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活化石”級大佬

作者︰醫用口罩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縣區年輕醫生小李,嘴里不停的重復著趙培儒剛才那幾句話。

「用生長抑素,進行藥物性腸胃減壓,緩解梗阻,減除腸壁水腫……對呀,這些都應該成為搶救患者的術前準備部分。」

他激動的看向趙培儒。

他的理論,終于被人認可了!

尤其對方還是鼎鼎大名的趙培儒,  剛剛在巨結腸領域,拿下「四個一批」國家項目基金的大佬!

甚至不僅是被認可,大佬還在他的理論基礎上,又增添了一筆!

這種被認同、被重視的感覺,讓年輕醫生小李心里激動萬分。

康泰醫院的大外科主任,最終拍板道︰「就按趙院長說的去做術前準備。縣二院的小李,你負責給病人做術前準備工作,  急診科的鄧主任配合你。」

「好!我一定不辜負領導們的信任。」

他向趙培儒深深的鞠了一躬。

他這次能被重視,全靠趙培儒的開口,這個恩情,他能記一輩子。

小李深吸了口氣,眼眸中是抑制不住的激動。

他這次如果表現好了,那等回了縣區醫院,就是一次重大表現立功機會。

……

康泰醫院,院長辦公室。

院長等院領導,上來輪流和趙培儒握了手。

院長笑呵呵的道︰「趙院長,听說您在指導了巨結腸手術出來後,又在急診科門口,指導了我們的一台搶救手術的術前準備工作。」

「這說明,我們急診科的搶救手術,也同樣存在不足啊!」

他請求道︰「您看……能不能也指點一下我們這台搶救手術?」

趙培儒︰「客氣了,指點談不上,結腸腫瘤伴急性梗阻這類搶救病人,在全國很多醫院的急診科,其實都存在這種術前準備不足的問題。」

「一味求快,  求搶救時效,這不是個性問題,  而是共性問題。」

院長等院領導們,連連點頭稱是。

趙培儒︰「我也正想看看,做好充分術前準備後,這種手術的結果會有多大改變。」

院領導們心里頓時一喜。只要趙培儒願意留下來,那就是好事。

這種級別的大佬,只要能多停留半天都是好的,說不定隨便指點下面人幾句,就能成為某診斷治療的關鍵要點。

兩小時後,眾人準時來到手術室上的觀摩室。

下面,急診科的鄧主任負責主刀帶隊。

上面,趙培儒、院領導、以及縣區的年輕醫生小李觀摩。

小李有些忐忑,腦子里一遍遍的過著自己剛才主持的「術前準備工作「,生怕錯漏了什麼,導致影響到這台手術的效果。

下面,手術開始。

鄧主任行腸道灌洗和切除吻合手術,當游離到病變腸段,將病變結腸完全暴露出來時……

只看了一眼,  鄧主任心里就是大喜!

果然,  腸壁水腫大大減輕!梗阻也有所緩解,這讓他們的手術搶救難度,一下就降低了一個層次!

鄧主任抬頭看了上方一眼,和趙培儒等人點了點頭。

本來一台稍有難度的手術,因此而一下子變得簡單無比。

這台手術,出奇的順利,一點術中意外都沒發生。

等手術結束,眾人匯聚在手術室外。

急診科鄧主任佩服道︰「趙院長,您說得對,還有小李,多謝你的提議!這種病人,確實不應該急著搶救,有了充分必要的術前準備後,病人的疼痛感降低,這台手術的難度也大為降低。」

「整台手術做下來,實在是太輕松了!」

「和之前的這類型手術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完全不同!」

就像是把「困難」難度,調成了「簡單」難度,這做起來,自然就游刃有余,心情放松了。

康泰醫院的院領導忽然看向縣二院年輕醫生小李︰「你在你們醫院,是跟著張及明吧?你是哪年考進去的?」

小李連忙點頭道,「張主任是我們科主任。」

他臉色有些泛紅,道︰「我不是考進去的,我是合同工。」

康泰醫院院領導笑道︰「不如來我們醫院吧,來了後跟著消化科的劉主任。」

小李頓時狂喜!

他當然願意!

