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正中下懷

作者︰奶味小布丁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經過這次救市,讓香港的股市徹底穩定了下來,隨著之前做空的資本需要回購股票還回去,導致股市後期出現較大的漲幅。

只是想要從股市回購股票,在現在的香港股市難如登天,只要是炒股的人都明白,做空機構想要還回去股票,就必須要從股市回購,不然他們就要違約。

所以大部分人都將股票捂在手里,不管股市上面的股價漲幅如何,就是不賣,導致股市是有價無市,根本就沒有多少成交量。

這可急壞了之前的那些做空機構,眼看著整個香港股市價格不斷的上揚,雖然目前的漲幅直到了暴跌前的65%左右,但是趨勢卻是非常的明朗。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話,股市很可能會直接沖到股災前的水平,如果這個時候手里有股票的人還要捂盤的話,那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問題是,他們經過分析發現,就算是將市場上面的中小投資者的股票都收購過來,也有可能還不完之前借來的股票數量,還是面臨違約的風險。

其實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早就知道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就等著這些做空機構跳腳,並且和現在的大投資機構達成了默契,就是不放出手里的股票。

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雖然之前在香港的金融領域影響力較小,畢竟他們旗下很少有上市企業,同時也沒有正兒八經的證券投資業務。

所以大家那時候對于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的看法還停留在實體產業上面,對于他們的金融能力還是不怎麼放在心上。

這也是為什麼國際做空機構針對香港股市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將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放在眼里,也沒有考慮過這個最大的變數。

但是現在經過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這麼一番操作,讓國際游資充分的體會到了做空一個小股市的風險甚至比大股市還要來的高。

因為不僅你能夠憑借資本優勢操作股市,其他勢力強勁的機構也可以通過雄厚的資本來操縱股市,這個是對等的。

相比起做多來說,做空的風險要高得多,因為做多的話,至少虧損還有一個天花板在,股票價值不可能降低到0元以下。

但是做空的話,那就不一樣了,股票價格理論上是可以無限高的,那就意味著做空機構的虧損規模也是無限大,這就是兩者根本的不同。

所以在小股市上面做多要遠遠比做空要安全得多,像現在這樣,流通股票基本上集中在幾家大型機構手里,做空機構根本就無法從股市上面回購足夠的股票。

而那些上市企業,現在股價正在低位徘徊,也是不可能將自己的股票拿到市場上面流通,畢竟這對于提高自己企業的股價沒有任何幫助。

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通過這件事情已經非常的明白,誰才是香港的經濟之王,別為了自己的一點蠅頭小利,就讓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對其產生誤會。

所以不管是中小投資者,還是幾方救市機構和上市企業,都沒有任何動作,就那麼的靜靜等待,等待著之前的那些做空機構為了回購股票,不得不拉升股票價格。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持續回購,做空機構回購的股票遠遠夠不上他們借來的股票,導致他們的面臨巨大的壓力。

而這個時候的,香港股價已經慢慢的回到了3900點,和股災的時候沒有太大的差距,按照趨勢,沖破4000點關口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前世香港股市想要回到3900點的位置,還需要到1990年之後才行,中間經歷的時間大約3年,可是相當不短的時間了,而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回到了原位。

到了這個地步,不管做空機構借入的股票價位是多少,基本上全部處于虧損狀態,只是虧損多少的問題。

但是對于很早借入的機構來說,目前虧損的並不多,所以現在市場上面,幾方擁有大量股票的機構,根本還沒有向市場釋放股票的意思。

沉默就是最好的表態,其他中小機構當然更不會放出手里的股票,至于上市企業只能是靜靜的看著多空雙方大戰的最終結果就可以,盡量不要有其他想法,也不能有。

這個時候,除了藍籌股外,其他的股票漲幅基本上到頂了,但是藍籌股作為香港股市的定海神針,依然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更重要的是,當初為了打壓香港股市,做空藍籌股是效果最好的,所以做空機構借入的大部分股票就是這些藍籌股。

