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邊關弊政

作者︰塵世迷途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十兩,不少了。弘治帝微微點頭,隨意指著一位正在織布的婦人說︰「能喊她過來聊兩句嗎」?

馮秋荷身邊的宮女立刻快步走過去,在那位婦人的耳旁輕聲說了幾句,婦人回首驚詫的目光看向弘治帝等人,而後輕輕點了點頭,低著頭紅著臉走過來,手足無措站在那里,弘治帝笑著問︰「別緊張,朕只是問問你們在這里干的好不好」?

婦人點點頭,弘治帝又問︰「在這里月錢多少?比之在自家織布如何」?

婦人聲如細紋︰「我是二等技工,月錢加上提成獎金大約七兩多不到八兩,比原來自家織布好了很多」。

「原來自家織布一月有多少錢呢」?

「不到三兩吧」。

眾人無語,這相差的也太多了吧。弘治帝揮揮手,宮女帶著婦人離開了,弘治帝問朱厚照︰「剛才你說的那番言論挺有意思」。

哪番話?朱厚照眨了眨眼楮,沒有反應過來。弘治帝敲了敲他的腦袋說︰「你說那個什麼家庭式作坊沒有議價能力,說說看,你怎麼發現這個問題的」?

「凡事都經不起琢磨啊,兒臣沒事的時候就愛琢磨這個,主要原因就是家庭式作坊就如同散沙,也沒有辦法去探知行情,這樣就很容易被商人利用信息差各個擊破。而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把大家聚集起來,商社會去打听市場行情,那商人就沒辦法盤剝老百姓了」。

信息差?這是什麼新詞語?什麼玩意?眾人看著朱厚照。朱厚照一拍腦袋︰「信息就是消息,包含各方面的消息,比如市場行情,價格等,我統稱為信息」,眾人才恍然大悟。

弘治帝若有所思的點頭,回到乾清宮後,眾大臣皆默不作聲,他們明白朱厚照這麼做是為了老百姓,但還是邁不過去禮制這道坎。

劉大夏身為稅部尚書,當然明白若是此舉能在全國推行,對于稅收是有利無弊,他模了模胡須,沉吟良久,而後緩緩而道︰「若說因為禮制阻礙,微臣倒是覺得不必為此煩惱,前有唐朝花木蘭、後有抗金英雄梁紅玉等巾幗不讓須眉,更有昭君出塞的典故。如果我們能摒棄成見,正確引導,臣覺得此事可行」。

劉大夏的發言後就靜靜的看著禮部尚書李東陽,李東陽咳嗽了一聲,這個時候是應該自己這個禮部尚書站出來了,他清了清嗓子,對著周圍的幾個大臣拱了拱手說︰「請教各位大人,禮制哪條有這方面的規矩」?

耶?!曾鑒睜大眼楮,剛想駁斥,腦子一陣急轉,還真沒想到禮制有什麼限制婦人不能參與勞動的規定。曾鑒支支吾吾了半天蹦不出一個字來,拿朱夫子說事嗎?估計會被眾人嘲諷的目光殺死,朱夫子的道學是被前朝定義為偽道學的,拿他的「存天理滅人欲」來說道那是找死。就算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力捧朱熹,但也只是朱元璋為了讓自己出身好一些而牽強附會的。

真按照朱熹的標準,這一大殿人估計沒有一個人夠得上標準,就連曾鑒自己都不敢說自己沒有人欲。朱熹更是說一套做一套。所以,曾鑒吭哧了一會,最後無奈的拱了拱手。

李東陽會心一笑,他還真怕曾鑒這個工部尚書不留情面,引經據典痛斥一番。曾鑒怎麼說呢,是好官也是清官,但就是性子過于耿直。但不能否認,曾鑒為官多年官居顯位,仍然保持著赤子之心,這是李東陽自愧不如的地方。曾鑒從政以來勤勉謹慎,清正廉明,體察民瘼,興利除弊,秉公辦事。他長期在工部任職,管理制造、修建、采購工作,但從來不擺官譜,也不吃拿卡要,深得人心。

他深知百姓生活不容易,多次上書請求弘治帝不要鋪張浪費,耿直的性子經常不給弘治帝留情面,在朝會上駁斥得弘治帝抬不起頭來,弘治帝對于這個臣子是又愛又恨。弘治帝雖說有時恨得牙癢癢的,但過後還是照樣器重曾鑒,無他。就憑曾鑒一片赤子之心,弘治帝幼時的經歷,讓他對曾鑒的性格有著天然的親近。

李東陽拱了拱手說︰「太子有句話說的很好,理不辨不明,現在攤開來把利弊都談清楚了,也就明白了這個事情到底可不可為,臣以為,萬事開頭難,如果我們連這一步都不敢踏出去,何談造福于民」?

