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巧合還是實力?

作者︰奶味小布丁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這件事情最終還需要搖光環境治理公司來處理,所以他不僅需要將相關技術資料交給搖光環境治理公司,而且也需要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給說清楚。

不然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的員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嘛,而且趙一自己的思考不一定就是全對,其中的不妥之處還需要搖光環境治理公司自己糾正過來。

實驗測試加上安排一些事宜,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等到第二天,趙一才將這邊的實驗的部分結果告訴了上次見面的水利部領導。

可能是第二天他們接到趙一傳過來的實驗情況,需要尋找專家進行討論,同時也對整個計劃進行評估,所以第二天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回復。

而趙一自己則是搭建氣象分析系統,對這個計劃帶來的後續影響進行模擬預測,不過他這個只是空架子。

搭建好後,還需要氣象部門提供詳細的氣象數據,等這些數據都填充進去之後,模擬的準確率才會更高,具備一定的參考性。

由于有初級人工智能的幫助,這個氣象模擬系統一天的時間就搭建好了,它除了可以單獨進行氣象模擬之外,還可以和地球模擬器進行聯動,成為地球模擬器的氣象模擬系統。

氣象模擬系統他準備直接放到天問信息技術大學,他們本身就需要這樣一套氣象系統,也同樣需要有詳細的氣象數據。

所以就沒有必要在他自己的服務器上面運行這套系統,如果國家氣象部門想要內部安裝這樣一套氣象模擬系統,也是可以的。

系統其實沒有保密的必要性,最多就是防止別人用于商業化,反而里面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國家氣象部門的密切配合。

到了第三天,水利部領導給他回了一封郵件,讓他下午前去參加多部門聯合會議,到會的部門包括農業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氣象局等部門。

可能是過去的一天得到了一個初步的結論,這次的多部門聯合會議,算是對他之前的提議進行正式的討論。

接到回復後,對他來說,這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最怕的就是連初步結論都沒有,那後面的計劃就無法實施了。

只是他本來打算在年會之前休息一段時間,結果還是趕上了這次的大事,想要在這件事情上達成廣泛的共識,不是一次會議就可以搞定的。

這次會議可能只是表明各個部門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後續議題的進展如何,還需要更多的科學數據支持,越是大事情,越是需要小心求證,不可盲目開展。

下午當趙一來到會議舉辦地,里面已經來了不少人,趙一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等到會議正式開始。

約莫20分鐘後,可能人數到齊了,會議也正式開始,這件事情是由水利部牽頭的,所以會議開頭發言由水利部領導來做。

只見領導說道︰「前段時間,我們舉行了一次北方地區缺水問題的解決方案討論會,會議上我們討論了南水北調、海水淡化和大西北人工增雨三種措施。

經過謹慎的討論之後,覺得這三種措施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但是其中也有各自的優劣。

南水北調雖然耗資不一定是最多的,但是他的致命弱點也是存在的,那就是每年的總調水量相比起整個北方缺水問題是杯水車薪,只能是重點解決一些地區的缺水問題。

第二個就是海水淡化,按照趙院士的話說,就是使用海水淡化替換城市用水,減少城市供水系統對陸地淡水資源的消耗,讓這些水源用于生態恢復和農業灌溉。

這條路子也是一個相對可行的方案,按照趙院士的評估,通過提高技術的辦法,將淡化海水送入用戶家里,可以做到每噸價格在0.5元左右。

雖然比現在大部分城市供水價格要高一點,但是我認為還是可以接受的,特別是和百姓的收入相比,還是具備一定的承受力。

目前我國的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為200噸左右,按照一家四口計算,每年的花費大約在400元左右,根據一些數據統計分析,去年12月份,國內人均收入為1205元。

而且采取海水淡化的方案,就不用受到水源地水量的限制,幾乎可以做到無限量供應,而且0.5元每噸的價格,還可以讓政府不需要補貼自來水費。

所以綜合來算的話,這個方案相比起南水北調工程,更加劃算一些,也能夠對華北和東北部分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只是這個方案的缺點就是惠及的距離不能夠離海岸太遠,海拔不能夠太高,海拔太高的話,輸送水資源的過程中,電能的消耗和管道的鋪設成本都較高。

我們都知道大西北距離渤海有上千公里,而且那邊的人口密度較低,海拔也相對較高,建設管道的成本攤到水價里面,佔比較高。

更重要的是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除了日常生活和工業用水外,農業上面的缺水問題也非常的突出,想要解決不是不行,只是投資規模太大了。

