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章朱元璋的想法

作者︰只為了吃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面跪拜的文武群臣,其中很多人都是全新的面孔。

朱元璋吸氣,表面平靜的看著他們,內心中確是翻江倒海。

昨天晚上,他得到了一個神奇的聊天群,在里面,他得到了歷史上對自己的評價,後人對他的評價他很看重。

這代表著他的一生。

在里面,他得到了人生最大的欣慰,也認知到了自己很多的錯誤。

他對自己的評價就是自信到自大。

從一開始的自信,到後來的自大,這就是他的認知。

他做了很多事情,這些事情中有對有錯。

他始終堅信,自己就是天命之子,自己天生就應該承擔巨大的責任。

他特別喜歡一句話,他是皇帝,是那群淮西勛貴心中的信仰,是從底層崛起的上位,是帶著老兄弟們崛起的英雄。

正是如此,他要時刻警惕自己,他不能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千古偉業,他要繼續努力,繼續奮斗,他要時時刻刻的告訴自己,他是上位,他是聖人,他是淮西老兄弟們心中的神,他是天下萬民的君父,他身上承擔著的責任比天還要重。

朱元璋時時刻刻的警醒著自己,這也是李善長告訴他的。

朱元璋知道,他殺的淮西勛貴,那些人都不恨他,他們只恨自己的無能,在面對繁華後的墮落。

就像昨天晚上他問藍玉的話一樣,你恨我嗎?

藍玉沒有猶豫的回答,真誠的眼神,都代表著對他不的不恨。

那一刻他是欣慰的。

藍玉以前或許不明白,但是在牢獄里的最後一段時間,藍玉已經醒悟過來。

後人有人說他殺功臣,有人替他洗白沒有殺功臣,說他殺的都是奸臣,已經不配功臣二字了。

但是他自己明白,他殺了功臣。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這一世,他都殺了功臣。

李善長和胡惟庸。

這兩位對他來說都是肱骨之臣。

他們後來犯的罪真的很大嗎?

很大的。

因為他們結黨營私了,和結黨營私比起來,其他的都是小錯。

但是能功過相抵嗎?

也可以的。

因為他們的功勞也很大。

從龍之功大于天。

輔佐之功大于天。

這是驚天的功勞。

而且這兩人還沒有做到功高震主的地步,是可以功過相抵的。

可是他不能那樣做。

這兩人是淮西勛貴,是他最忠誠的支持者之一,也是威脅到他皇權的人物。

更加重要的是,這倆人,需要用來殺雞儆猴,用來告訴淮西勛貴,老兄弟們,該醒醒了,上位我已經不只是你們的上位了,更是天下的君父,我需要對天下負責。

朱元璋內心充滿苦澀。

李善長和胡惟庸理解這些,所以他們兩個走的默不作聲,他們的後人也繼續活著。

藍玉最後也理解。

朱元璋清楚的知道,歷史上他殺藍玉只有一個原因,藍玉太強了,強到別人壓不住的地步。

除非是朱標在世,還能壓的住藍玉,其他人都不行,朱棣勉強可以壓住,但是藍玉真的太強了。

朱元璋都可以說,和藍玉同一時代的人中,只有沐英勉強能招架住,朱棣或許可以試試。

但是藍玉在軍中的威望和人脈,那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徐達常遇春死後,藍玉完整的繼承了常遇春的政治資產,繼承了百分之六十徐達的政治資產。

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藍玉會繼承徐達的政治資產。

很簡單,藍玉是跟著徐達常遇春朱元璋三人長大的。

在徐達的部將眼里,徐達的兒子是第一繼承人,但是不是唯一繼承人,徐達的兒子能力不夠,繼承不了,那麼藍玉自然就可以繼承。

還是那句話,藍玉太猛打了,是大明在徐達死後,老一輩退休後,中年一代中最能打。

這樣一來,淮西勛貴一脈老一輩的政治資產他都能繼承。

朱標上位,他就是第一大將,還是最忠心的那個。

朱允炆不是朱標和常氏的兒子,朱允炆壓不住藍玉,這個時候,朱元璋怕,怕藍玉這個悍將和朱允炆起沖突。

寧可自己把惡人做絕,也不能拿天下做賭注。

尤其朱元璋在看到靖難的表現之後,更加覺得歷史上的自己做的真對。

歷史上的自己,要是不把藍玉提前搞掉,朱允炆像對付藩王一樣對付藍玉,那麼靖難都可以變成藍玉帶領百萬大軍干掉朱允炆,朱棣聯合藩王和藍玉打一場皇位爭奪戰。

到時候沒人能壓的住的沐家八成會在雲南獨立。

朱棣沒辦法讓大明百萬大軍心服口服,沒辦法命令淮西勛貴,但是藍玉可以啊。

藍玉站出來,大明百萬大軍,一半得投誠。

藍玉進宮,說朱允炆要殺他,宮廷禁衛都得護著他走,然後投靠。

甚至于說出現帶路黨,帶著藍玉進宮殺朱允炆都有可能。

藍玉,帶領大軍北上干掉蒙元的男人。

他在軍隊中的威望太高了,堪比曾經讓宮廷禁衛低頭的衛青。

朱元璋承認自己在歷史上的一切功過,他認為後人評價的很對。

他有對有錯,他不是完美的聖人,他是一個人,一個踏踏實實的人,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一個喜歡耕耘的普通人。

他喜歡吃自己種的菜,他喜歡吃自己種植的大米,他喜歡坐在台階上百姓聊天,又哭又笑的討論今年的年景。

他朱元璋可以這樣說,古往今來的皇帝中,他是對百姓最和藹可親的,他是最理解百姓的。

輕徭薄賦體恤民情,訂下四十稅一的唐朝皇帝,也不過是根據律法民情來的。

而他,是從內心中,從跡象上,真心體恤民情的。

都可以這樣說,在體恤民情上,他朱元璋可以說論跡論心都沒有問題。

就是這麼真誠。

朱元璋對于後人的評價很喜歡,有對有錯嘛,誰還能真實完美,把鍋都扔給別人,本身就是一種無能的體現。

所以自己的事自己承擔起來就好了,這樣才能完美。

幻想中的聖人完美不存在。

但是有殘缺的完美還是可以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