弘治帝習慣性的敲著桌子,左右看了看大臣們,見無人再說話,他清了清嗓子︰「既如此,那就先在京畿一地先試行,由戶部、稅部、商部聯合發榜告知于民,劉老大人,辛苦你了,這個事情還得麻煩你起頭」。

劉大夏躬了躬身,心里跟明鏡似的,明白弘治帝的深意,這是要讓自己為太子擋風遮雨啊,要是群情洶涌,那也是自己等人的罪過,太子這個始作俑者是無辜的。劉大夏拿眼角瞟了瞟太子,朱厚照不厚道的笑了,他也明白了老爹的用意。

六月初夏,天氣微微悶熱,是夜,乾清宮燈火通明,弘治帝看著下首努力批閱奏章的朱厚照,心神一陣恍惚。這個痴兒終究是長大了,懂得為父皇分憂了,以前的他哪有心情理會朝政。現在竟然破天荒陪著自己批閱奏章,說是不讓自己太過操勞。

弘治帝微微一笑,也好,早些培養還是好的。現在朱厚照做事還算有模有樣,西山在他的治理下還是不錯的,看著朱厚照皺著眉頭的樣子,弘治帝又覺得好笑,良久,只見朱厚照似乎有些生氣的扔下奏章,氣呼呼的說︰「這幫大臣是吃飽了撐的嗎?說個事情還要長篇大論,讀書讀壞了腦子吧,還跟我扯到唐朝去了」。

哈,弘治帝一听就明白了,自己剛開始親政時也深受其害,之乎者也一大篇,最後要說的正事就最後那麼一小段,他笑著說︰「習慣就好了,雖說這些奏章總是雲里霧里的說一些晦澀難懂的語言,但對于你讀書也是一個提升」。

提升?朱厚照撇了撇嘴,只能說是中國文化做人做事講究的是含蓄,奏章也是,先是引經據典旁敲側擊一番後,再點一點正事,而且讓朱厚照最恨的就是這幫讀書人寫奏章和做文章一樣,花團錦簇,實際毫無用處。朱厚照不否認含蓄的好處,但在官場這種方式確實要不得,效率太低了。

皇帝每天要審閱幾百個奏章,哪有時間和精力去欣賞花團錦簇的奏章,要的是快。

朱厚照說︰「父皇,我覺得官場的風氣要改變一下了,要杜絕這種行為,現在不是欣賞文章,而是在處理政事,奏章奏章,奏的是緊急事情,要的是快速反應,像這種行為明顯就是故意拖延辦事效率,兒臣認為有必要在大朝會上狠狠整頓」。

弘治帝擺擺手,輕聲問︰「這些都不是緊要的事情,緩緩再處理,現在讓朕頭疼的是邊關」。

朱厚照眨眨眼楮說︰「父皇,給兒臣一年時間,明年這個時候兒臣必定讓那火篩有來無回,明年這個時候就該是我們大明軍隊在草原馳騁了」。

弘治帝稍感詫異,直覺朱厚照痴人說夢,他板起臉孔嚴肅的說︰「照兒,父皇知道你有分憂的想法,但不能好高騖遠,治國不是小孩子之間的過家家,打仗也不是像你說的那麼輕松,火篩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不然邊軍將領這麼多年為何都打不贏呢」。

朱厚照不屑的說︰「那是因為他們沒找對方法,甚至怯戰,兒臣自以為,一支軍隊的勝利,除了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外,更重要的是軍隊的氣勢,氣勢就是精氣神,未迎敵自己先膽寒三分,遇敵自然毫無氣勢可言,當然是一敗涂地了。不瞞父皇說,兒臣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重新整頓大明軍務,兒臣第一批新軍已訓練完成,讓楊師傅帶到遼東去歷練了,三年之後必是一支雄獅隊伍。現在兒臣已讓王守仁重新招募新軍,針對草原作戰去訓練,相信在老兵的帶領下,一年之後新軍就可以拉到邊關去歷練了」。

還有一點朱厚照沒有說的就是裝備,現在新軍的裝備和大明軍隊是完全不一樣的,新式火器的應用,足以讓朱厚照滿懷信心。如果能按照現代軍隊打造一支現代化的隊伍,朱厚照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將大明的領土擴大一倍。

弘治帝只當是朱厚照小兒吹牛,但也不忍心打擊朱厚照,莞兒一笑後也就不再言語,父子兩人又對政事評論了一番,在朱厚照的催促下,弘治帝帶著愉悅的心情留下朱厚照一人在乾清宮回張皇後那里去了。

朱厚照翻了翻剩余的奏章,不外乎是些伸手要錢要糧的事情,他伸了伸懶腰,下定決心在下次大朝會上一定要提出預算的慨念。朱厚照閉幕思考了一會,現階段好像也沒什麼要緊的事,稅制和戶制改革進度尚可,有劉老大人坐鎮,問題不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