在會議上面,有專家提出了采取低空和高空水汽輻合的方式,將新疆地區飄過來的高空水汽形成降雨,解決大西北的缺水問題和氣候問題。

不過我們算過,想要達到一定的效果,每年需要向大西北,或者是羅布泊輸送1000億立方米的淡水,讓羅布泊形成面積1.6萬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

我們經過謹慎的討論,這種方式從理論上是可行的,至少能夠恢復到秦漢時期大西北的氣候環境,到時候大西北的氣候能夠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不過各位也應該猜得到,這個方式的難點就是在于工程量太大,耗資也非常的龐大,想要達到上述效果,需要持續40年左右,總投資在2萬億元以上。

第三個方案就是人工降雨,使用新興科學技術,讓新疆的高空水汽實現降雨,根據相關專家的論證,每年新疆上空有1.6萬億噸以上的水汽飄過,而每年降落的水汽只有幾百億噸左右。

這就說明新疆的高空水汽存在著巨大的利用價值,只要能夠以更廉價的方式,將這些高空水汽截留到新疆,那麼羅布泊自然也就不需要東水西送,就能夠自然恢復了。

所以綜合對比了一下,我們認為采取第三個方案,是最劃算的方案,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案,而這個會議就是為了討論第三個方案的可行性問題。」

這個時候氣象局的領導說道︰「根據我們的觀察,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相比起之前來說要好得多,西北總體缺水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這要有賴于這些年來搖光環境治理公司在西北地區進行的土地治理成果顯著,降雨量較以往增加了大約20%,蒸發量也明顯的放緩。

如果大規模發展工業以及大量的進行農墾,對西北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開發,總體上來說缺水問題已經不是特別的明顯。」

「我不同意你這個觀點,雖然人員的基本用水可能比之前有多改善,但是和全國人均用水量做對比,差距還是非常的明顯。

而且現在國內經濟整體上是南強北弱,之所以形成這種格局,除了一些貿易上的便利因素之外,水資源的相對缺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國家提倡平衡發展,但是水資源的短缺,導致北方工業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國家有心進行這方面的布局也無能為力。

所以能夠解決西北氣候問題,我覺得我們還是要盡最大的努力,這不僅僅只是發展北方經濟的問題,也是改善北方民生的問題。

而且前段時間,我也去過巴丹吉林沙漠,查看了那邊的土地治理問題,雖然大部分地區都被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種上了樹木。

但是由于來自西北部的風沙較大,氣候干燥,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侵蝕問題,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目前每年都需要花費巨大的成本用于巴丹吉林沙漠邊遠地區的環境維持。

所以西北地區並不是不缺水,目前表現的還可以,基本上是有賴于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的持續支撐,才做到了目前的狀態。

搖光環境治理公司之所以能夠將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改造好,主要還是依賴于這兩地之間的休屠澤、白亭海和吉蘭泰的水源。

想要再往前突進到甘肅復地,對那邊的荒漠化進行改造,難度就要大得多,這也是搖光環境治理公司的治理腳步止步于巴丹吉林沙漠的原因。

雖然西北地區的氣候確實相較之前要好很多,但是也不會好到哪里去,目前的情況想要長期維持下去,每年還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加以維護。

這是因為西北地區的氣候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只能算是改良而已,如果能夠根本性的改變西北的氣候,我個人是持贊同意見的。」

雖然不知道這位發言的領導或者是專家來自那個部門,但是他的發言確實鏗鏘有力,指出目前西北地區氣候的根本性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的事實。

氣象局的人听到這些發言後,趕緊說道︰「我們並不是不贊成改善西北地區的氣候問題,只是這里面有幾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第一個就是技術問題,雖然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看起來可行,但是如果是使用傳統的干冰降雨的話,想要達到一定的效果,成本並不比東水西送來的少,甚至更多。

第二個問題就是西北地區的氣候改變了,會不會帶來更大範圍內的氣候連鎖反應,導致其他地區的氣候條件往壞的方向發展。

如果這兩個問題得不到很好的結論,那麼我個人還是希望在這件事情上要慎重考慮,避免帶來不可預知的問題。」

水利部的領導听到這里,接過話頭說道︰「關于這兩個問題,我們其實已經有了初步的技術實現方案,不然我們也不會中意人工降雨的辦法。

首先我們已經召集過專家討論,如果低空水汽充足的話,確實可以讓低空水汽和高空水汽輻合,形成穩定的降雨條件。

只要我們能夠讓西北地區初期形成大量的降雨,恢復西北地區的水系,那麼後續的維護成本就要小得多。

其次就是技術問題,為了解決傳統人工降雨帶來成本高昂的問題以及實現效果難度較高的問題,趙一院士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這個等會兒讓他親自給各位詳細解說。