而作為救市機構,手里的藍籌股是最多的,做空機構想要順利的平倉,就必須要從這些機構手里購買藍籌股票,不然的話,根本就無法通過股市回購。

像其他的股票,等到股市突破了4000點的時候,已經逐漸有些中小投資者開始賣出,雖然交易量依然不算很大,但是這個跡象已經很明顯了。

到這個時候,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還是沒有向外放出任何股票,不管是藍籌股還是普通股票,都是如此,反正就拿在手里了,也不在乎這麼點錢。

按照前世的經驗,香港股市從此之後是一路攀升,只是在97年的時候,出現了一些波折,但是到1999年,恆生指數還是判斷恆到了16600多點,是現在的4倍多。

雖然現在很多內地的企業很可能不會選擇上市,導致香港股市可能不如前世來的那麼凶猛,但是上漲空間依然很大,拿在手里也是一項不錯的投資。

更重要的是,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本來就有收購一些藍籌股企業的計劃,之前只是在小規模的吸籌,並沒有大張旗鼓,避免引發市場情緒,同時也是避免打草驚蛇。

這次的股災可以說是幫了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的大忙,趁著這個機會,自己竟然就莫名其妙的完成了這項任務,實在是有點意外。

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更是不可能出售手里的藍籌股,而其他投資者則是看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的動向,發現沒有動向,自然他們也不會有操作。

這可就急壞了做空機構,如果現在還不回購的話,未來的虧損就無法預期了,但是市場上面又沒有足夠的股票,那麼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從大機構手里購買。

他們自知像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這樣家大業大的企業,想要依靠蠅頭小利獲得他們手里的股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首先找的就是香港政府和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

等到他們找上門來的時候,他們也不敢擅自做主,畢竟這次香港股市穩定出力最大的就是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如果現在別開他們的話,那關系就一下子陷入困局了。

所以他們接到做空機構的請求之後,就直接打電話給了林和霞,想要看看她對此是什麼看法,以便于這邊統一口徑,這樣也能夠獲得最大的利益。

林和霞知道,想要讓這些機構不放出股票很難,畢竟有錢賺沒有道理不賺,自己阻止只會惡了他們,關系也會變得糟糕。

阻擋別人財路的事情盡量少干,除非別人的財路和自己的財路嚴重沖突的時候,說到底,這個世界都是利益之爭。

只是有的人是為了大家的利益去爭,而有的人僅僅是為自己的私利去爭,而最高的境界則是既能夠照顧到大家的利益,又能夠實現自己的私利。

林和霞在趙一身邊待了這麼多年,有些事情還是非常明白的,如果以趙一的實力全力去爭取,也就不是現在的成就,只是他不想去做而已。

所以面臨現在這個局面,林和霞選擇了置換股票的方式,將自己不怎麼需要的藍籌股和各大資本方置換需要的藍籌股,甚至還多給了他們一些股票,算是對他們的感謝。

就這樣,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將中華煤氣、香港電燈、和記黃埔、國泰航空等香港股市的藍籌股都置換了過來,而將手里其他的股票則是給了幾家資本方。

加上之前他們就開始和這些企業的大股東接觸過,從他們的手里秘密購買了大量的股份,兩項加起來,實質上已經達到了控股這些企業的要求。

本來沒有這次股災,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也會從股市上面悄悄的購入股票,以滿足達到絕對控股的要求,現在這次股災,可謂是幫了他們大忙。

而那些獲得股票置換的資本方,也沒有吃虧,反正他們現在掌握著主動權,他們聯合起來,準備對那些做空機構聯合報價。

他們也不是什麼善茬,報價的價格直接就比現在股票市場的價格翻了一倍,雖然後面也經過了多輪談判,但是價格還是比現在的股市的股票價格上漲了80%。

這次救市的幾個資本方,從這次救市行動當中都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不僅之前的損失補了回來,還獲益不少。

