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軍工聯合體和市場環境復雜化

作者︰奶味小布丁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這次空軍裝備的交付測試場面非常的宏大,軍方有頭有臉的人物都過來參加了這次交付測試儀式,算得上是國內軍備領域的一場盛會。

但是這次交付測試儀式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軍方,在國內軍備研發生產領域的影響力,更是深遠的,導致了國內軍備生產研發領域後續產生了一系列變動。

之前國內較為出名的空軍裝備領域主要是成飛、沈飛和西飛,他們的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也專注于自己擅長領域的空軍裝備研發。

但是這次的空軍裝備交付測試,徹底改變了原本的研發生產格局,讓他們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來應對當前復雜的國內軍備領域變局。

其實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就引起了同行的高度關注,這倒不是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有多麼了不起,而是因為這家企業的員工來源比較讓人關注。

因為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成立的時候,是從趙一旗下的幾家大型企業抽調過來的人員,而這些人員之前也是國內幾家軍用航空研發單位出來的。

這些其實還沒有什麼,讓他們比較在意的還是這些原企業的原因,要知道,無論是星際快車公司、星空動力公司、神龍汽車公司,乃至于基石材料公司和天工機密儀器公司。

這些企業無一不是巨無霸企業,都是在世界500強排名靠前的企業,從這些企業里面抽調骨干軍備研發人員組成的軍事工業公司,怎麼可能不吸引人的關注。

只是華夏軍事工業公司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裝備研發和生產過程中,並沒有向外界透露太多的信息。

再加上又是私人企業,沒有必要事事都向上面匯報,這就增加了打探消息的難度,所以就造成了其他同行對這家企業存在信息空白期。

而且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雖然非常受關注,但是畢竟剛剛成立,在正常人的思維領域,想要拿出成果,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往往都是以10年為單位。

在這樣的預期下,短時間內又無法獲得足夠有用的信息,這些同行就慢慢的放松了對這家企業的關注。

直到這次空軍裝備交付使用,才徹底打破了他們的思維慣性,原來這家企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產生的影響和震撼久久無法消弭。

對于軍方來說,只要裝備夠先進,能夠提高戰爭能力,他們其實不太在乎裝備來源出自何方,也就對國企和私企不會存在太大的偏見。

但是這些同行畢竟是國企,之前也是國內該領域的佼佼者,是為共和國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政府不可能無視他們的利益,讓他們在激烈的競爭當中消散。

所以這次儀式之後,這些企業就有了強烈的危機感,而且在軍備研發領域,被一家企業壟斷,是非常不利于國防建設。

但是在技術領先面前,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的軍事裝備有顯得無往不利,是軍方乃至政府無法拒絕的,畢竟提高國防能力才是第一要務。

所以為了加強這些國企的研發實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在政府的協調下,以及這些企業強烈的意願下,開始了整合,組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這樣的話,幾家軍用航空研發單位就在一個集團企業門下,就可以集中研發力量,對國內空白領域進行關鍵性攻關,期望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

就如這次空軍裝備交付測試儀式上,還有許多空軍裝備是沒有的,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華夏軍事工業公司人才數量不足,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是對關鍵領域、重點裝備進行研發和生產,這樣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

也有他們基于現實的思考,雖然他們的技術實力很強,但是並不是無敵的存在,很多東西,他們也是剛剛進入,很多方面也在完善當中,無法顧及全面,必然有所取舍。

更重要的是,華夏軍事工業公司也知道在這種領域一家獨大,處于壟斷地位其實是很危險的,必須要給競爭對手留下一定的空間來生存,形成一個良性競爭的局面。

雖然華夏軍事工業公司自我感覺,自己進入的領域,想要讓自己吐出來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也有很多較低端的,不是那麼敏感和關鍵的軍事裝備領域,是沒有必要插足的。

再加上很多關鍵零部件領域,現在國內的基礎也比較牢固,算不上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獨家擁有,這些基礎關鍵領域,也是可以被這些企業所利用的。

就拿星空動力公司的軍用飛機發動機來說,既然能夠出售給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就一定可以出售給其他國內空軍裝備研發單位,而且還不好拒絕。