最後就是西北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廣泛的氣候問題,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個就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在歷史上,西北地區的土地並不是如今天這麼荒涼,很多地區都屬于水草繁盛的地區,這也是我們將第一個目標定在恢復秦漢時期羅布泊的水量。

因為我們從歷史上可以找到答案,比較肯定這麼做不會造成很壞的影響。

我們的第二個目標就是恢復讓羅布泊的水域面積恢復到四千年前的狀態,湖水面積達到2.6萬平方公里,這個影響好壞,我們也有一定的預估。

至于更大的目標,就是徹底改變塔里木盆地的氣候環境,將沙漠改造成為草原、農田和森林,由于在這方面沒有歷史依據,我們目前不是很肯定會帶來什麼變化。

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氣象模擬系統,對各方面氣象因素的變化進行模擬推演,才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可信的結論。」

剛才水利部的領導說的還比較籠統,這次他將定下來的三個目標或者是三個階段的目標給說了出來,頓時驚呆了一幫與會人員。

前兩個還好說,雖然以目前的技術和成本消耗,執行起來依然非常的困難,但是只要舍得投入,不是不可能達成。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竟然還想著要將塔里木盆地變成森林、草原和農田,這個想法讓不了解內情的人听起來簡直和天方夜譚沒有任何區別。

塔里木盆地面積有40萬平方公里,目前只有少數的居民居住在各個山脈下面的水源地,依靠山脈積雪融化留下來的水源生存。

而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是佔地面積達到33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也是環境最惡劣的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

不說改變塔里木盆地的整體氣候是否給其他地區的氣候帶來非良性的變化,至少這個想法就是異想天開,他們實在是無法想象如何做到這一點。

水利部領導講完之後,趙一接過話筒,說道︰「一些問題就由我來解答,雖然剛才領導說了三個階段的目標,但我個人更傾向于直接實現第三個目標。」

趙一不理會現場的反應,因為他這番話一出來,肯定會引起更大的議論,剛才水利部的領導只是設想,而他則是直接鎖定了目標。

他繼續說道︰「我這麼做有一定的理由,第一個就是如何讓新疆高空水汽大規模的降落下來,這一點我手里已經有了相對好的解決辦法。

方法還是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但是采取的降雨手段還是有所不同,傳統的發射干冰火箭肯定是不行的,成本也很高,總不能因此而拖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吧。

但是如果我們有一種具備強大吸附力,同時又比空氣輕的物質,然後將這些物質大規模的在天山山脈上面釋放,讓他們自動漂浮到高層水汽當中。

這樣就節省了發射火箭帶來巨大成本問題,同時又解決了高空水汽凝結成水滴的條件問題,相比起傳統干冰降雨具有很大的優勢。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種物質是否存在,同時生產成本是否低廉,而且這種物質在高空長期逗留是否引起更大的氣象問題。

這里我可以給一個很確定的答案,那就是有這種物質,我稱作為水凝膠,是使用普通水作為原材料,生產出來的多孔輕質特殊材料,密度為0.6g/L,比空氣要輕得多。

就算是沒有大風的情況下,也足以讓水凝膠顆粒漂浮到高空水汽當中去,更何況新疆氣溫較高,處于高壓地帶,上升氣流強勁,漂浮到高空更加容易。

至于成本問題,我初步的計算了一下,每噸水凝膠顆粒的成本大約在10元左右,這個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

按照第三個目標的要求,如果在塔里木盆地形成穩定的水量供給,不計算本地蒸發水量回落的情況,每年需要1.3萬億噸左右的降雨。

由于水凝膠的吸附力非常的強勁,可以達到自身重量的1000倍,也就是說,每年需要這種水凝膠顆粒總重量為13億噸以上,實際使用的時候可能需要15億噸左右,成本大約在150億元以上。

這個成本比起東水西送要廉價的多,正是由于這種物質的存在,我才將目標定在了第三個階段,因為我們具備了可執行的條件。

就算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使用效率不充分,導致不是所有的水凝膠都起到作用,但是總投資也不會高于200億元。

而且水凝膠有個特性,那就是在飽和狀態下,最多只需要半天的時間就實現自我降解,變成水,而在不飽和狀態下,一天時間就自我降解。

實際情況應該是介于這兩者之間,這需要看水凝膠的含水量是多少,數值有適度的變化。

在有這種特性的情況下,我相信水凝膠不會因此飄出太遠的距離,造成更大範圍內的氣候變化。」

現場的各位听到他所說的水凝膠,感覺就是為了高空人工降雨而生的,到底是巧合還是他的研發實力確實強的可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