同樣是合同工,可在康泰醫院這種省級一流的大醫院,無論是工資還是前途,都要比縣醫院高上許多!

而且,消化科的劉主任,可是業界資深大佬,從他身上,必然能學到更多知識。

趙培儒微笑著看著這一幕。

努力的人,應該得到回報。

……

康泰醫院的事結束後,趙培儒正打算回江南省,卻又接到了秦明輝院士打來的電話。

「秦院士?」

那頭,秦明輝院士笑著先和趙培儒問好、寒暄了幾句。

隨後步入正題道︰」我有個老朋友,廖慶儀院士,正在做一個項目,里面的某個難關,涉及到門靜脈高壓,你能不能幫得上忙?」

廖慶儀院士?

趙培儒一听這個名字,心里便是一動!

這位廖慶儀院士,可以說是消化科領域里的「腸道活化石「!其89歲的高齡,經歷了消化科的許多國內醫學基礎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從是消化科領域里當之無愧的no‧1。

更關鍵的是,趙培儒的這條任務鏈,最終是要加入「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的。

而這位廖慶儀院士,正是其中的七位委員之一,也更是七位委員之首,份量最重。

趙培儒想要完成這條任務鏈,就得和這些消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們搞好關系。

這幾位委員,雖說沒有直接任命權,但卻有否決權。

之後,他從秦明輝院士手里,拿到了廖慶儀院士的手機號。

給對方撥打過去後,廖慶儀也明確爽朗的表示,他目前做的結腸腫瘤項目,其中一項涉及到「結腸腫瘤伴門靜脈高壓」,這一難關較難攻克。

廖慶儀團隊里的小組已經攻克許久,卻是遲遲攻克不下來,需要請一位同時精通兩個細分領域的外援。

正是和秦明輝院士打听到趙培儒在結腸領域,和肝門靜脈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廖慶儀這才請秦院士幫忙牽線搭橋。

趙培儒一口答應下來。

「這次去幫忙……」

谷妶

「或許,我還能順帶完成一項任務。」

趙培儒看向腦海中的任務鏈。

任務一︰在高難度結腸腫瘤手術中展現您的實力。(未完成)。

任務二︰將一種技術引入拓展到結腸腫瘤領域。(未完成)。

這兩條任務,到時或許能選一條完成。

……

趙培儒買了第二天的飛機票。

又在湘省逛了一天,領略了一下湘省的風土人情,景點美景。

隨後,趙培儒直飛南都。

很快,便抵達了廖慶儀院士的團隊所在地,南都鐵路醫院。

來到鐵路醫院,見到了這位89歲的老爺子。對方的精神頭雖然還算不錯,但身體狀況,明顯下滑的比較嚴重。

廖慶儀院士長著一副喜人的臉,熱情的接待了趙培儒。

「趙院長,我就開門見山了啊,我這身體狀態,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個月了,我也就不和你多說客廢話了,咱們直接說工作。」

他快人快語道︰「我昨天給你打電話後,我團隊里的‘門靜脈高壓’課題組負責人侯昌,就給我提了個點子,你看行不行。」

他用座機撥了個四位數的內部號碼。很快,一個和趙培儒差不多歲數的侯昌組長,走了進來。

侯昌組長也是個雷厲風行的風格,似乎跟在廖慶儀手下的人,都沾染上了這種風格。他手里拿著平板,道︰「趙院長您看,這是我們組昨天集思廣益,想出來的解決門靜脈高壓難題的辦法……」

侯昌把他的思路說了遍。

趙培儒看完資料,腦海里過了一遍。

最終他笑著點頭,道︰「不錯,這種思路很可行。」

他笑著看向廖慶儀院士︰「廖院士,看來我是白來了,侯昌組長提出來的思路,足以解決門靜脈高壓的難題了。」

他看著這「解題思路」,心里也不禁贊嘆,即便是在他腦海中的眾多「解題思路」中,這思路也算得上是非常高明的一種了。

如果是讓他來解決難題,也只能想出和這種思路不相上下,不分伯仲的思路。

這些院士們麾下的,果然都是些精兵強將啊,能人輩出,實力強勁。

趙培儒想到,在秦明輝院士手下,也有一眾這種精兵強將。

這些人才,都是院士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慢慢網羅匯聚到麾下的,是一支團隊里最寶貴的財富。