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其他的企業里面,例如基石材料公司,難道可以拒絕提供相關的材料嗎,天工精密儀器公司當然也無法拒絕這樣的合作要求,因為沒有理由拒絕。

這就為國內其他軍備研發單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他們完全可以專注于整機的設計和研發,關鍵零部件完全可以委托這些企業來完成研發。

這樣不僅大幅度縮短研發周期,同時也會大幅度降低整體研發成本,同時整體質量也會得到巨大的提升,雖然不一定能夠和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正面競爭,但是也算是有一戰之力。

為什麼之前沒有想到合作呢,最大的阻礙還是因為國企和私企之間的鴻溝,別看國企改革如火如荼,但是目前還沒有涉及軍工領域。

而且趙一的這些企業,之前搞軍工零部件研發,也是悄咪咪的進行,外界根本就無法獲得相關的消息。

雖然他們之前在民用領域闖出了偌大的名頭,在民用領域的實力也是首屈一指,但是民用和軍用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例如星空動力公司的飛機發動機,在民用渦扇發動機領域,確實做到了世界頂尖,但是和軍用噴氣式發動機還是不能通用,兩者屬于不同的領域。

更何況之前在直升機發動機領域,建樹還沒有他們在固定翼飛機發動機領域的名頭大,畢竟之前天樞機械公司研發的都是農業直升機,技術含量並不高,和軍用更是差距巨大。

類似的情況也在其他企業存在,例如天工精密儀器公司最先進的加工中心,都是趙一自己旗下的企業使用,根本就沒有外賣過,甚至外界都不知道還存在更先進的加工中心設備。

不過這些情況,隨著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的這次交付測試儀式,算是徹底掩蓋不住了,這些國有軍工單位,一邊配合政府和軍方的整合工作,一邊也在積極尋求合作。

現在的天平已經靠向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這邊,而且傾斜的角度還非常大,如果再不積極的尋求合作,獲得更多的突破,未來的情況真的會不容樂觀。

雖然趙一依然窩在自己的實驗室里,但是相關信息在不停的朝著他這邊匯報過來,特別是這些軍事合作,不僅受到了他旗下企業的重視,也引起了趙一本人的重視。

之前趙一就想過,將這些企業的軍工部門獨立出來,成立專門的軍事裝備研發企業,這樣的話,未來不會給其他國家留下制裁的借口。

要知道,這些企業的最大利潤來源還是民用領域,而且大部分還是來自海外市場,如果真的被別人尋找借口給制裁了,會大幅度削弱他們的實力。

這種局面雖然看起來非常的窩囊,但是在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就必須要低調做事,盡量不要給人留下借口,等到實力足夠的時候,再高調做事也不遲。

隨著後續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的相關軍事裝備陸續交付測試,想要徹底對外界隱瞞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就算是沒有國有軍工單位來合作,他也必須要提前做好安排。

如果是之前,他肯定會成立專門的集團公司來合並他旗下企業的軍工部門,但是隨著他旗下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他現在越來越傾向于大集團企業的設置了。

所以他這次直接就將這些企業的軍工部門劃歸到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名下,成為旗下的二級子公司,這樣的話,華夏軍事工業公司也就升格為集團企業,成為軍工聯合體了。

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可以減少管理人員數量,減少企業開支,二是管理上面較為方便,不需要讓他耗費更多的精力,三是可以讓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的實力更上一層樓。

既然政府和軍方有意整合所有國企軍工單位組成中國軍事工業集團,那麼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和提高競爭力,加強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的實力也就勢在必行。

雖然今後這些子公司的零部件還是會對國有軍工單位開放出售,但是這些銷售業績也算在了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頭上,未來就算是喪失全部整機業務,也能夠很好的生存下去。

當然,這是最壞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作為二級子公司,對于總公司的整裝研發和生產,配合的肯定比外界要順暢得多,這樣就可以加快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競爭力。