而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這邊則是沒有理會這些做空機構,因為他們手里的股票是不可能賣出去的,同時他們也希望逼迫做空機構去想其他辦法。

果然在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這邊吃了癟之後,就只能是去企業股東那邊去求購,希望從這些股東手里獲得股票,這里面的價格自然也是相當的高昂,不過相比起虧損要好得多。

其實這種情況是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希望看到的,本來他們就想要將這些股東從企業里面清理一些出去,只是人家不賣股票,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地需要做很多工作。

現在這些人受不了利益的誘惑,將自己手上的股票賣出去了,然後被做空機構歸還給證券機構,這個時候再從證券機構手里購買這些股票就要容易的多,而且也便宜的多。

如果是其他的企業想要從證券公司手里拿到這些股票,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就算拿到,估計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畢竟逐利是企業的天性,更何況是金融企業。

但是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剛剛就在香港股市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和魄力,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這些證券公司也不會無故得罪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

所以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從這些證券機構手里購買股票的事情非常的順利,而且價格也之比股票市場價格溢價了10%。

之所以這麼少,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香港股市的狀態是不正常的,是因為剛剛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發威的結果。

所以香港股市的真實水平肯定不想現在表現的那麼優秀,自然也就不可能獅子大開口,那只會惡了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

經過這麼一番操作,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手里擁有的目標企業的股份普遍都達到了70%左右,已經和完全控股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如果不是趙一不想讓這些企業退市,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手里的股票就已經達到了退市的要求了,完全可以擅自決定是否退市。

不過香港股市的體量本就不大,如果這些藍籌股都退市了,那香港股市真的就沒有剩下多少好東西了,那香港作為東亞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要受到嚴重的影響。

這也是趙一不選擇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雖然在香港非常的不錯,但是和自己旗下的企業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他看重的不是這些企業能夠給他帶來多少收益,而是為了這些企業在香港的影響力,讓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這次坐穩香港第一大財團的寶座。

當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向外界透漏自己擁有絕對控股權的這些企業的消息後,自然又引起香港金融界以及企業界的震驚。

甚至有些企業的總裁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發現原來自己的位置可能不保了,擁有如此多的股份,在董事會上基本上能夠一言而決了。

隨後不久,香港保護傘控股公司宣布對這些新掌控的企業進行整頓和梳理,這里面自然又是一番腥風血雨,這里就不必多說了。

這次股災的始作俑者還是美股的崩盤導致的,雖然他們因為體量太大,總體提跌幅沒有香港股市那麼夸張,但是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面對股災這種事情,趙一可能還不好意思對香港股市下手,畢竟如果被發現,可能讓自己陷入被動當中,而且體量也不大,根本就經不起自己折騰。

所以一開始,他的目光就瞄準了哪些國際性股票市場,而且還不僅僅只是太陽花投資公司,就連國內的平安保險和其他幾家證券投資公司也派了出去。

說實話,國內的證券企業這幾年里面雖然也有長進,但是限于國內的金融環境,他們想要有很大的作為也很難辦到。

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的股市體量太小,想要在里面折騰一下,很可能就直接引來監管機構的注意,雖然沒有犯法,但是這麼盯著也不是一個辦法。

另一方面則是真正需要融資的企業,經營狀況其實都不會很好,反而是那些優秀的企業,並不急著上市,甚至壓根兒就沒有想過上市。

像他旗下的實體企業產業,規模就在國內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且也是國內最優質的一批資產,而這些企業就不會拿來上市。

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的體量太大,別說是國內的股市,就是拿到美國的股市上面去,也是妥妥的巨無霸級別,就連美國現在的股市都有點不夠看的。

所以這些證券投資公司就算是想要投資股市,其實也無從下手,只能是進行小規模的投資,並沒有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這方面。

反而將自己的精力放在配合國企改革,為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國企提供資金支持,這比操作股市強多了,收益也大很多。

