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9節沒有新娘的婚宴

折騰了一整天,總算是安靜下來,婆婆也是從閨女熬過來的,知道自己的兒媳婦一天沒吃東西,做好了飯親自端過來,「燕子一天沒吃飯了,趁熱乎吃點吧,」飯也好做,兩碗雞蛋湯,兩個大卷子,兩盤菜沒忘了放酒,當然是兩個酒杯,萬一人家小兩口要喝交杯酒呢。不過這對新人不會,佔地心里滿是娟子,那還有心思跟外人喝什麼酒。佔地娘也明白,不過禮數不能少了,再者說年輕人沒準頭,說不定今天晚上就園房了。佔地娘放下飯菜,等了一會就把豬圈牆上靠這的尿盆拿進來,放在過道屋里,「腳盆放這了,」說完回東屋去,這是那個地方的習慣,不論五冬六夏都要用那盆子在屋里小便,第二天早上一起來先把它端出去,倒在豬圈里,不光農村人是這樣,就連城里人也一樣。一般是女人端出去,也有男人端的時候,很少怕人笑話,不用問準是怕老婆。在山西的山區里也見過用尿盆的。

在整個結婚的過程當中,催妝是最重要的事情,看起來不顯湯不漏水的,準女婿帶著東西去了,沒有外人的參與,岳父岳母還有他家的閨女,明天就是自己的媳婦,「爹娘你們看還缺什麼東西?」這不是客套話,要是又有什麼要求女婿會立刻答應,想辦法去滿足他們的。更重要的是看女方的態度,還真有臨時加碼的,原先要的東西少了,或者是听了什麼閑話,故意刁難你一下,不然後果你是知道的。一般的都能解決,除非是女方不願意,成心給你散,那也沒辦法。總不能像舊社會去搶親吧,最可怕的是催妝時什麼事也沒說,第二天娶親的隊伍到了,女方卻不嫁了。這才是要命的事。

雙祿有個遠房哥哥家里兒子結婚就遇上這事。娶親的人到了炮響了三聲,閨女既沒有打扮,也沒有換衣裳,雖說那時候物資匱乏,但是新娘子總也有一兩件新衣服,出了看了這些人們一眼,「你們回去吧,我不嫁了,」娶妻的人問︰「為什麼,好好的說不嫁就不嫁,」那閨女斜著眼︰「我要的彩禮少了,今天也是我堂妹妹結婚,你們看看你家拿的那些東西,在看看你們那點東西,臊得慌不。」說完回屋去了,大賓先生急忙派人回去報告情況,全家輩分高的人,和村里的調解員前去說和。女方家的輩分高的人出來接待,又問了女方的意見,那閨女說「想結婚也行,拿一萬塊錢來,就上轎。」雙祿遠房哥哥也可能是真的有些錢,或者是為了賭氣,家里的錢不夠,立馬又借了一些,好在是一個村里的,離的又不遠,不大一會就把錢送了過去,「親家按你們的要求,給,數一下。」女方家的人一塊真的拿來了一萬塊錢,態度立刻就變了,一萬塊錢在那時可不是個小數目,誰家能掙一萬塊錢,縣長親自去給你掛牌子,那叫萬元戶。閨女她娘出去來到閨房,人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大聲的喊叫著她女兒的名字,沒人答應,屋里的人們也出來找,始終沒有找到。誰也知道這是成心不嫁了。怎麼辦,按照當地的習慣,若是女方不願意,那就把全部彩禮錢退回來,當然送給女方的禮物,衣服就不要了,人總是不能把事情搞的太絕。雙方在村調解員的說和下,當場退還了彩禮錢。從此再無瓜葛。男方的娶親隊伍,浩浩蕩蕩的回來了。只是缺少了一個重要的人物,新娘子!像這種事情世界上也少見。

雙祿的遠房哥哥是從小抱養來的,哥嫂倆人成親好多年不生養,這個孩子的來歷好像沒有人知道,人們只知道生下來沒幾天就抱了回來,抱養以後第二年兩口子就生了一個閨女,有了親生的,肯定對這個抱養的關心的程度要差一點,況且兩個孩子只差一歲,都在吃女乃的時候,在河北中部那里都是耕地,牛是用來耕地的,並不生產牛女乃,聰明的人們就養只綿羊,用羊女乃喂養孩子,據說羊女乃比牛女乃還好,孩子吃了不上火。抱養的孩子沒有血緣關系,不像親生的一樣,那是十月懷胎掉下來娘親的肉。要是遇到一個心地善良的母親還好一點,可惜他的養母生性脾氣暴躁,連自己的丈夫都是呼來喝去,更何況對于一個抱養的不親不亂的孩子呢,從小一不高興就拿他出氣,這個孩子也不知道是從小被打怕了,還是天生的性情頑劣,總之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變這發的氣他養母,上學到五年級時,跟同學打架,老師說他不服氣,竟然跟老師打起來,被學校開除了。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在村里亂跑,成了孩子王,成天解給孩子們打架,總之每天都有大人領著挨了打的孩子,到家里去告狀。

