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西游開始,觀音下凡

「金蟬子已完成十世轉生,西游劇情終于要開始了嗎?」

突破準聖後期後,李炫便返回了洪荒,兩個月轉眼過去了,這一日李炫心有所感,掐指一算發現是金蟬子已完成十世轉生,西游劇情終于要開始了。

對西行取經之事,李炫不打算插手,只要不發生大鬧天宮那樣有損天威之事,李炫也懶得多管,畢竟跟他關系不大。

「可惜小家伙不願意幫忙……」

兜率宮的太上老君,幾乎在同一時間睜眼,顯然也察覺到了西游即將開始,但礙于當初的承諾,道門不得阻止西游。

原本太上老君想請李炫出手,甚至不惜以鴻蒙紫氣為誘餌,哪知道李炫根本就不上當,連鴻蒙紫氣的誘惑都能抵御住。

「觀音尊者,時機已至,引導金蟬子西行之事,就交由你了。」

西天極樂淨土,大雷音寺中諸佛匯聚,只見如來端坐蓮台,正在給諸佛講經,不過講到一半時,如來卻忽然停講。

「謹遵世尊法旨!」

觀音菩薩欣然領命,她沒想到這好事竟會落到自己頭上,諸佛見此無不羨慕,西游關乎佛門大興,誰不想插上一手?誰不想分一杯羹?

但想到觀音的身份,諸佛也不敢多說什麼,別看觀音只是菩薩果位,但在佛門的地位特殊,單論地位猶在諸佛之上。

況且觀音原為闡教十二金仙之一,本身就是一尊大羅金仙,距離斬尸突破準聖只差一步之遙,這等大神通者一般人還真不敢得罪。

卻說當年金蟬子被貶下凡,轉世于東勝神洲,每一世都拜入佛門,每一世都西行取經,可惜連續九世都出師不利,皆在流沙河折戟沉沙。

那流沙河中的妖怪,正是當年的卷簾大將,也就是後來的沙和尚,沙和尚脖子上的佛珠,就是金蟬子九世轉世身的頭顱所煉。

從金蟬子被貶下凡,轉眼幾百年時間過去,如今已是金蟬子的第十世輪回,而前九世西游取經失敗,無形中加深了金蟬子的執念。

這一世金蟬子倒是投了一個好胎,生父乃是當朝新科狀元陳光蕊,母親溫嬌的身份同樣不簡單,乃是當朝丞相殷開山的獨女。

只是沒想到禍不單行,陳光蕊和溫嬌成婚不久,有一次趕往江州任職的途中,不幸遭受歹人劉洪與李彪的謀害。

陳光蕊被劉洪和李彪害死,江州官職也被劉洪冒名頂替,其母溫嬌被劉洪強佔,因為當時懷有身孕,溫嬌忍辱負重偷偷生下了金蟬子。

因怕被劉洪發現,對自己的孩子不利,溫嬌萬般無奈之下,將剛剛出生的金蟬子放入木盆,順著江河南流。

好在金蟬子氣運渾厚,被正巧在河邊洗手的金山寺法明長老發現,抱回寺中撫養,法明長老以國為姓,為其取名為玄奘。

轉眼過去了十八年,唐玄奘已長大成人,可能由于是金蟬子轉世的緣故,唐玄奘對佛法的理解遠超常人,小乘佛經信手拈來,在大唐漸漸有了名氣。

但真正讓唐玄奘名聲大噪的,還要從幾天前的水陸法會說起,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是漢傳佛教中一種隆重而盛大的佛事儀則。

當時數百高僧齊聚,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說法,但唐三藏卻一枝獨秀,蓋壓諸多高僧,正因這場水陸法會,讓唐玄奘名聲大噪,被人尊稱為聖僧。

「此奉太宗聖命,參禪講法,普濟苦海眾生,大開方便門庭……」

這一日唐玄奘在化生寺講法,周圍除了匯聚一眾僧人外,還有著數千信徒,不過就在這時,寺外卻來了一位素衣老僧。

「貨賣袈裟錫杖,識此寶者分文不取,不識此寶者萬金不賣!」

唐玄奘講到一半時,那老僧忽然吆喝一聲,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只見老僧漫步行來,一手持著錫杖,一手托著一件袈裟。

「和尚,你這袈裟要價幾何?」

人群中有信徒忍不住好奇問道,因為那老僧手中的袈裟和錫杖,一看就知不是凡物。

「袈裟五千金,錫杖五千金,計萬金。」

听老僧說要價萬金,眾人聞言一陣嘩然,實在是袈裟錫杖太貴了,萬兩黃金相當于十萬兩紋銀,足夠一家五口無憂無慮生活數百年了。

「你這袈裟錫杖有何好處?」

有句話叫物有所值,既然這老僧要價萬金,那這袈裟錫杖肯定有不凡之處。

「這錦斕袈裟,乃冰蠶抽絲,經天宮仙娥之手織就而成,上有金銀、琉璃、玻、硨磲、赤珠、瑪瑙等各種寶物,穿我袈裟,有那神佛護體,萬聖朝禮,不墮地獄,不入迷障。……」

那老僧侃侃而談,簡直將這袈裟與錫杖夸得天花亂墜,眾人一听無不驚訝,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有些懷疑,畢竟誰知道這老僧是不是在胡編亂造?

「敢問聖僧,剛才所講的可是小乘教法?不知聖僧可會講大乘教法?」

老僧看向唐玄奘,突然話鋒一轉,說起了佛法之事。

「敢問大師,何為大乘佛法?」

大唐流傳的法經,都是小乘佛法,唐玄奘自小所學,也是小乘佛法,從未接觸過大乘佛法,此刻听老僧說起大乘佛法,頓時來了興趣。

「你這小乘教法只可渡己,卻度不得他人,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難人月兌苦,能解世間百業,能消無妄之災。」

老僧將大乘佛法的各種好處說了一遍,听得唐玄奘目眩神迷,心神搖蕩。

「不知何處能學到大乘佛法?」

唐玄奘神色恭敬,他又不是傻子,現在哪還看不出來,眼前的老僧肯定來歷不凡,說不定是某一位佛陀下凡,也不是不可能。

「大乘佛法三藏,在那西天靈山大雷音寺,我佛如來之處,離此十萬八千里。」

听老僧如此說,眾人頓時議論紛紛,這十萬八千里的距離,整個唐朝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走過這麼遠的路。

「小僧願往西天一行,取得大乘真經!」

唐玄奘神色堅定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