出來,才能做到這樣一遍過。」

「這顆大腦,真令人羨慕啊。」

兩人自詡都沒這麼聰明的、記憶力超群的大腦。

這時,趙培儒那雙快速敲擊鍵盤的手,終于停了下來。

 里啪啦的聲音停下後,打印機的滋滋聲再次響起。

「這是細化治療方案,你們先看。」

這話一說,兩人又是連忙接過,津津有味的捧著,看了起來。

……

一天後,到了手術時間。

趙培儒帶著陳藝鴻、韋宏兵兩人,進入手術室。

先硬膜外麻醉,進行右半結腸的游離、切除,選用27號口徑的吻合器,從橫結腸遠端伸入吻合器,對回腸、橫結腸端進行吻合。

檢查吻合口無出血後,再以40毫米的閉合器,閉合橫結腸斷端。

韋宏兵和陳藝鴻兩人,一邊做,一邊匯報情況。

「腸管無扭曲,系膜間隙封閉性好。」

「已經將橫結腸大網膜固定在吻合口附近。」

「血管活動性出血,做好8字縫合,胃結腸韌帶和結締組織填塞縫合。」

「檢查無出血點。」

隨著兩人一聲聲的匯報著情況,這台手術的走向,逐漸清晰明朗起來。

六大難題,也在術中被一一克服、解決。

「呼!」

陳藝鴻雙手舉著,看著眼前已經被縫合完畢的創口,又看了眼病人的各項監護儀器,長長的舒了口氣。

這台復雜、困難、難題匯聚于一身的手術,差不多做完了!

整台手術做下來,預料中的「打一場艱難戰役」的感覺,並沒有發生。

反而就像是……做了一台稀松平常的手術似地。

陳藝鴻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趙培儒。

是趙培儒術前的充分準備,降低了這台手術的難度。是趙培儒事先想出的各種技巧如「巧用兒童鉗」、「長彎血鉗」等辦法,靈活克服了難題。更是趙培儒那術中的精妙操作,和將一切意外情況都化為須有的高精度掌控,才讓這台手術變得簡單。

韋宏兵主任,做完這台手術後,心里也感慨萬千。他在這台手術中的收獲,和在跟隨謝東樹院士時,完全不同。

有種全新的感覺。

「這台手術的收獲,確實足夠我反復咀嚼幾個月了。」

「另外……我可能是跟隨謝院士時間太久了,反而遲遲都沒有學到新東西,遲遲沒什麼進步了,每天都像是在完成重復性的工作,像個機器人一樣。」

「可在趙培儒院長這里,一切都很新鮮,個人風格不同,解題思路不同,治療方案不同,連操作流程都不同。」

「我已經五六年,都感覺沒什麼進步了,可今天,突然感覺一下子學到了好多,比在之前的五六年加起來,都要多得多……」

「或許,我也該做出一些改變。」

他心里忽然涌出個念頭,這次之後,他想去找謝東樹院士申請,看能不能月兌離團隊一段時間,自己想跟隨趙培儒學習一段時間。

謝東樹院士曾說過,他將來是有「工程院院士」之姿的。

可在那之前,他必須得學到更多的東西,經歷更多才行。

或許,眼前的這位趙院長,就是他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