大點了,去生產隊上工,一次鑒玉米苗,應該是把長相不好的拔掉,留下長的粗壯的留下。可他到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好壞一齊拔,有人告訴了隊長,沒說兩句就吵起來,後來就是罵,隊長是听你罵的,從地里往家里趕,不用他干活了,回到家,養母看見兒子被隊長打了,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是自己家的孩子,我打他行,絕對不能受外人欺負,娘母倆一起跟隊長吵,隊長把地里的事說了一遍,他娘听了,也覺得自己沒理,越說越生氣,提溜起來又要打,這回是真的怕了,撒腿就跑。三天了還不見回來,爺爺女乃女乃著急,不管怎麼說,抱的也好,總算是有了孫子。爺爺把全家集合起來,分頭去找,本村里,外村里都找遍了還是沒找著。晚上全家人都回來面面相覷,怕老爺子著急,再去找找吧,村辦公室有一個大院子,人們在那里晾曬從地里拔回來的草,爺爺心里裝著孫子,到處看,只見草垛在動,好像有什麼東西,爺爺大聲的叫著,來到草垛邊,用腳踢踢草垛,「有人,快出來吧,,」哆哆嗦嗦的從草垛里爬出來一個孩子。

爺爺抱住他放聲痛哭,三天沒吃沒喝鑽在草垛里不敢出來。爺爺問他,「三天了為什麼不回家」「我不敢回去,怕娘打我。」小小的心靈里記住了養母的殘忍。人們常說不要記仇,要以德報怨,在他這里是扯淡。長大以後,對他的養父母不聞不問,他養父母為了攏住他,把自己親姐姐家的閨女許配給他做媳婦,心想兒子不親外甥女總是親的吧。也不知道天生的沒良心,還是受環境的影響,他的脾氣暴戾殘忍,沒有半點仁慈之心,生性多疑,越是對他好的人,他反而越是對你恨之入骨。不但不懂得報恩,經常是恩將仇報。是個真正的小人。他也曾跟著雙祿出去干過活,不是跟業主鬧事,就是跟一起干活的人吵架,甚至故意把家具弄壞,好像人們都欠他的一樣。村里人都躲著他,沒人敢跟他共事,這次的事,用村里人的話說;叫、壞人自有壞人磨。家里的長輩、媒人、村里有威望的人都去了,女方干脆不見面,雙祿哥哥好像並不氣惱,站在高處大聲喊,「鄉親們,娶不回媳婦來不要緊,先給我的親戚、朋友開席。」一場沒有新娘子的婚宴開始了。像他這種人比別人更要面子,反正宴席已經準備好了,不讓人吃難道倒了不成。再說親戚朋友都拿了份子錢,不讓人家坐席難道你把錢退給人們,人們搖搖頭什麼話也不說,坐下來吃飯。

雙祿家來攢忙的人多了起來,他們早已經干慣了這種活兒,駕輕就熟,按部就班,分工負責,要想把事情辦的妥妥帖帖,還必須得有一個好管事的人,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嗎。在八十年代就有頭腦靈活的人,想到辦紅白事的宴席,需要大量的碗筷和籠屜,自己投資買回來,有人家用時,花錢去租賃,按天、按碗筷的多少收取費用,在這之前都是去鄰居們家借,很麻煩,在當時這是一門很火的生意,不過也要投入很大一筆錢,一般的人家買不起,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做生意一旦做到用錢來賺錢的時候,那麼就好做了。這是做生意的最高境界。

定碗筷需要一個月前就定好,不然到時候沒有碗筷怎麼辦,就得推遲辦喜事的日子,還得從新找親家商量結婚的日子。從新通知親戚朋友,所以這是大事。要當家的自去寫好日期,交上定錢這才放心。等宴席一散,馬上收起來送回去,說不定就有人等著拉呢。在使用期間如有損壞照價賠賞。都是前一天就拉回來,先洗干淨,在三天時間里,廚師把宴席上用的一且,都準備好,能提前做熟的都要做成半成品,等辦事的當天,再上鍋蒸,俗話叫打蒸鍋。農村里的人都是干體力活兒,能吃是肯定的,所以碗里都是裝的滿滿的。有一句笑話,‘吃回席,飽一集’在河北中部的農村里,宴席上分涼菜和熱菜。坐席,是人們去赴宴的習慣說法,古人席地而坐,所以席是常見的用具,鋪在底下的叫筵,覆在上面的叫席。通稱筵席。桌子是從鄰居家借來的炕桌,炕桌有35公分高,這是專門用來在炕上吃飯的桌子,一家人圍在桌子周圍,但是用在筵席上就顯得有點矮,再說光有桌子,從來不準備坐的東西。說是坐席,只是一種名稱,並見不到席子。