所以在國際化投資方面,他旗下的這些證券企業其實經驗並不多,基本業務都是在國內,對于國外資本市場的認識不夠全面也不夠客觀。

雖然這些證券公司的總裁都是從具備國際金融經驗的人才當中選拔的,但是要在國際金融市場獨當一面,還是欠缺點火候。

道理也簡單,因為這些證券企業的負責人雖然有國際金融經驗,但是也沒有獨自主導過一場國際金融戰役,理論知識肯定是有的,但是動手能力如何,還真不好說。

相比起這些證券公司,反而是平安保險公司具備一點國際化金融投資經驗,畢竟他們手上龐大的資金必須要找一個增值的地方,而國內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所以也只能對外進行證券投資,他們自己也有證券投資部門,規模還非常的大,比這些證券投資公司加起來還要大。

只是自從上次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股市的發展都是整體向上的,在這樣的氛圍下,他們幾乎都不要操心很多,就能夠穩穩當當的賺取利潤。

這也是為什麼他這些年里面不怎麼過問平安保險公司的投資事宜,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他們的證券投資部門不傻,基本上都是穩賺不賠的。

加上創立之初,平安保險公司的體量也算不上很大,至少在資本市場上面,也就是一個小不點,根本不值得他花費很大的精力。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除了國內龐大的福利保險資金之外,還有國外龐大的重疾醫療保險資金,加起來的規模可是相當的龐大。

國內的福利保險資金還好一些,每年也要在國內用出去不少,每年剩下的並不算很多,但是只要資金在他們手里打轉,就必須要利用這些短暫停留的時間賺點利潤。

而且這部分投資還屬于快周轉周期的,所以投資難度反而更高一些,總不能直接存在銀行拿利息,那證券投資部門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除了這些快周轉的國內福利保險資金之外,相對穩妥的還是國外重疾險資金規模更大,雖然周期一般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但是這個時間段,足夠他們進行多輪金融操作了。

除此之外就是其他雜七雜八的保險業務帶來的資金,雖然體量是最小的,但是他們卻是具備更加靈活的自主權,這一點是以上兩大資金來源不能夠相比的。

只是他們雖然也進行證券交易投資,但是畢竟是保險公司,加上創立不久,底蘊不足,投資的時候也是選擇相對保守的投資方案。

而在金融市場上面,股票投資反而是比較穩妥一些的,像匯率、期貨等,風險性要比股票高很多,如果加高杠桿的話,還有可能血本無歸。

而在股票市場上面的投資,他們也基本上是做多,幾乎沒有做過空,而且也不會投資期指,反正風險性很大的投資品種,他們都選擇不做。

因為這里面的資金大部分都不是他們自己的,一旦投資出現了問題,那麼他們就要面臨很大的麻煩,這一點和老牌保險公司還存在很大的差異。

像老牌保險公司,經過多年來的積累,別說是客戶的資金了,就是他們自己積累的資金和資產規模就非常的龐大,承擔風險的能力自然要強得多。

所以國際保險巨頭們,他們其實也會參與到風險性高收益率也高的投資項目當中,因為他們的資金擁有量,甚至比國際大投資銀行的資金都要多的多。

不過這種差距只是暫時的,其他的保險品種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自然也會越發壯大起來,而作為國內最大最規範的保險企業,自然也能夠吃到最大一塊蛋糕。

例如汽車保險領域,平安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就是最大的,佔整個汽車保險市場的70%,剩下的30%,被國內的其他國有保險公司給瓜分了。

除了汽車保險之外,還有最大的固定資產保險業務,目前隨著中國房屋公司的城市化建設以及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不說這些未來的事情,就是他們推出的全球重疾醫療保險業務,每年都可以給他們至少帶來500億美元的毛利潤,僅僅這一塊業務就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針對這些自有資金的投資,平安保險公司雖然也不會選擇風險特別高的投資產品,但是比起光投資股票,還是要激進一些。

好在之前的投資時間段里面,國際金融局面是整體向好,他們跟在後面還是賺了不少,雖然沒有像趙一投資那樣簡直和撿錢一樣,但是也足夠讓他們滿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