「我什麼時候,才能匯聚這麼一批人?」

「什麼時候,才能匯聚出一支,團隊里全是院士的隊伍?」

接下來,趙培儒留在這里,跟了一天組,確保新思路順利的貫徹下去,最終通過了模擬手術推演。

這個「門靜脈高壓」的難關,基本可以確定攻下了。

趙培儒這來了南都一趟,幾乎是白來了,什麼力都沒出,什麼忙都沒幫上。

廖慶儀院士過來,握著趙培儒的手,「趙院長,這次我得多謝你能過來。下次如果有門靜脈高壓領域的難題,我說不準還得去請你。」

這是要送走趙培儒了。

趙培儒道︰「廖院士,我還想多留兩天。」

廖慶儀和侯昌疑惑的看向趙培儒。

「門靜脈高壓」的難題,不是已經解決了麼?

趙培儒道︰「我觀察了一下你項目組里的情況,覺得……可以給你的第四課題組加個碼,做一下優化。」

一說到工作,廖慶儀院士頓時認真起來︰「怎麼說?」

趙培儒︰「我覺得,第四課題組的方向,可以把雙鏡技術引進去。」

廖慶儀院士稍稍一想,便反應過來道︰「你是說膽管領域里的雙鏡技術?」

趙培儒笑道︰「對」。

他只說完這個「對」字,就沒再開口了,而是笑吟吟的看著廖慶儀,等著他拿主意,做決定。

以廖慶儀院士的水平,是肯定能想到將這雙鏡技術引入進結腸腫瘤,是有多麼巨大的好處的。

廖慶儀細細琢磨了片刻後,便眼楮一亮︰「我給忙糊涂了啊!這麼好的優化技術,我怎麼給忘在腦後了?」他一拍腦袋︰「幸好你提醒!不然我就誤了大事了!」

趙培儒笑道︰「不,我這只是錦上添花而已,即便沒有我的提醒,你這項目的最終評分,分值也會很高。我這,只會讓你增加個一兩分而已。「

廖慶儀哈哈笑道︰「正是因為高分,之後每漲一分,才難如登天啊。」

就像是考試,滿分150分的分值,140分的高分再往上,再漲5分都是很難的。

「你這次,幫了我大忙了!」

廖慶儀顯得非常高興,這次把趙培儒叫過來,本只是為解決「門靜脈高壓」的,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獲。

「你要真願意再留幾天的話,那我就不客氣了啊。」

「那我就任命你,擔任我第十二課題組的組長,專門負責雙鏡技術。」

他對身後的一名助理道︰「去抽調一組的石衛萍,三組的陳彤運,四組的……」

「把這些人,都抽調到新的十二組。」

助理飛快的在紙上記著名字,可越听,他心里越是吃驚,這些人,都是每組的精英骨干,一下子抽這麼多精英過去,看來廖院士,對這新成立的課題組很重視啊。

趙培儒在旁邊,心里也有了笑意。

他這次來,本以為差點要空手而歸了。

他呆的這一天時間,可不只是在確保「門靜脈高壓」的思路,更是在觀察其他小組的情況。

最終,讓他發現了機會。

如此一來,他既能把任務鏈中的「任務二「給完成了(任務的完成可以不按順序)。

同時,也能真正的幫上廖慶儀院士一次,和這位老院士建立起關系。

……

一下子抽調走了這麼多精英成員,廖慶儀大團隊里的各組,都有些好奇。

廖院士這是要干什麼?

各組都在議論紛紛。

「听說,廖院士剛剛成了了一支新課題組,專門研究引入雙鏡技術。」

「雙鏡技術?」

第一課題組的鄭組長,想了片刻,便反應過來︰「對啊,這麼好的優化技術,我們怎麼給忘了!」

「這能大大提升我們整個項目的評分啊!」

鄭組長高興道︰「引入雙鏡技術,除了提高我們項目的質量和效果評分,還能節省我們其他課題組的一些復雜工作。」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