人們只好自己找個半頭磚什麼的,支一支,反正時間也不會太常。不管五冬六夏,坐席都是在院子里,河北中部在北緯36°以上,冬天太陽出來以後,尤其是在中午時分,曬的熱熱乎乎。比屋子里還暖和。坐席的人多時,還要借鄰居的院子。上席在正房的堂屋里,那里放一張八仙桌,四面個放一條板凳,主客是送親的人,陪客的是娶親的人。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頭席不起席,外邊的人不能先起席,這是對娘家人的尊重。真正坐席的人是新娘子,她們在新房內擺上炕桌,在炕席上盤腿而坐,陪著新娘子的人是自家姑姑,姨。嬸子大娘。還有一桌在正房東頭屋里是上房,里邊坐著舅舅姑父等長輩。在院子里的最上席是本村歲數最大的老人,他們是被請來的,農村里,鄉風淳樸,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在農村里有句俗話‘人怕坐上席,豬怕吃好地’人只要做在上席,說明人老了。然而豬平時都是喂一些泔水,紅薯葉子,只有人們想吃肉了才喂糧食催肥。

院子里的老人們不用炕桌,而是放一張大方桌,有四條板凳供老人們坐。通常是一席七個人,有時候來的人多了準備的席少,只能在每桌上加一兩個人。加了人菜少了,就多上一些主食,總之要讓人們吃飽。凡是都有正反兩面,也有準備的席多,人來的少,那就分給鄰居們,一家一碗或者是更多一些,鄉親、鄉親,遠親不如近鄰,在個大城市里,或者是在國外都有同鄉會。他們的關系是親近的。宴席開始先上八道涼菜,四葷、四素。這是喝酒的菜,在涼菜里,說一下腌豆兒,先把大綠豆煮熟,在把白菜幫子切成1.5寸長然後切成細絲,用開水焯一下,撈出來過涼水,然或把大綠豆和在一起,用醬油醋加鹽調制,最後淋上芝麻油。這種涼菜不管是在宴席上,還是過年,家家都在做著吃,它是最好的下酒菜。再有就是涼菜里的灌腸子,是用豬的大小腸子翻過來洗干淨,把瘦肉剁成小塊兒,在盆子的最底下放蔥姜蒜一次放肉放紅薯澱粉,把煮過肉的湯燒開,倒入盆內,攪拌成糊狀,稀稠是關鍵。把大腸剪成一尺來長,一頭用線綁住,然後用注管插入大腸令一頭,灌入伴好的糊糊。不能太滿,再用線綁住,放入大鍋里,用小火煮,不能開鍋,要有專人拿一根針不時的在腸子上扎一下,放氣,不然就煮崩了,不但瞎了一根腸子,紅薯澱粉也會把這一鍋湯毀了。所以要讓有經驗的人去做。這是最考驗廚子手藝的一道菜。經常坐席的人一吃灌腸子就知道今天宴席味道怎麼樣。

那時候農村里的廚子,雖然沒有考取廚師證書,可是他們做中餐的手藝,不亞于現在的五星級大酒店的廚師。不是說的夸張,那個年代的人們也只有在宴席上才能吃到肉、和白面卷子。熱菜也叫主菜,都是蒸熟,在宴席上從不炒菜。八個碗里分別裝上葷素兩中菜,在河北中部是按‘正定’八大碗流傳至今,據說三國里的趙子龍領兵打了勝仗總是用八大碗來犒賞三軍。八大碗四葷、趴肉條、方肉、肘子、炸丸子。四素里面的炸粘丸子與西部地區的炸糕用料一樣,只是做法不同,河北人用黍子面加水和的不軟不硬、揉成小 面杖哪麼粗的細條,掐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劑子,用手轉著圈的捏成一個凹進去的園殼,再把花生米芝麻炒熟壓碎和入少許白糖制成陷,放入園殼內,捏住揉園,就像元宵哪麼大,在油鍋里慢慢炸熟。裝在碗里,打蒸鍋時在放一點白糖,很好吃。它是孩子們和女人的最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