而且這種劃歸,在管理上和收益上面,算是徹底斷絕了和原公司的聯系,但是私底下,技術共享還會依然存在。

因為只有技術共享,才能夠同時降低軍用和民用相關領域的研發投入成本,才能夠產生更大的效益,反正是在同一個老板旗下,這麼做其實非常的方便。

按照趙一的規劃,將南昌打造成為未來軍工重鎮,所以趁著這次的管理劃撥,趙一讓這些企業軍工部門,在未來的一到兩年里面,陸續搬到南昌這邊來。

一是繼續加強南昌在軍工領域的研發生產實力,為南昌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

雖然國有軍工單位的產值不算在統計數據里面,但是作為私人企業,同樣是軍工企業,還是會算在政府統計數據里面,而且也要和普通民用企業一樣,合法納稅。

二是在距離上更近,有利于這些子公司之間的相互配合,形成一個產業集群,加快研發和生產速度,提高整體效率,這一點應該很好理解。

趙一之前雖然規劃了長江中部經濟發展戰略,在長沙安排了大量的機械和日化產業,在武漢安排了化妝品行業,在九江安排了軟件和互聯網產業。

但是在南昌,並沒有安排很多產業,最重要的就是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和天問大學了,前者受到國防預算的限制,產值不是無限擴增的,後者產生的經濟利益非常的有限。

當然,這些都是關注主要的大型企業,至于很多小企業或者是不那麼重要的企業,趙一旗下還是在這些地方布置的挺多的,只是這些都入不了趙一的眼而已。

能夠讓趙一關注的,都是未來有成為千億級別以上企業的潛力,像日化、個人護理、軟件和互聯網,都是有這樣的潛力的。

這次將他旗下的所有軍工單位都集聚到南昌,也算是為南昌打造了一個千億級別的產業,未來還有可能發展成為萬億級別的產業。

不過想要達到萬億級別,難度非常大,除非未來開啟太空裝備領域,才有這個可能性,不然的話,依靠目前的軍事工業產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過軍用技術其實很多是可以轉化為民用技術,未來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的很多技術,會衍生出來民用版本,而這些衍生技術,對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軍用雷達技術,完全可以用在民用領域,例如汽車雷達成像技術,可以用在自動駕駛領域,而這個領域的規模就不小。

又如趙一現在研發的單兵戰衣,如果將軍用要求去除,就可以研發出來智能恆溫內衣服飾,也將會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智能眼鏡,簡化配置,也可以用在民用領域,作為智能終端而存在,而且和AR或者是VR結合,還能夠誕生很多產品,產值規模肯定也不小。

所以由華夏軍事工業公司衍生出來的產業規模,達到上萬億元,也不是不可能,未來的情況誰又能夠說得清楚,也許就是趙一都沒有注意的地方,就誕生一家巨頭企業呢。

除此之外,天問大學校辦企業,在這些年來,經營的都還不錯,因為學校是私立的,沒有那麼多官僚氣息,導致校辦企業同樣具有私人企業的優勢,發展速度非常的快。

不過這些都是按照正常企業發展來對比的,因為趙一對這些沒有怎麼干預,完全是放任他們自己發展,發展速度肯定和他重點關注的企業是無法比擬的。

按照天問大學的相關材料顯示,天問大學的校辦企業總體規模已經達到了幾十億元,未來一兩年內,也能夠成長為百億元級別的了。

雖然在趙一看來算不得什麼,但是在國內一眾校辦企業當中,卻是獨樹一幟,是目前國內最成功的校辦企業模式,甚至引起了其他高校的模仿學習。

高校之所以這麼重視創收能力,主要還是因為經費的不足,當然,這個不足是相對的,基本運營費用,全部是有中國教育公司來承擔。

但是高校想要更進一步,就必須要尋找更多的財源,才能夠上馬更多的科研項目,才能夠招攬到更多的高級知識分子來任職,所以各大高校的財政永遠不會寬裕。

之前大家都是一樣的,反而沒有太大的進取心,但是天問大學算是國內高校的一條鯰魚了,徹底打開了激烈競爭的局面。

天問大學憑借著財大氣粗,可是沒少在國內其他高校挖人才,讓國內高校很難憑借以前的薪資待遇留住寶貴的人才。

特別是天問大學獨自研發的天文望遠鏡發射升空之後,更是徹底讓國內高校產生了危機意識,原來在不等不靠的前提下,高校也能夠獨立承擔重大的科研項目。

但是科研項目的成立,伴隨的都是龐大資金的投入,如果僅僅依靠中國教育公司的撥款來運作,根本就無法持續下去。

所以他們的目光就轉向了內部創收上面來,正好天問大學的校辦企業也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這種適合高校發展企業的模式,徹底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那些不知名高校由于技術實力和資本實力都很弱,想要跟上這個風潮,難度非常的大,基本上是無力跟隨。

