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未來空間技術公司

作者︰奶味小布丁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11月初,趙一從榆林回到了京都,本來在家待足一個月不再出去了,就在家好好的編寫(謄寫)大學本科教材,再有閑暇時間就在後花園釣釣魚。

結果並沒有讓他如願,就在家待了半個月後,京滬高速公司的人就通知趙一,京滬高速要開始建設了,需要他去參與開工儀式,作為主要出資方以及合作者,這個是不能推掉的,無奈的趙一只能結束自己宅男的生活。

京滬高速開工儀式在京滬兩地舉行,而趙一必須連續兩天去兩個地方參加開工儀式,按照趙一的想法,就在一個地方搞一個就可以了,但是官方作為一種新的模式的宣傳工作,必須高的隆重點,俗稱的造勢。胳膊扭不過大腿,趙一只能乖乖的連續奔赴兩地。

開工現場搞的很隆重,

說心里話,趙一雖然在京都也投資了不少產業,但是和京都官面上的人往來並不密切,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所以都是擺出一副假笑,讓趙一很不適應,如果是按照前世屌絲性格,絕對是不會干的,甩甩走人了。

還是那句話,在其位謀其事,居然已經到了這個位置,很多東西就不能那麼隨便任性,畢竟現在跟在自己後面吃飯的人太多了,不能因為自己個人的原因讓他們受影響。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身不由己吧。

首先是各位領導按照順序上台講話,最後才輪到趙一講話,趙一這是上去講了一下這次合作的意義以及京滬高速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後就下台了,全程不到五分鐘。

然後就是在記者攝像頭的見證下,和各位主要領導一同鏟下土,開工儀式就算結束了。

結束了京都這邊後,趙一就立刻趕去滬上,按照同樣的流程,只是領導略有不同而已。忙完這邊後,總算完成了。

由于自己太過年輕以及自己不想在公眾面前路面,會後和各個媒體打了招呼,讓他們不要將自己的照片發出來,因此趙一還給各位媒體準備了一些小禮物。這時候的媒體工作者還是很有個人情操的,並沒有因為趙一的小禮物而被「收買」,紛紛表示不能拿禮物,而且能不能按照趙一的意願還得請示領導,他們只能做一個傳話的。

第二天趙一一起來查看各主要媒體的報道,發現沒有出現自己的照片,這是在文字報道中提了自己的名字,這讓趙一很滿意。

結果在翻看報紙的時候,竟然發現一個社評文章,講的是今年9月20我國用一枚暴風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

這讓趙一突然就將目光轉到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上來,我國航天事業是在1956年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黨中央提出的《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開始的,到現在已經經歷了25年的風風雨雨,實現了我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的突破,也促進了我國導彈研究事業的發展,但是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再想到美國目前正在進行的GPS系統,更是讓趙一有一股緊迫感,既然自己有錢又有技術,為什麼不發展我國的航空事業呢。

想干就干,趙一立刻起草了一份關于建立私人空間技術公司的建議書以及申請處遞給了國務院。

其實在航空領域我國從來沒有說禁止私人參與,只是因為這個領域技術門檻高,經濟效益低,投入周期長,作為商人,沒有一個人願意參與到這里面而已,有這錢投資其他地方不是來錢更快?

趙一對自己的申請還是很有信息的,沒有干等申請下來,就開始物色公司負責人人選,公司總部選址和火箭發射場地的選址工作。

就在趙一的申請遞交上去的第一天,國務院和中央政府就沒有消停過,各種專家研討會不斷舉行,討論政策問題和可行性問題。

討論政策問題是因為以前國家根本就沒有想過私人公司會參與到這行來,因此沒有相關法律條文。

討論可行性則是因為我國航天人才本來就少,如果私人參與進來,由于工資待遇等問題,肯定會分流一部分出去,造成人才分散,如果成功率不高,則會造成極大的智力資源浪費。

上面在開研討會的時候,他們也從情報人員听到了趙一在申請後的一系列動作,發現他對這件事情是認真的,而且听說已經為這個公司準備了10億美元的前期建設費用。再加上趙一一貫的成功率,讓這些大佬及專家願意相信趙一能夠成功。

得出這個結論不久,申請就通過了,趙一的公司就可以組建起來了,成為我國航天史上第一家私人航天公司。

申請下來後一個禮拜後,一家名叫未來空間技術的公司悄然成立,將總部放到了廣東廣州市,而發射場地則是建在了海南文昌。

作為一家私人公司,經濟因素更重要,而安全因素則排第二位。國家之所以將火箭發射場建在酒泉和西昌則是怕美國等西方敵對勢力干擾或破壞,安全因素更大于經濟因素。

未來空間技術公司主要業務是從事空間技術的研發,衛星技術的研發以及火箭技術的研發發射。

而公司目前的任務主要有兩點,一是可以將衛星送入同步軌道的火箭技術,二是定位衛星的研發以及組建全球定位系統的技術、通信衛星技術、遙感衛星技術等,三是火箭發射技術的研發。

為了節省時間,趙一花費了2億美元,從國家單位購買了火箭發射技術的資料和相關火箭的一部分技術。

其實趙一不需要這些技術的,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給予國家隊伍資金的支持,這個時候的國家航天部門都過得很不好,不好到什麼程度呢,為了增加經費來源,竟然賣起了鈦合金骨灰盒,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他們終究是堅持了下來,為我國後來航天事業的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需要和國家單位達成合作關系,好方便從那邊招募一些人手過來,要知道,航天領域的人才在外面可是找不到的,有一個算一個都在國家單位。

當趙一招募了一批在國家單位來看不算是核心的人員後,經過考察,讓一個技術和管理都不錯的劉星來負責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日常管理。

然後就是對這些技術人員進行趙氏培訓了,在培訓的間隙,趙一還抽空編寫了一套空間科學技術教材,里面的領先世界技術部分準備留給公司的技術人員作為內部資料閱讀參考,而和世界水平差不多的技術則放到自己大學里面作為本科教材。

其實趙一的其他公司的技術也是這麼做的,邊培訓邊寫教材,這樣也算是一種底蘊的積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