但是國內還有眾多知名度不錯,技術實力也不錯的高校,卻是立即行動起來,甚至還翻起了自己的陳年老資料出來,看看那些技術能夠轉化為實際的產品。

這種情況是趙一樂見的,這就要求高校在項目研究上面,不能再是閉門造車,很多項目必須和實際市場結合起來,需要考慮技術轉化的問題。

當然,這股風潮也給趙一旗下的產業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例如就有高校進入個人計算機生產領域,和北極星公司搶奪國內的市場份額。

而且想要進入個人計算機領域的校辦企業還不少,因為個人計算機整體上算是高科技產品,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是模塊化組裝產業了,對整機生產商來說,難度並不高。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激烈市場競爭,北極星公司必須要做出改變,在北極星內部已經成立了新的個人計算機部門,從整機研發和操作系統,全部準備采用自己的獨家技術。

雖然這樣看上去逆潮流發展,但是前世隻果證明了,這條路也是可以走通的,未來這條產品線,將會走上封閉發展的道路,為個性化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

除此之外,北極星公司對原有的個人計算機業務,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提出了個性化定制生產的模式,用戶可以在他們的官網或者通過電話,下個性化定制訂單。

這條路子就是前世的戴爾模式,前世也被證明具有發展潛力的模式,由于這個模式運作起來簡單,已經運行了一段時間,效果也是非常的出色。

國內效果還不是特別明顯,消費者還沒有那麼高的定制化需求,但是在國外,確實發展的非常不錯,給北極星公司搶奪了不少的個人計算機市場。

除此之外,北極星公司在產品定位上面,更加講究精細化,例如辦公電腦,要求輕薄輕便,台式機推出了一體化產品,筆記本更是做的更加輕薄便捷。

而另一方面則是針對游戲市場,專門研發出來了游戲個人電腦,並且成立了專門的電腦子品牌,專門經營這個領域,發展情況也是非常的不錯。

其實和北極星公司類似的情況,在其他企業多多少少也會存在,不過只是沒有北極星公司這麼嚴重。

作為消費電子領域的巨頭,北極星公司不僅產品線非常的多,而且技術含量也是層次不齊,有的技術含量非常高,有的則是屬于大眾技術產品了。

技術含量高的,例如液晶屏幕和高端LED屏幕上,就不是隨便什麼企業就能夠進來的,這屬于北極星公司的傳統高科技領域了。

而技術含量較低的,例如家電產品,未來肯定會迎來更多的競爭對手,雖然整體上可能比不過北極星公司,但是質量次點,但是價格便宜,依然能夠獲得一些消費者的青睞。

而像趙一旗下的其他企業,技術門檻普遍較高,想要進來搶食,就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專注于企業級客戶,市場開拓難度也較大。

例如通信行業,一個新丁進來,不說面臨諸多的技術專利問題,就是市場也基本上被搶奪干淨了,除非擁有壓倒性的技術優勢,不然基本上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又如高端機械行業和精密儀器行業,不僅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同時還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國內想要進入這些行業,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

其實趙一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能夠一直壟斷市場,不過他給旗下的企業下的命令是,必須要在中高端領域擁有絕對的市場優勢。

如果在中高端市場無法做到絕對市場優勢的話,那麼就說明這些企業管理者和研發人員偷懶了,就必須接受公司的相關懲罰措施。

要知道趙一提供了非常多的高端技術,同時也給了足夠的資本支持,並且還讓他們發展了這麼多年,市場地位已經確立。

如果在這麼多的優勢情況下,還干不過新丁,那肯定是公司本身出了問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就在所難免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